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金監總局批複:同意中國華融及33家分支機構集體更名

作者:談理說法
“中國華融距離正式更名還差最後一步”

1月1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釋出關于中國華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變更名稱的批複:

一、同意你公司名稱變更為:中文名稱“中國中信金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hina CITIC Financial Asset Management Co.,Ltd.”。

二、同意你公司33家分支機構中文名稱相應變更。

三、你公司及有關分支機構應于收文之日起10日内到發證機關換領新的金融許可證。

四、你公司及有關分支機構應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法定變更手續,并按要求及時向金融監管總局或其派出機構進行報告。

國家金監總局批複:同意中國華融及33家分支機構集體更名

分支機構變更明細:

國家金監總局批複:同意中國華融及33家分支機構集體更名
國家金監總局批複:同意中國華融及33家分支機構集體更名

金監總局的批複意味着中國華融距離最後正式更名又近了一步,最後隻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審批,整個流程即全部走完。

2023年11月15日,中國華融連發四份公告,震動不良資産行業:中國華融要換名字為“中國中信金融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同時更換成中信集團的司徽;斥資136億港元收購5.01%的中信股份;中信集團系統内派駐一名投行化背景的人才任職中國華融副總裁;完成華融消金、華融證券、華融中關村交易中信、華融信托、華融湘江銀行5張金融牌照的轉讓,實作收益92億元。

至此,中國華融“換血”大動作基本完成。

國家金監總局批複:同意中國華融及33家分支機構集體更名

“華融”将成為曆史深深埋進幾代不良資産人的記憶裡。與此同時,信達、東方、長城也在更換投資人的程序中,四大AMC各奔東西,但終究殊途同歸,使命未改。

保留“中國” 英文名加“AMC”

中國華融要更名,要換司徽在不良資産行業内或早有耳聞,但是大家更容易想到的是在華融前面加上中信兩個字,頂天了就是“中信華融”,但華融公告一出,出乎所有人預料,“華融”兩個字直接消失。

“華融代表曆史,但現在都過去了!”接近華融的内部人士表示,“這個新名字很難申請下來,尤其是帶‘中’字頭的,更不容易的是加上‘金融’倆字。”

根據公告:中國華融拟變更公司中英文名稱全稱、簡稱和司徽。具體為:中文名全稱變更後為“中國中信金融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金融資産,英文名全稱拟變更為“China CITIC Financial Asset Management Co., Ltd. ”,簡稱CITIC Financial AMC。

金融資産管理公司,是五大AMC在法律、行政上的定義名稱,中信集團于是将“金融”倆個字直接冠在其中,并在英文簡稱中,以“AMC”結尾。相比“中國華融”,“中信金融資産”更具有不良資産行業機構的屬性特征,足見中信集團的強大實力和深厚的背景,以及要讓華融脫胎換骨決心。

除了給華融改名,還要讓華融更深入的融入中信集團。于是,中信集團全資附屬公司中信盛星與中國華融簽訂股份轉讓協定,以136.27億港元轉讓中信股份已發行股份數量的5.01%。中國華融完成此項收購将持有中信股份5.01%已發行股份。

此外,中信集團還派出中信建投投資董事長徐炯炜到任華融副總裁。至此華融管理層完成“大換血”。包括中信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正均出任董事長;中信信托并兼任中信旅遊集團董事長的李子民成出任執行董事、總裁;中信系的朱文輝、溫金祥出任任副總裁、财務總監以及董事會秘書。

“新副總裁擁有豐富的投行經驗,非常年輕,在目前四大AMC業務轉型的關口,華融應該對其非常期待。”業内人士表示。據了解,現年48歲的徐炯炜畢業于複旦大學會計學專業,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加入華夏證券投資銀行部工作。2005年12月,徐炯炜到中信建投投行部工作,2019年10月起,任中信建投全資子公司中信建投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都是好事,說明中信集團對華融全面支援。”接近華融的内部人士表示。

翻開新篇章

2018年華融很多業務都屬于停滞、保守的狀态。2019年年報難産啟動了其風險資産出清的閥門。2019年至今,計提資産減值損失超2000億元,這是中信集團進駐後首先要完成的事情,将曆史舊賬算清楚,再重新出發。

2023年上半年,華融在公開市場上收購不良資産債權包将近500億元,占比37%,排名第一;截至9月末,新增收購債權規模超800億元,同比增長119%,繼續保持市場領先。

加入中信集團以來,依托集團綜合性優勢,華融打造了“産融協同纾困化險”模式,今年以來實施協同項目45個。比如,華融協同中信信托等機關,成功實施融創上海董家渡纾困項目盤活資産;華融融德與中信集團成員機關成功實施共益債投資的華晨地産“保交樓”項目;各地分公司也協同中信集團下屬企業支援國企改革和民企纾困等。

11月16日,華融還通告了子公司轉讓情況,截至目前,其完成了華融中關村不良資産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華融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融湘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華融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等5家牌照類附屬公司的股權出售,合并報表實作收益約35億元(母公司層面實作收益約92億元)。

國家金監總局批複:同意中國華融及33家分支機構集體更名

目前,華融的直接子公司僅剩華融金融租賃、華融國際、華融融德、華融實業。11月2日,金監總局批複同意華融金融租賃的注冊資本由59.27億元變更為125.64億元。增資後,華融依然為第一大股東,持股79.92%。

不良資産行業一個時代終結

2018年,賴小民的落馬終結了四大AMC閉眼狂奔的時代。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四大AMC的副總裁開始實行輪崗任職制度。

賴小民案是中國建國以來第一大金融腐敗案,巨貪17.88億的賴小民成為十八大以來首個被執行死刑的經濟罪犯。足見其社會影響之惡劣以及給國家帶來經濟損失之龐大。有人認為是其改變了華融的命運,進而改變了四大AMC的命運。但客觀因素上講,四大AMC對于大陸來說是新生事物,在完成了剝離四大行1.4萬億不良資産的曆史使命後,需要為自己的商業化轉型探路,并沒有可借鑒的經驗。

從中國信達開創附重組業務開始到四大AMC通過政策性接收風險金融機構逐漸擴建自己金控帝國,這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并不知道結局和對錯,是以現在的我們不能以上帝的視角去評判四大AMC的發展曆史。

2020年,第五大AMC銀河資産牌照獲批終結了信達、華融、東方、長城壟斷的寡頭時代;

2022年,中信集團入主華融終結了四大AMC出資人和監督管理人一體的時代。

2023年,全國性AMC迎來第三次的商業化轉型,對外資也進一步開放,其他三家AMC也将易主新東家,中國不良資産行業都将步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作者:不良資産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