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作者:大person

新形态非骨傳導開放式真無線耳機,也稱氣傳導耳機或OWS,因“不入耳”的舒适感,以及可覆寫運動、通勤和中老年群體的特性,于去年(2023)有了熱銷勢頭,衆多品牌紛紛跟進。今天談下它們。

限于精力以及無稿費,可能寫的不細緻。就當是一份簡單的消費體驗報告吧,這份報告前前後後花了幾周的時間,終于勉強算是搞明白了。相信對喜歡“不入耳”真無線耳機的朋友會有點幫助。

文中提到的OWS機型,價格自低到高,有Fiio JW1(199元)、泥炭Gofree 2(299元)、南卡OE MIX(499元)、SIVGA SO2(499元)、聲闊AeroFit(799元)、韶音OpenFit舒适圈(899元)和JBL SoundGear sense音悅圈(999元)。

(入耳式TWS,我手裡有60多個,開放式TWS,目前就這些。)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限于篇幅,得有取舍。本篇主談調音和外形設計。我覺得這是此類産品最重要的兩個部分。而防丢失追蹤、aptX-HD或LDAC高音質藍牙編解碼器的支援,這些反而非常不必要。對非入耳産品來說,很容易淪為噱頭。

具體産品體驗報告,我參考了挺多買家的評論,并不隻是偏執的一家之言。行文方面,盡量客觀,但也無法摒棄主觀。

配圖這次比較随意。總計4600多字,末尾是購物指南以及你可能有必要留意的此類耳機的特性。

————————————

首先,綜合聽感(音樂性)和素質(音響性),第一梯隊:SIVGA SO2和JBL SoundGear sense音悅圈。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對比的話,這倆就像華為freebuds pro3與索尼降噪豆5那樣,也是彼此“互爆”,但大體上,我還是覺得JBL“清晰度”更好,密度也再強點。

但有趣的是,對比久了,我還是更容易沉醉于SO2那柔和人聲與強勢低音所營造的“浪漫”氛圍裡,它的調音能讓大部分音樂更耐聽,好聽。即便我本人并不癡迷低音,甚至選購音特美耳機時,還專門選的沒低音的錄音室版本。

而JBL相對就很亮,走的飽滿、銳利路線,這其實很不錯,但我不太滿意的是它時常會有源自人聲的刺激,特别是大音量下,比較容易出現,影響“順滑”(自然)。我覺得,如果你是齒音敏感者,可能會對此比較在意。

SO2呢?它就不那麼“犀利”,不那麼明顯的“亮”,而是自然表現細節。相對少了些透明。

低音部分,SO2是本次所提及的這6款OWS中,明顯的NO1。量感洶湧,線條松弛,韻味有些接近索尼WF-1000XM5。SO2的低頻速度适中,下潛力度和深度也都很不錯,不會幹擾人聲,能始終保持在一個悅耳的“轟鳴”水準上。

JBL的低頻素質也很好,但量感少些,沒有“很深的下潛”和泛起的轟鳴。那感覺,就像是簡單轟出點浪花,剩餘的(飽滿度和清晰度)都在聚焦在人聲和中高頻器樂上了。

然後,JBL是所有這6款OWS中,最注重“佩戴體驗”的。

它的耳挂有某種向内側的回彈,且耳挂和腔體相接的轉軸部位還有三個檔位的位置調節,這兩個設計,可以讓腔體與耳洞緊密貼合。

因更細緻的人體工學設計,JBL這款也是本次談論的OWS中,“響度”表現最好的,間接诠釋了“指向性”的部分意義,戴着它,幾乎完全不必擔憂嘈雜環境中使用時,聽不清耳内音樂的情況。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指向性”和“響度”僅次于JBL的是SIVGA SO2,但和音質落差一樣,這部分的落差也很小,我可能需要借助分貝儀測量。

鑒于此,SO2也可以無視外界嘈雜,開大音量(70%左右)穿梭于鬧市。但在特别嘈雜環境下,它聽清楚耳内音樂細節的可能性會降低。這一方面是指向性還沒有特别強,另一方面就是調音,畢竟三頻分布中,它較多的能量給了低音和中低頻,而中高頻的亮度卻不太夠,是以在人聲嘈雜的環境下,它的泛中音區威力(清晰度)會顯得不那麼給力。不過,正常噪聲環境下,它仍很優秀。

第二梯隊:南卡OE MIX、FIIO JW1和泥炭GoFree 2。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南卡OE MIX是近段時間,南卡公司花大力氣推廣的型号,根據過往認知,凡是廠商大力推廣的,一般都不會差,比如最早前水軍泛濫的JEET(現在貌似快尾聲了),有幾個大力推廣的型号還比較不錯。

OE MIX實際感覺怎樣呢?

比我預期的好,甚至在部分素質上還勝了飛傲JW1(199元),而JW1是我聽到的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非骨傳導開放式(氣傳導?),初印象很不錯,而南卡OE MIX的聲音很像JW1的豐滿版,兩者對比,三頻分布差不多,都是低頻少,走“清晰”的路子,但南卡的人聲飽滿度比JW1要再好些,且中高頻有不錯的清晰度和銳度,隻是似乎有些過亮。

它的問題是,若你稍微嚴格要求的話,會感覺“不自然”,比如大音量下,“塑膠味”會比較明顯,這種“塑膠味”,讓我想起十幾年前,我學生時代聽過的國産二十元左右的低端有線耳機,因很欠缺“密度”和“柔和”,會覺得無趣。好的是聽久了,你耳朵可能也會習慣或适應,但對比同樣走“清晰”路線的泥炭GoFree 2,它這個調音就顯得完成度不高。

泥炭GoFree 2的三頻順滑,結像清晰,隻是不那麼注重“飽滿度”,顯得不太豐厚而已,但總體音質水準仍很不錯,基本可以排在本次談論的7個OWS中的“第三位”。

但響度方面,因泥炭這款的耳挂和腔體設計也沒有很到位,緻使“指向”也和多數OWS一樣不夠高,若在嘈雜環境下使用,會面臨“聽不太清”的壓力。

有趣的是,在“指向性”方面,南卡OE MIX卻比它好,正常佩戴情況下,它的人體工學設計,更有利于“指向性和響度”。

小結:南卡OE MIX音質(聲音品質)略遜于泥炭GoFree 2,但聲音的響度和中頻飽滿度卻又略勝泥炭。

額外補充:設計上,南卡OE MIX有個小問題,就是它太小巧(本次提及的所有OWS中最小的),以至于佩戴“穩定性”欠佳,為什麼呢?作為OWS,它是要懸挂于(架在)耳朵上的,但它把腔體大幅瘦身,就像是耳畔挂了個小鈴铛,這使得它在耳廓區域較容易發生“位移”,要麼是在運動時,要麼是在平躺時,總之,因松脫所緻的聲音洩露可能會讓你覺得它偶爾“聽着也挺小聲”。

綜上,南卡OE MIX若價格壓到249元,我覺得會更好賣,目前499元,個人感覺還是挺有壓力。反觀泥炭GoFree 2定價就更合理,除響度偏小和嘈雜環境聽不清這兩個問題,其餘都不錯。

至于FIIO JW1,因我曾經寫過它的詳細體驗文章,這次就不扯太多了。簡單的說,就是它的調音水準符合HIFI廠商對聲音的了解,做到了平滑和夠幹淨,但資訊量和響度都不太比得過定價更高的這些,可能對一些人來說,會顯得太骨感,少了風韻和威力。但畢竟便宜,且外形設計也很出彩,仍值預算吃緊的朋友們一試。

第三梯隊:聲闊AeroFit(799元)和韶音OpenFit舒适圈(899元)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我是完全沒想到這兩個大牌都沒做好這類産品。

其實聲闊近幾年的高端入耳式TWS,如liberty 2 pro和小金腔2代都是我很喜歡的,至今未出閑魚,它們在各自的年份裡都算是圈鐵美聲的代表,盡管科學HIFI黨以及競争對手的擁趸們可能對此不屑。韶音就更厲害些,很多國家的骨傳導耳機或無線耳機銷量榜都有他們的身影。

但這次,這倆品牌新推出的這兩個型号都出現了挺大的問題……

聲闊AeroFit:

外形設計過于“先進”了,别家的喇叭都是平行正對着耳洞,生怕聲音洩露多了,然而AeroFit的喇叭近似于吊頂設計,就像是從你的耳洞上方往下“吹聲”。鑒于此,它的響度、飽滿度和聲音震撼力,都變得相當一般。我知道有不少人使用此類耳機都會開至7成音量,但聲闊這款,是即便滿格音量也都有些“小”。出于本能的“拯救”,我不得不把它的“喇叭”往我耳洞那裡拽和壓。

韶音OpenFit:

它明顯問題是大音量下“嗡嗡”破音(不止我一人有此感受),感覺它的振膜很難頂住“8成左右音量”的轟擊,本次所提的6款OWS中,好像還有一款也出現了這個情況,但我忘記另一個是誰了。隻是韶音這個,因為售價很高,卻出現此品質問題,而且太明顯了,我覺得很不應該。

它還有個問題,是和聲闊AeroFit一樣,喇叭離耳洞距離相對較大,以至于響度(實際聽感聲壓)偏低,它這個“低”,是比第二梯隊售價在300元到500元之間的“泥炭”和“南卡”也有所不如的。

音質方面,如果你用手壓着它的喇叭湊近耳朵聽,會發現韶音有認真在做低頻,中下盤密度和量感比較強勢,三頻分布,比以上所有OWS都更注重低音的氛圍。但可惜,由于人體工學設計不夠好,通常它的聽感隻是悶悶的發着硬挺的卻局限在小範圍内的立體聲而已。

不追求高響度,或是隻在安靜環境下聽,那可能不會覺得韶音這個音質有多大問題。畢竟你也不會開到8成左右音量。但考慮到它價格可不是500以内,而是比800元還高,是以這就成了大問題。

總結:關于第三梯隊,以我手裡的量産機為參考,我不太推薦買。但假如是批次問題所緻的瑕疵,那我也自認打臉。

——————————————————

我認為現階段值得買的(完成度高),按價格由低到高排序,共4款: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1、目前我手裡最便宜的FIIO JW1(199元),隻要别太強求“飽滿度”和“響度”,就可以入,它的音色有些像飛傲自家新品平頭塞FF1,都是比較追求速度感的聲音,有比較高的解析度。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2、泥炭GoFree 2(299元)和SIVGA SO2(399元),泥炭這款隻是響度因喇叭離耳洞不夠近,有損了“響度”,但三頻分布較均勻,且有相對更飽滿的形态,也很值得入。

至于SIVGA這款,則比泥炭(其實是比所有)有更深厚的低頻以及柔美的人聲和中高頻線條,加之響度也更好(僅次于JBL),是以我覺得它是真正在“低價位段”解決了OWS所有痛點的那個“作品”型無線耳機。我甚至預感它有可能拿下今年6月份日本VGP2024 SUMMER在5000到10000日元之間的藍牙耳機受賞或金賞。據說廠商設計了三種音質版本,這還隻是“最差”的。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3、JBL音悅圈(999元),若你預算充足,不是特别追求低頻豐滿度,但希望三頻基本形态飽滿,夠清晰,夠大聲,那就選JBL音悅圈。

以上四款OWS,括弧裡的價格僅供參考。

————————————————————

最後,關于當下OWS(開放式真無線耳機)市場的三點看法: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一、不入耳的真無線耳機常有“響度”偏低的問題。

我看到有常聽歌的買家說,她入耳式TWS經常開3到4成音量,換成新買的某款OWS(非骨傳導開放式)就得開7成音量。

我覺得這确實有一定的代表性。

像此次評論的7款OWS,其中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在較安靜的室内(比如我現在打字的地方,環境噪聲約45dB左右)都有較大必要開至少“七成音量”才能有滿足感,尤其是第三梯隊,那必須是七成音量以上,最好是滿格才可以。然而這麼低效的發聲,也會間接影響續航。

隻有第一梯隊,可以在較安靜環境下,以“5成音量”就能體驗到類似某些高靈敏度TWS的滿足感。事實上,第一梯隊的這兩款已經很接近那些高靈敏度的入耳式TWS。特别是JBL,更是等同于傳統高靈敏度TWS。

二、消費者會擔心OWS洩露出的聲音會打擾他人。

結合實際體驗以及用分貝儀測試的結果,我認為,如果有和你身高相近的人緊貼着你的肩膀站着,若你用OWS(本次提及的大部分型号)七成音量以上聽(通常是40到60dB之間,根據音量等級逐漸升高),他肯定會聽到你耳機内有比蚊子聲大些的音樂在響。但是,如果你身旁的噪聲源也比較多,當然這非常常見,像風聲、說話聲、加濕器、電視、搬運東西之類的混雜起來,那麼這些噪聲差不多可以讓他人忽略掉你耳内的那點嗡嗡的音樂聲。

是以,除特别安靜(30dB左右),且身旁有外人的時候,你需要留意下音量以避免尴尬,否則,基本随意。

三、絕大多數OWS廠商都會表述“指向性”好,少數OWS還會特意提及低頻有相對普通産品的補償,順帶給你畫個頻響示意圖。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但實際上,真是每家都不一樣。有的效果非常好,聲音就像是全都鑽進耳内了,如SIVGA和JBL。但有些就隻是“對準了耳道”而已,至于它洩露了多少聲音,廠商是不會談的,然而這卻是OWS設計中很關鍵的一個地方,它直接影響你“聽歌的幸福感”。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一言難盡的4600字觀察:2024各品牌7款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音質橫評

再就是“低頻補償”,相對TWS,不少OWS都會下更多功夫在這裡,但實際低音的形态會受到算法、腔體、揚聲器單元品質以及佩戴設計等影響而變得五花八門。有的會補償出一個“點到為止”的低頻,有的是較深下潛的低頻,有的是量感和質感兼具的低頻,還有的,會隻注重低頻量感,但卻忽視了全頻清晰度和大音量下的聲音穩定性。總之,它一個“補償低頻”簡單說完,留給買家的卻往往是一頭霧水。

上面三張圖自上到下分别是泥炭、JBL和SIVGA的低頻補償圖。可見OWS要做出類似TWS那種飽滿深邃的低音以及柔順暖調的人聲,整個20Hz到400Hz都得花大力氣。

以上,感謝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