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三個反例,再說劉封為何一定被誅

作者:三國路人甲
我是三國路人甲,專注三國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國

昨天寫了個劉封的文章,有朋友留言,對劉封被誅有不同意見。我們今天不妨從三個反例來說一下,劉封為何一定被誅。

從三個反例,再說劉封為何一定被誅

電視劇《三國演義》劉封劇照

一、劉封被誅的原因

《三國志》對劉封被誅,給出的原因很明确:“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禦,勸先主是以除之。于是賜封死,使自裁。”

也就是說,原因有三:一是霸陵孟達,導緻孟達背反。二是不救關羽,緻使關羽敗亡、荊州丢失。三是性格剛猛,怕劉備百年後繼位的劉禅難以制禦。其中前兩條是劉備責備劉封時說的,苐三條是諸葛亮說的。

就我的了解,造成劉封被誅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諸葛亮說的“剛猛難制”。畢竟,劉備隻是責備,事後還“為之流涕”,并依然用劉封之子劉林為牙門将。

那麼諸葛亮進言誅劉封有沒有道理?有,而且很充分。

劉備收養劉封,是“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也就是說,劉封這個養子,是有繼承權的。而且劉封職務先後是副軍中郎将、副軍将軍。這個“副軍”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主帥劉備的副手。劉備不僅封劉封為“副軍”,而且讓他坐鎮聯接荊、益二州的東三郡,對其重用之情溢于言表。

劉備對劉封的特别看待,不要說諸葛亮了,孟達都看得一清二楚,他在策反劉封時說:“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征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号。”孟達同時說:“自立阿鬥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這就有很強的挑動劉封奪嫡的意思。

從三個反例,再說劉封為何一定被誅

孟達曾寫信勸降劉封

清代學者何焯也評價說:“‘副軍’之名,失之尊寵太過。”意思就是,“副軍”這個名号,是劉備對劉封寵愛太過的表現。這種“尊寵”已經形成了對劉禅太子位的不利影響。

如果我這樣說還是不明了,那不妨以三個反例來說明一下。

二、同時代名分不定造成的悲劇

三國同時代,像劉備這種既立太子又設“副軍”,因名分不别造成悲劇的,前有袁紹,後有孫權。

袁紹是溺愛少子袁尚,而将長子袁譚外放青州。你說他想立袁尚吧,又不明說,結果他亡後就造成了二子相争。當時逢紀、審配跟着袁尚,辛評、郭圖心向袁譚,兩人各帶一班人相争,結果讓曹操得了漁人之利,蕞終平定河北,曾經雄踞河北的袁氏灰飛煙滅。

孫權則是立了太子孫和,但與魯王孫霸不分宮而居,造成二人禮秩不分,結果釀成“南魯黨争”。南魯黨争的結果是,朝臣分為兩派,陸遜、顧譚、吾粲、朱據、諸葛恪、滕胤、施績、丁密支援孫和,步骘、呂岱、全琮、呂據、孫弘支援孫霸。兩宮相鬥不息,諸臣或死或下獄或流放,蕞終孫權不得不以廢棄孫和、賜死孫霸收場。

從三個反例,再說劉封為何一定被誅

孫權先明而後暗

這麼看,諸葛亮防患于未然,是不是就可以了解了?

二、五代十國養子擠掉嫡子的例子

可能有人會說,劉封再怎麼說也隻是劉備的養子,人家劉禅是根正苗紅的嫡子,劉封怎麼可能會去觊觎劉禅的位子?

你甭說,曆史上還真有養子擠掉嫡子的例子,而且不止一例。

五代時後唐共有四代皇帝,分别為開國皇帝李存勖、明宗李嗣源、愍帝李從厚、末帝李從珂。李嗣源是後唐創始者李 克用的養子,李存勖亡後,帝位就由李嗣源接了。李嗣源去世後,由親子李從厚繼位,但沒幾天又被李嗣源養子李從珂給幹掉了。

後晉高祖石敬瑭,他亡後帝位也被養子石重貴所得。同時代的後周郭威,帝位也傳給了養子柴榮。

從三個反例,再說劉封為何一定被誅

五代時養子擠掉嫡子為帝的不止一例

是以養子擠掉親子這事,在劉封身上還真有可能發生。而且劉禅“昏暗”、劉封“剛猛”,這種可能性更大。

三、康熙晚年九子嫡事件

前述評價劉備對劉封“尊寵太多”的何焯,曾校定《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對兩漢、三國人物多有評議。

何焯還有個身份:康熙皇八子胤禩侍讀。何焯亡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也就是說,他親身經曆了康熙朝末年血雨腥風的九子奪嫡事件。

以何焯的學識和經曆,他對劉備的評價就更加振聾發聩。

從三個反例,再說劉封為何一定被誅

九子奪嫡曾波及康雍乾三朝

以此三者來說,劉封被誅也就理所當然了。

就我的了解,諸葛亮一定也對劉備言明了任劉封為“副軍”的危害。而以劉備一世枭雄,且深有知人之明,也明白了諸葛亮的苦心,是以才會賜死劉封。但劉備畢竟仁慈,是以才會殺了劉封後痛哭,而依然重用劉封之子劉林。

劉封之不幸,在于他中途入了帝王家。更在于他“有武藝,氣力過人”“所在戰克”。也許,他是一個比劉禅還混的糊塗蛋,才能長命百歲。

我是三國路人甲,一個鐵杆三國迷。跟着我,一天學一點三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