天天看點

痛别!巨星隕落!

作者:今日女報
據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微信公衆号2023年12月29日消息:中國共産黨黨員、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昆蟲學家、土壤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尹文英院士,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2月28日15時36分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逝世,享年101歲。
痛别!巨星隕落!
痛别!巨星隕落!
痛别!巨星隕落!

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供圖

國際公認原尾蟲研究權威專家

中國土壤動物學的創始者

1922年10月18日,尹文英院士出生于河北平鄉,1947年7月畢業于前國立中央大學生物系,8月加入前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任助理員。1950年轉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63年調入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曆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及所學術委員會主任。1999年5月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整合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任研究員。

尹文英院士于20世紀50年代加入九三學社,曆任九三學社第六、七、八、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常務委員。198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曆任上海市第七、八、九、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0年當選美國紐約科學院會員(院士),1989年當選英國皇家昆蟲學會會員,1991年當選日本熱帶生态學會會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8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和上海市巾帼獎一等獎等多項獎勵和榮譽。

尹文英院士是國際公認的原尾蟲研究權威專家,中國土壤動物學的創始者,大陸魚類寄生蟲和魚病研究的開拓者。她早年從事魚類寄生蟲和魚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大陸魚病學研究基礎;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從事原尾蟲系統分類和演化研究,建立了原尾綱系統發生的新概念和新分類體系,開拓了六足動物的起源與演化研究;八十年代起主持和推動土壤動物學的系統研究。她一生淡泊名利、潛心治學,為大陸科學和教育事業鞠躬盡瘁,為後人樹立了光輝榜樣。

“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天穹做屋,大地為床,肩背行囊,走遍天下!”

尹文英出生在河北一個偏僻的農村,當她還是一個小姑娘的時候,就有這般豪情壯志,似乎注定了她不凡的人生。

後來她回憶說,決定自己人生道路的,是家庭的影響。

尹文英的父親尹贊勳是大陸著名的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也是新中國第一批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年輕時,尹贊勳隻要在假日外出采集标本,總是會帶上女兒尹文英。雖然當時她并不能了解那些小石塊中的奧秘,卻從小養成了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愛好,花、草、小蟲子都成了她喜愛的寵物。

尹贊勳留法8年,生活在農村的尹文英沒能正常上學。父親知道這個情況後,非常擔憂,幾次向家裡長輩主張,女孩子也要和男孩子一樣去讀書、去開辟自己的前程。

盡管不能完全了解,但從那時起,尹文英就記住了一件事——男孩能做的,女孩也能做。

尹贊勳歸國後,尹文英才随母親到了北平并進入正規國小讀書。對她來說,有父親在身邊的日子,安定而溫馨。

“記得父親常說,‘多學一種外語,就等于多長一雙眼睛’。那時,父親每個星期總會邀請幾位留學德國的學者聚會,父親教他們法語,他們教父親德語,互相用外語交談。這時,我總是坐在大人身旁,全神貫注地聽着。雖然我什麼也沒聽明白,但我喜歡這樣的氛圍,喜歡參與這樣的聚會。”

在尹文英心裡,父親是“一個有大學問的人”。“潛移默化濡染熏陶,在我内心深處逐漸形成了永遠抹不掉的影響,使我産生了對科學的憧憬,産生了探索自然奧秘的強烈願望,立志要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雖然最終尹文英并未按照最初的理想繼承父親的衣缽,成為一名地質學家,而是學習了生物,但她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裡,大膽求索,勇于攀越,這份精神氣質從未改變過。

“要強國隻有靠科學”

生于動蕩,長于戰亂。親眼目睹國家被侵略,又受到父親那一代“科學救國”的知識分子的影響,尹文英在19歲寫下《隻有科學才能救中國》一文,獲得了學校作文比賽第一名。

年少時深深埋下“要強國隻有靠科學”的思想種子,成為了她一生堅持不懈、努力工作的動力。也是以,在尹文英的科學人生中,她始終把國家需要放在第一位。

當年,生物專業畢業的尹文英開始從事的是魚類寄生蟲分類鑒定工作。新中國成立後,由于淡水漁業的發展需要,她毅然投身到了魚病防治的試驗研究工作中去。

她在大陸最主要的淡水養魚區——浙江菱湖設立魚病工作站,一蹲就是三四年。她和同僚們一起,針對十多種魚病找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并由水産部門向全國推廣,基本上控制住了大陸淡水養魚業的嚴重病害。

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提出科學為生産服務的宏偉目标。尹文英敏銳地發現,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耕地土壤及其生産力的維持,而土壤生物資源正是耕地土壤的“肥料廠”和環境污染的“清潔工”。于是,她開始醞釀在中國開展土壤動物學研究。

尹文英聯合國内外專家首次在大陸開創了較大規模的、系統性的土壤動物學研究。此後十餘年,他們跑遍大陸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7個不同地理區進行土壤動物的本底調查,編寫出版了包含1400多屬、涉及8個動物門的《中國土壤動物檢索圖鑒》等5部專著,為大陸土壤動物學的建立和深入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退休研究員符文俊曾在回憶文章裡提到,尹文英發表的近兩百篇學術論文,絕大多數刊登在國内的《中國科學》《昆蟲學報》《動物學報》等重要刊物上,為科學工作者做出了榜樣。

在尹文英身上,愛國的精神底色始終熠熠生輝。

斯人已逝,風範永存!

尹文英院士一路走好!

來源:綜合整理自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社、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微信公衆号、中國科學報、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員會微信公衆号、重慶共青團

編輯:依依

稽核:歐陽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