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凱醫藥-B差異化創新平台有望實作肝纖維化治療突破

作者:智通财經APP

通常來說,創新藥物的研發和審評是以臨床價值為導向,而創新生物藥企的内在價值也需要可靠的研發成果來印證。

是以在港股18A公司中,有這麼一家“寶藏公司”:就在投資者還在評判它的AKT賽道成果對公司估值的正向影響之時,它拿出了自主研發、有望用于增肌減脂的激活素受體II的抗體LAE102;當二級市場正在研究LAE102與GLP-1RA聯用潛力時,這家公司又在NASH和抗肝纖維化領域展示出“獨門秘籍”。

這家公司就是來凱醫藥(02105)。上周在美國舉行的2024全球NASH-TAG大會上,它以壁報形式公布其自主研發的靶向激活的肝星狀細胞的雙功能NK-aHSC接合劑藥物發現平台,以及基于該平台技術設計出來的LAE105抗體的抗肝纖維化臨床前資料。

惡性良性腫瘤、代謝、肝纖維化,這三個看似不相及的領域內建到一家biotech,卻又如此順理成章,這與公司創始人呂向陽博士及團隊的科研背景、經曆大有關聯。

NASH治療領域空白導緻競争異常激烈

據智通财經APP了解,在衆多新藥研發方向中,NASH相關靶向藥物的研發一直以高門檻為全球業界所知。鑒于NASH領域巨大的臨床需求和治療空白,Evaluate Pharma曾預測2025年全球NASH藥物的市場規模可達400億美元。而纖維化程度的改善一直是衡量NASH藥物有效性的關鍵名額之一。除了NASH适應症外,肝纖維化同樣也是導緻肝癌或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LAE105抗體作為一款改善肝纖維化,并可能應用于其它機理相似的纖維化疾病的一款潛在first-in-class新藥,來凱醫藥有望憑借首次披露該藥積極的臨床前資料,進一步釋放自身的内在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場上的藥物研發多集中在降低肝脂肪,或通過阻斷肝星狀細胞激活過程中的某個信号通路來緩解纖維化。

對比目前多技術路線的NASH在研藥物療效,目前市場大熱的GLP-1類藥物司美格魯肽高劑量組效果不如Inventiva公司的泛PPAR激動劑;Akero公司FGF21類藥物在公布的IIb期臨床資料中顯示肝髒纖維化改善同樣不及預期。目前唯一可能率先“撞線”的是Madrigal公司的Resmetirom,這是一種口服小分子甲狀腺激素受體-β(ΤRβ)激動劑,已獲得了FDA加速準許和優先審批的認定。FDA能否在一季度準許Resmetirom作為第一個準許用于治療NASH的藥物上市,且拭目以待。

來凱醫藥-B差異化創新平台有望實作肝纖維化治療突破

差異化創新讓來凱有望實作纖維化治療突破

相較之下,來凱醫藥另辟蹊徑,期望通過利用自身免疫系統達成緩解纖維化的目的。

從作用機理來看,活化的肝星狀細胞(aHSC)是肝肌成纖維細胞的主要來源,aHSC的積累也是肝纖維主要成因。此前,使用基因操作或藥理學方法(如ADC,CAR-T)消耗aHSC已在各種動物模型中證明了抗纖維化作用。

為了将以上發現應用于臨床,來凱醫藥可謂“六年磨一劍”,自主研發并建立起一個全球領先且獨有的、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清除aHSC的藥物發現平台。

在該技術平台支援下,來凱醫藥自主研發的LAE105在結合aHSC表面蛋白後可以招募和激活免疫細胞(如NK細胞),進而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清除aHSC,以此達到緩解肝纖維化的效果。除了改善肝纖維化,它還可能應用于其它機理相似的纖維化疾病,是一款潛在的first-in-class新藥。而在未來,依托該平台,來凱也能夠源源不斷地持續開發未來更為優化的抗肝纖維化藥物前體。

不僅在肝纖維化,活化的肌成纖維細胞在許多疾病(包括纖維化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惡性良性腫瘤)裡都起着關鍵的緻病作用。清除這類細胞在臨床前動物模型裡都展現出了藥效。來凱的這一技術平台靶向性地清除肌成纖維細胞,其可應用前景廣泛。

來凱醫藥-B差異化創新平台有望實作肝纖維化治療突破

來凱獨有的NASH科研優勢

來凱在NASH和肝纖維化的科研積累并非一朝一夕。早在公司成立之初,創始人呂向陽博士就定下了這一戰略方向,并為此建立起了大分子實驗室和研發團隊。

呂向陽博士曾是美國肝病研究學會的成員。他在諾華美國工作多年,于2007年回到上海參與建立諾華(中國)生物醫學研究有限公司(CNIBR)。當時他力主諾華中國建立肝病新藥研發平台,後出任項目研發負責人,從無到有組建起一支全球科研團隊,進行了多項新藥創新和轉化醫學研究。根據官方資料,他2012年還榮膺了諾華VIVA獎,獲得“Novartis Leading Scientist”榮譽稱号。

後來他離開諾華,創立了來凱醫藥,依然不忘初心。在他看來,肝病是中國人特有的高發疾病,全球NASH領域一直沒有突破性藥物。是以,他希望憑借來凱科研團隊紮實的知識底蘊、全新的研發理念和獨創的技術平台,加速肝纖維化新藥的突破。

另一個關鍵人物,是來凱醫藥科學委員會顧問Scott L. Friedman 博士,現任美國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治療研發學院院長和肝病科主任。這位Friedman博士,正是全球最早分離和鑒定出肝星狀細胞的學者之一。而此次本次壁報的作者之一、來凱早期研發團隊生物進階總監張敏華博士也畢業于西奈山伊坎醫學院。有Friedman博士這位大咖加持,來凱建立起清除aHSC的平台更加得心應手。

依托技術壁壘立足百億藍海,公司實作短中長期平衡

從市場角度來看,僅NASH治療領域便有基數龐大的患者群體,大量的臨床治療需求未被滿足。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如果未來NASH藥物新産品得以獲批,那麼2025年全球NASH藥物市場将達到107億美元,并于2030年達到322億美元,期間複合年化增長率高達41.8%和24.6%。LAE105在減少肝纖維化的基礎上,還可以和降肝脂的藥物聯用,進而實作對NASH更高效的疾病緩解。

縱觀來凱醫藥近期的裡程碑:

在臨床進展方面,其核心産品afuresertib聯合氟維司群的相關乳腺癌1b期臨床試驗資料已在聖安東尼奧乳腺癌大會釋出,确認客觀緩解率(ORR)達30%,中位無進展生存期 (PFS)達7.3個月,相比氟維司群單藥治療3-4個月的PFS接近翻倍,臨床獲益顯著。目前公司已經開始啟動III期關鍵試驗。

在自主研發領域, LAE102是來凱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激活素受體II的抗體,2023年獲得FDA的IND準許,中國CDE也受理了其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将初步評價LAE102的抗惡性良性腫瘤活性和對于體重、肌肉量和脂肪量變化的影響。

而此次LAE105抗體連同NK-aHSC接合劑藥物發現平台成功入選全球NASH-TAG大會,充分展現國際肝病研究學界對其研究成果的高度認可,也展現出LAE105抗體的創新含金量以及來凱硬核的研發實力。這無疑為來凱後續的順利研發及最終的産品商業化進行了強有力背書。

用創始人呂向陽博士的話說,他希望來凱達到這樣一個平衡——近期内企業有潛力上市的産品,在中遠期有更具創新性的項目、突破性的創新藥管線,形成一個健康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