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點軍校“學霸”麥克阿瑟,确是戰場拉胯将軍

作者:文史吃瓜局

有人問,麥克阿瑟上學的時候連續四年考西點軍校第一,為啥打仗那麼菜?

你要知道,美國盛産這種麥克阿瑟“官二代學霸”。

西點軍校“學霸”麥克阿瑟,确是戰場拉胯将軍

在曆史的長河中,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将軍的形象常常被描繪為一位軍事天才,他的學曆和才智使他在同僚中脫穎而出,被譽為“學霸”。

然而,盡管他的軍事理論和指揮才能備受贊譽,麥克阿瑟的職業生涯卻不乏敗績。這一沖突引發了人們的好奇:為何一個如此學識淵博的将軍會屢屢遭遇戰敗呢?

今天,我們将探讨那些鮮為人知的敗績,它們如同将軍輝煌事迹背後的陰影,同樣值得我們深思。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後,麥克阿瑟作為美國遠東陸軍司令,面臨着日軍對菲律賓的進攻。盡管他做出了頑強的抵抗,但最終被迫執行“橙-3計劃”,即放棄菲律賓,這一決定導緻了數千名美軍和菲律賓士兵的死亡。麥克阿瑟本人雖然成功逃脫,但他留下了一句著名的話:“我将回來。”這句話雖然鼓舞了人心,但也掩蓋不了他在菲律賓的失利。

西點軍校“學霸”麥克阿瑟,确是戰場拉胯将軍

接着是北韓戰争中的仁川登陸。盡管這次行動被視為一次戰略上的勝利,但它也暴露了麥克阿瑟對戰争判斷的失誤。在戰争初期,他過于樂觀地預測了戰争的程序,認為美軍将在感恩節前占領全北韓。然而,随着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介入,戰事變得複雜起來,麥克阿瑟的軍隊遭受了重大挫敗。

西點軍校“學霸”麥克阿瑟,确是戰場拉胯将軍

最為人所知的敗績,莫過于麥克阿瑟在北韓戰争中的撤退。1950年底至1951年初,聯合國軍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攻勢下被迫撤退到三八線以南。麥克阿瑟的一些決策,包括對中國參戰能力的低估和對戰争局勢的錯誤判斷,都在一定程度上導緻了這一結果。

最後,麥克阿瑟的政治野心也是他職業生涯中的一處敗筆。他對總統的政策持有不同意見,并試圖通過公開講話和政治活動來影響政策制定。這種超越了軍事職責的行為,最終導緻了他在1951年被時任總統哈裡·S·杜魯門解職。

西點軍校“學霸”麥克阿瑟,确是戰場拉胯将軍

麥克阿瑟的敗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過度自信:麥克阿瑟的自信源自于他過往的成功和深厚的軍事知識。然而,這種自信有時轉化為了過度樂觀和輕視敵人,導緻戰略上的失誤。例如,在北韓戰争中,他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實力估計不足,導緻了聯合國軍的慘敗。

2. 政治與軍事的沖突:麥克阿瑟在菲律賓的防守戰中表現出色,但在戰後的政治鬥争中,他與總統杜魯門之間的沖突最終導緻了他的解職。這表明,即使軍事上再成功,如果不能妥善處理與上級的關系,也可能導緻職業生涯的挫折。

3. 戰略選擇的争議:麥克阿瑟在越南戰争中的戰略選擇受到了廣泛的批評。他主張對北越進行大規模的轟炸,以切斷對方的補給線,但這一政策并未能有效地改變戰局,反而加劇了平民的傷亡和國際社會的反對。

4. 忽視地形與氣候因素:在某些戰役中,麥克阿瑟可能忽視了地形和氣候對作戰的影響。例如,在菲律賓戰場的叢林戰中,美軍在不熟悉的地形中作戰,遭受了重大損失。

麥克阿瑟最擅長的就是講段子、吹牛逼,比如什麼“讓孩子們回家過聖誕”之類的。

什麼狗屁西點軍校高材生?

近代第一的軍事天才,讀的是師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