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如何實作?這項技術提供了有力支撐

作者: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資料,2023年全年糧食生産再獲豐收,産量達到13908.2億斤,再創新高。其中,玉米播種面積、單産和産量均比去年有所增長,玉米産量達到5776.8億斤,比上年增長4.2%,增糧貢獻突出。

未來哪些領域還有提升的潛力?該如何挖潛,把潛力變成産能?1月3日,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糧作處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玉米密植滴灌精準調控技術教育訓練會,會上詳細介紹玉米密植滴灌精準調控技術相關情況、玉米耐密品種應用及未來趨勢,分享縣級推廣經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經驗,加快該技術在河南省的推廣應用。

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如何實作?這項技術提供了有力支撐

技術丨玉米密植滴灌精準調控技術為玉米高産提供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原研究中心“黃淮海夏玉米高産栽培與品質生理”團隊骨幹李少昆在教育訓練會上介紹,玉米是一種高産作物,以2018年至2020年的資料來看,大陸玉米平均單産為416.7公斤/畝,美國為719.6公斤/畝,大陸玉米單産相當于美國的57.9%。在中國,玉米的高産紀錄為1663.25公斤/畝,而世界的玉米最高單産紀錄超過了2500公斤/畝,由此可見,大陸玉米高産的潛力巨大,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如何實作?這項技術提供了有力支撐

“玉米密植高産精準調控技術,以增密種植為增産核心,運用滴灌水肥一體化設施條件,在玉米生長的全過程按需、分次、定向地供給水肥,為有效提高玉米種植密度提供了物質基礎。”李少昆說。

在這個系統中,內建有土地精細耕整技術、種子精準包衣技術、導航單粒精播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精準化控與病蟲草害防控技術、機械精準收獲技術“六大精準”調控關鍵技術,綜合施策解決玉米密植出現的“倒伏、空稈、早衰、抗性減弱”等突出問題,在大陸西北、東北、黃淮海等主産區,已經連續重新整理區域高産紀錄和大面積生産的單産紀錄。

在内蒙古通遼,示範田最高産量達到了1439.40公斤/畝,創造了東北春玉米小面積單産的最高紀錄。在新疆奇台,超高産玉米示範田平均産量達到1502.07公斤/畝,實作玉米單季“噸半糧”目标。在新疆塔城,10萬畝集中連片玉米機械籽粒直收測産中,平均畝産達1117.4公斤,創下全國10萬畝玉米單産新紀錄。同時,百畝、千畝、萬畝單産,均重新整理全國玉米單産最高紀錄。

此外,密植精準調控技術采用了滴灌措施,澆水施肥的效率大幅提升,每畝地每次澆水施肥的人工成本從幾十元下降到幾元,一個人就可以管理200多畝地。

“在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挖掘出玉米在其中的潛力,針對曆年來大陸玉米生産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找出應對方法。”李少昆說,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産技術,就是應對玉米生産面臨挑戰下提出的解決思路,而在多年的實踐和去年玉米豐收的資料上看,這項技術是有實踐意義的。

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如何實作?這項技術提供了有力支撐

實踐丨新技術已讓河南農戶嘗到甜頭

地處舞陽縣高标準農田萬畝方核心區域的蓮花鎮,是遠近聞名的農業技術試驗示範區。為了提高玉米産量,2019年李少昆将玉米密植精準調控技術引入河南,漯河市東紅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闫鑫磊成了首批“嘗鮮人”,并率先大面積采用密植精準調控技術。

“過去種玉米,肥料在播種的時候都施到地裡了,中後期基本不會管理。密度大的玉米地很容易倒伏,籽粒還沒有成熟時葉片早早就枯黃衰死了,密植并不會增産,反而減産的風險很高。”剛開始,闫鑫磊心裡對密植精準調控技術的效果心裡也沒底,“試種之後發現,這項技術不僅能使玉米高産,而且穩産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闫鑫磊介紹,播種時,滴水出苗,保證出苗的整齊;生長期間,水肥與化控相結合,保證玉米所需的水分和養分。不僅解決了長期困擾的玉米中後期灌溉難題,還實作了肥料分次施用,有效控制了夏玉米苗期生長過快、莖稈細弱易倒伏的問題,後期植株綠葉持續期增長,光合能力顯著增加,增産也就成了必然。

“去年玉米産量大幅提升,每畝地至少增加200斤,每畝地可增加利潤500元以上。”闫鑫磊高興地說。

在不增加水肥投入的條件下,通過增密種植、滴灌水肥一體化按需供應,在大幅度抗逆增産的同時,實作了水肥的高效利用。技術實施區較周邊農戶畝産平均增加150—300公斤,多點出現噸糧田。其中,漯河市舞陽縣姜店鄉大王村300畝玉米産量為1092.81公斤/畝,周口市商水縣張莊鎮井莊180畝玉米的最高産量為1027.48公斤/畝,焦作市修武縣五裡源鄉烈杠營村200畝玉米産量更是高達1135.35公斤/畝,均創造了當地玉米單産新高。該技術目前在河南也舉行了多次田間課堂技術教育訓練,2023年9月13日,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作科所、中原中心在漯河承辦了“黃淮海夏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産技術”現場觀摩交流會,助推技術落地,加快在黃淮海主産區的推廣應用。

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如何實作?這項技術提供了有力支撐

意義丨科技支撐河南省糧食穩産保供

2023年2月13日釋出的中央一号檔案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開展噸糧田建立”。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如何提升?教育訓練會上,多位專家表示玉米密植大有可為。

“玉米種植面積2002 年超過小麥,2007年超過水稻,成為大陸種植規模最大的糧食作物;2012年産量超過水稻,成為大陸産量第一大糧食作物。”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王慶安說,在大陸糧食生産 “十九連增”中,玉米對糧食總産量增量的貢獻率高達60%以上,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少昆說,玉米是單産提升潛力最大的糧食作物,河南省耕地條件好且大多具備良好的農田灌溉條件,是 “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産技術”的适宜區域。

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如何實作?這項技術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河南省在中原農谷聯合布局的農業科技重要的區域創新中心,中原中心的“黃淮海夏玉米高産栽培與品質生理團隊”去年在全省70個縣落實以“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産技術”為核心的技術示範推廣面積超過70萬畝,取得了顯著的抗逆增産增收效果。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透露,河南省玉米常年種植面積5700萬畝以上,但平均單産徘徊在400公斤左右,低于全國平均水準。鑒于此,河南正在計劃實施“提升玉米産能,新增百億斤糧食”三年行動,在玉米主要生産縣、市,按照示範、推廣穩步全面推進,2024年計劃示範推廣面積300萬畝。

同時,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與中原中心也在積極統籌整合資源,加快技術推廣應用落地,玉米團隊将持續聚焦玉米産能提升,通過建構穩定的農田供水系統和滴灌水肥精準施用系統、以玉米密植高産精準調控技術模式為支撐,實作良種、良法、良制、良田、良機和良人的有機融合,出經驗、出成果、出人才,增強玉米生産能力,科技支撐河南省糧食穩産保供,為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