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備受敬仰的“包相爺”包拯,在曆史上有沒有擔任過宰相,真相何在

作者:小宋談古論今
備受敬仰的“包相爺”包拯,在曆史上有沒有擔任過宰相,真相何在

包拯

正誤之辨

中國曆史上備受敬仰的“包相爺”包拯,被認為是判案鐵面無私、為官公正嚴明的代表。然而,廣為流傳的“相爺”之稱實乃誤傳。通過對北宋時期政治體制、包拯仕途的細緻考察,我們可以明确這位“青天相爺”并未真正擔任宰相之職。

備受敬仰的“包相爺”包拯,在曆史上有沒有擔任過宰相,真相何在

包拯

背景與設定

在秦腔《鍘美案》等傳統戲曲作品中,包拯被尊稱為“相爺”,形成了一種誤導。這種稱謂常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導緻誤解包拯的真實身份。但實際上,在北宋政治體制中,宰相制度正處于調整期,正副宰相同設,制度靈活多變。

備受敬仰的“包相爺”包拯,在曆史上有沒有擔任過宰相,真相何在

包拯

北宋宰相制度

在北宋時期,宰相制度并不像後來那樣固定。正副宰相同設,多相并行,是為了緩和皇權與相權之間的沖突。在包拯的時代,中書門下長官為正宰相,稱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而副宰相則稱為“參知政事”。這種調整旨在集中皇權、分散相權。

備受敬仰的“包相爺”包拯,在曆史上有沒有擔任過宰相,真相何在

包拯的仕途

包拯于北宋天聖五年(1027年)成為進士,但由于父母年邁,一直未入仕。直到雙親相繼去世,守孝完畢後,才踏入仕途。在其仕途生涯中,曾任知縣、知州、監察禦史等職務。包拯在任内嚴格執法,多次上書彈劾不當行事的官員,深得百姓敬重。

包拯的才能與政績

嘉祐元年(1056年),包拯被任命權知開封府,僅用一年多的時間,他治理得井井有條,赢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敬仰。這實實在在的政績為他的仕途增色不少。嘉祐六年(1061年),包拯官至樞密副使,此時已身居國家大事的最高決策機構,與宰相權力相當。

包拯與宰相名号之遺憾

然而,盡管包拯在政治生涯中履曆豐富,最高官至樞密副使,其宰相名号卻未曾得到賜予。樞密院是管理軍國大事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其職權與宰相無異。包拯的實際權力與副宰相相當,但宰相之名始終未曾屬于他,成為北宋王朝的一大遺憾。

總結與反思

包拯“相爺”的誤稱源于傳統戲曲作品,然而曆史事實表明他并未真正為宰相。在北宋政治體制的調整中,宰相制度靈活變動,正副宰相同設。包拯的政績和仕途卓越,但“相爺”之名卻未與他的實際職位相符。這一曆史遺憾也提醒我們在了解曆史人物時,要注意從史實出發,避免被誤導和誤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