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農人·興農人丨從“黑”到“綠”,龍村蝶變有巾帼力量

作者:今日女報
新農人·興農人丨從“黑”到“綠”,龍村蝶變有巾帼力量

編者按:随着鄉村振興的持續推進,湖湘大地湧現出一大批新農人,他們逐夢鄉村,給農村發展帶來了新面貌,成長為助力鄉村振興的“興農人”。今日女報/鳳網特策劃推出“新農人 興農人”系列報道,關注新農人中那些優秀女性,看她們如何用聰明才智,在廣闊的沃土之上譜寫精彩人生。

從“黑”到“綠”,龍村蝶變有巾帼力量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唐天喜

因煤而富,也因煤而困。

這曾是郴州市宜章縣梅田鎮龍村瑤族村的無奈。

棄煤求富,由“黑”轉“綠”。

這是龍村瑤族村找回美麗鄉愁的必經之路。

幾年過去,龍村瑤族村不僅摘下了貧困村的帽子,還戴上了全國婦聯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國家級榮譽的“花環”,很多村莊前來取經。這份成績的背後也有村裡“她力量”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新農人·興農人丨從“黑”到“綠”,龍村蝶變有巾帼力量

邝素珍喜剪“豐收果”。

賦能“她力量”,“黑色”退位“綠色”上位

“現在村裡的農産品都不愁銷了。”12月26日,龍村瑤族村黨總支書記邝素珍開心地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如今的龍村瑤族村,滿山翠綠,大面積種植的臍橙、油茶、柰李、杉樹、楠竹等裝點着鄉村的美麗和村民的幸福。

而在幾年前,這裡的山光秃秃的、千瘡百孔、煤渣遍地,不少村民非常迷茫。

龍村瑤族村因為煤炭資源豐富,上世紀90年代初,不少外地人和村民在山上開采煤炭。“要想富,深挖洞”,曾經是龍村瑤族村很多村民的“共識”。

随着國家開始逐漸強力整治關閉非法小煤窯,村裡的煤不讓挖了,但挖煤留下的後遺症可不少:亂挖亂采、亂砍亂伐導緻植被破壞、水土流失、農田水利設施嚴重毀損。2014年,龍村瑤族村被認定為省級貧困村。

“靠挖煤緻富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村民是靠在煤礦務工獲得收入,一旦煤礦關停,這些村民沒有一技之長,思想觀念上又轉不過彎來,坐、等、看導緻坐吃山空。”邝素珍介紹。

邝素珍曾長期擔任村婦女主任,在2017年高票當選為村黨總支部書記後,主動尋求出路,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推動廢棄礦山複墾,盤活土地,引進大戶搞種植。

村民周玉金從事煤炭運輸十多年,煤礦停産後,虛度了幾年。周玉金的妻子吳章喜看到村裡的變化,決定和丈夫一起種臍橙。但當吳章喜與村民協商承包山嶺時,一些村民思想觀念沒有轉變過來,談了好幾個月都沒有談攏。邝素珍了解情況後,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終于把230畝山嶺流轉過來。

同時,村婦聯組織開展各類創業就業技能教育訓練,宣傳解讀惠農政策,為有創業意向的婦女争取小額信貸創業資金,讓更多婦女就業有能力、創業有本領。

後來當選村婦聯執委的吳章喜如今種植了300畝臍橙,安排了近20名村裡婦女務工。吳章喜說:“我想把這份事業做好,因為有份事業就能留住大人,村裡孩子就不會成為留守兒童了。”

“全村先後成立女性牽頭的專業合作社16家,家庭作坊5家,開展技能教育訓練8期,發放小額信貸62筆,培育女性緻富帶頭人8名,建立省級示範基地1個、市級龍頭企業2個,為村創造600多個就業崗位,村集體經濟收入在2022年突破100萬元。村民年個人所得3萬元,大大提升了群衆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邝素珍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在産業轉型中,婦女成為了村級經濟從“黑色”到“綠色”轉變的中堅力量。

與此同時,邝素珍積極發揮村級電商服務站的作用,精心打造瑤鋪源電商小店,組織村民把從山裡采的、自家種的各類農産品收集起來,統一免費包裝、線上銷售。

“目前,村電商服務站已上線40多個種類的農産品,幫助村民實作線上線下銷售收入420餘萬元。”邝素珍介紹,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也曾到村裡做直播,讓龍村瑤族村的農産品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

激活“她力量”,婦女議事會促建美麗家園

來到龍村瑤族村12組的小廣場,現場歡聲笑語不斷,《桃花源記》中“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場景,在此也很常見。但在一年多以前,這個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還是全鎮趕集地的自然村,因時代變遷,大部分房子成了殘垣斷壁,垃圾不時成堆,一副髒亂差的模樣。

“我看到這個樣子很難受。”12月26日,村婦聯執委黃丹霞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為了把這個地方治理好,她多次召集村民座談,征求意見和建議,并在村裡的婦女議事會上提出。村婦女議事會經過多次讨論,決定把無人居住無法加強的舊房拆除,建成小廣場;能夠加強的舊房則在加強後建成乒乓球室等休閑場所,舊房外面長滿雜草的空地則建成小遊園、小果園、小菜園。黃丹霞說,婦女們說幹就幹,在本村請了泥工、木工、瓦工等,白天幫忙做事,晚上入戶協調,本打算一年時間完工的活,通過大家協力合作,不到半年就完成了。一個髒亂差的自然村變成了“喚醒老屋”行動的示範村。

這個成功的做法,很快在龍村瑤族村推廣,村婦聯執委王志娟等紛紛行動起來,把村裡的空閑地建成小遊園、小花園。

婦女議事會已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婦女常态議事平台。“我們村目前成立了婦女議事會1個,婦女議事小組23個,圍繞基層社會治理重點工作,設定了家庭文明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幫扶救助等議題,每月定期組織婦聯執委議事,進一步激發婦聯執委的身份意識、責任意識、使命意識。”邝素珍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近兩年來,村級婦女議事會征集路燈損壞、道路維修、環境衛生等群衆反映問題46條,議事小組開展志願服務活動64次,惠及群衆3000餘人。

同時,婦女議事會利用“湘妹子能量家園”平台,極大地調動了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等各項工作、共建美好家園的熱情。

新農人·興農人丨從“黑”到“綠”,龍村蝶變有巾帼力量

婦女議事會上,大家就為缺水的坳頭嶺片區打水井一事進行讨論表決。

村婦聯執委邝仁菊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21組有一個山塘,因長期淤積,已喪失蓄水的基本功能。她将此事反映給婦女議事會後,當天就有十多名巾帼志願者響應清淤,次日完成清淤。

“我們根據參與村民的工作情況,分别給了相應的積分。”邝素珍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村裡通過“湘妹子能量家園”平台采取線上能量+線下活動雙向積分方式,形成“參與活動-賺取積分-兌換物品及學習教育訓練機會”機制,激勵村民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環境整治、創新就業等工作,将“幹部圍着群衆轉”轉變為“群衆搶着主動幹”。目前,龍村瑤族村“湘妹子能量家園”已注冊1670戶5657人,占常住人口的94%,2021年8月以來共開展活動89場,5000餘人次參與,兌換積分3.6萬分,兌換價值18萬的物資。

凝聚“她力量”,“特别流動隊”助力基層治理

2024年春節将近,村婦聯執委、“湖南好人”趙春容又計劃着跟在外務工将回村過年的婦女開家庭教育座談會。

“去年過春節前我也開過這樣的小型座談會。”12月26日,趙春容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作為村裡家庭教育志願巡講隊的一員,她曾經在學校、村委會、各自然村分享家庭教育經驗。

除了集中巡講家庭教育,趙春容還會幫忙解決具體的家庭教育問題。

有一天,一名村民打電話給趙春容,請她幫忙找回女兒小夏(化名)。原來,小夏是留守女孩,與外婆住在一起。有一天,小夏在日記中吐槽外婆對她不好,尤其是外婆誣蔑她偷錢,還罵她。小夏的母親發現後,沒有問清事實,也罵了小夏。小夏便離家出走了,并聲稱要自殺。趙春容通過小夏的同學找到了她。但小夏拒絕回家、拒絕見母親,趙春容便帶她去縣城找一個好朋友聊天、散心,并請她吃飯,陪她住在縣城。經過一番溝通,小夏媽媽向小夏道歉,并答應在家陪她一段時間。“我後來也經常跟小夏媽媽聊天,與她溝通如何處理親子關系。現在,她們母女關系很好。”趙春容說。

新農人·興農人丨從“黑”到“綠”,龍村蝶變有巾帼力量

除了集體宣講,趙春容還經常跟村裡婦女單獨交流家庭教育方法。

“婦女群衆需要什麼服務,婦聯就送什麼服務;哪裡的婦女家庭需要服務,我們的服務就流動到哪裡。”邝素珍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龍村瑤族村組建了家庭教育志願巡講隊、巾帼愛心看護隊、巾帼普法宣講調解隊,主動走進村民小組、村民家庭,把服務送上門。其中,2022年以來,開展家庭教育巡講44場次,5000餘人次參與;2023年,全村共結對幫扶特殊兒童2名,慰問困難兒童30人次,捐贈物資8萬餘元;近兩年來,舉辦婦兒維權講座26場,開展普法宣傳活動12場次,解答群衆法律咨詢300餘人次,開展沖突調解52次,調解成功率達100%。

近年來,龍村瑤族村不但獲得了全國婦聯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國家級榮譽,還出現了全國巾帼建功标兵、省勞動模範、省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湖南好人等先進女性典型。

邝素珍表示,“她力量”之是以能在龍村瑤族村發展中發揮作用,得益于堅持以“黨建帶婦建、婦建促黨建、共建助振興”為引領,通過創新“三三”工作法(即搭建婦女參與自治平台、婦女常态議事平台、“湘妹子能量家園”等“三個平台”,抓好技能教育訓練與産業更新融合、幸福家庭和美好村莊建設融合、好家風和文明村風融合等“三個融合”,組建家庭教育志願巡講隊、巾帼愛心看護隊、巾帼普法宣講調解隊等“三支隊伍”),将“婦建”融入基層治理,助推婦聯工作與基層治理互融互促,助推鄉村振興。

編輯:依依

二審:詩韻

三審:歐陽靈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