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作者:雷科技

在每一次快門聲的背後,影像傳感器都在默默地完成其使命。作為相機和手機的核心零件之一,影像傳感器的性能直接影響到照片和視訊的品質。過去,我們常常聽聞國際巨頭如索尼、三星等品牌在傳感器領域的霸主地位,然而近年來,國産影像傳感器已經嶄露頭角,逐漸改寫了市場格局。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小米)

從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上的OV48C,再到榮耀Magic 6系列上的OV50H,豪威科技的高端傳感器一步一步,開始走入主流視野當中,并被越來越多的影像旗艦所使用。

說到影像傳感器,相信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索尼和三星,但是對于豪威科技,可能很多使用者都不清楚到底是什麼來頭,在影像傳感器領域的影響力如何。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豪威科技)

豪威科技,英文名為“OmniVision”,于1995年在美國矽谷成立。公司的四個創始人都是華人,包括CEO洪筱英(1955年畢業于中國交通大學)、COO陳大同(197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市場營銷負責人Raymond Wu以及數字電路負責人T.C Tshu。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為:陳大同)

在1997年,豪威科技研發出全球首款單晶片彩色CIS,與傳統的CCD相比,它在成本、體積和功耗上都有了百倍的優化。

進入21世紀後,CIS逐漸成為手機攝像頭的标配。從1998年到2004年底,豪威科技累計出貨了1.9億顆CMOS元件。直到2010年,Omnivision仍是業内CMOS傳感器出貨量第一的廠商,大部分的手機廠商都是Omnivision的客戶。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豪威科技)

2011年後,索尼影像傳感器開啟奮勇直追,不僅擁有了更穩定的供應鍊,而且在傳感器技術上,也反超了豪威科技。之後,豪威的市場佔有率便開始逐年下滑,從曾經的世界第一,跌到如今的世界第三。

2016年開始傳出國内有資本要收購豪威科技,直到2019年,韋爾股份斥資130億,成功收購豪威科技,并通過了中美雙方的審批,而作為子公司的豪威科技,也正式成為了一家中國企業。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Yelo Group)

變成中國企業的豪威科技并沒有走下坡,反而是得到了更多手機廠商的青睐,這和他們的産品政策有着直接的關系。

兩款傳感器,改變了豪威的曆史

在多年的發展曆史中豪威科技難免會經曆高峰低谷,而這一次幫助他們從低谷中走出并持續走高,有兩款傳感器起到了關鍵作用。

第一款具有代表性CMOS,是 OV48C。或許大多數使用者都不怎麼聽說過這款CMOS,因為它隻搭載在了小米10至尊紀念版這一款機型當中。然而,它的誕生讓無數的國産手機廠商意識到,原來國産傳感器的實際畫質并不輸于索尼旗艦傳感器。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豪威科技)

OV48C 是豪威科技為小米定制,有着4800萬的可用像素、1/1.32”感光面積,2.4μm 融合大像素,采用了8P鏡片設計,具有高動态範圍、低噪聲等特點。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小米)

這款定制的傳感器有兩個獨一無二的優點,那就是首次實作了硬體雙原生 ISO Fusion 超動态技術和晶片級單幀逐行HDR技術。在實際成像中,能夠在拍攝大光比場景時更好地表現出高光細節,同時保留暗部的資訊,大幅度減少大光比場景的細節損失,獲得極緻的動态範圍表現。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小米)

豪威科技的第二款關鍵産品是OV50H。

OV50H在2023年表現非常活躍,首先是小米14系列宣布首發搭載,接着iQOO 12系列以及榮耀的Magic 6系列都搭載了這顆傳感器。根據目前網上的爆料,即将釋出的華為P70系列也将采用這顆傳感器。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豪威科技)

OV50H 是一款5000萬像素的CMOS傳感器,1/1.31"的大底感光元件,采用堆棧式結構,具備原生超動态範圍等特點。對比于三年前的 OV48C,OV50H 在成像品質上表現更加出色,擁有全新的雙原生 ISO Fusion Max 技術,同時在成本方面也具有優勢。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小米)

尤其是在小米14上,OV50H 可以說是發揮出了全部的能力。在f/1.6 的超大光圈的加持下,小米14的主攝進光量相比上一代(小米13)提升了80%,再加上雙原生 ISO Fusion Max 技術,讓你在暗光的場景當中,也能拍出極為豐富的細節。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小米)

這兩款傳感器的出現,重要意義在于宣告了豪威科技擁有了和一線品牌如索尼、三星抗衡的資本,讓客戶意識到他們在于索尼等供應商談判的時候,有了B方案。

在與索尼旗艦CMOS的直接對話中,豪威科技同樣展現出了不俗的競争力,相信這也是他們能夠在市場上站穩陣腳的重要原因。

同是旗艦,差距在哪?

客觀來說,索尼作為全球影像傳感器市場的上司者,其産品在品牌影響力以及市場認可度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另一方面,豪威的傳感器在成本、供應等方面會更有優勢。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一加)

接下來,我們便拿這兩個品牌的兩款定位接近的傳感器進行一下比較,看看它們之間的差距在哪。一個是小米12S上搭載的索尼 IMX707 傳感器,另一個則是小米14的豪威 OV50H 傳感器。

這兩款傳感器在基本參數上相差不大,OV50H 傳感器的底要稍微小一點,達到了1/1.31",而 IMX707 傳感器則是1/1.28"的底。兩個傳感器都擁有像素四合一技術、雙原生ISO技術、DOL-HDR 技術和全像素全向對焦技術等相似的功能。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小米)

這兩款傳感器,如果隻看底的大小的話,是 IMX707 的尺寸要更大。然而,OV50H 在參數上卻要比 IMX707 更加出色,首先是因為它擁有的 13.5EV 原生超動态範圍,動态範圍甚至比一英寸的 IMX989 還要廣。其次,它的光圈更大,成像技術也要比 IMX707 更加先進。

當然,OV50H 的最大優勢應該是成本優勢,據傳OV50H 的BOM成本為13美元,而IMX707的BOM成本約為25美元。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小米)

通過對比可以見到,我們可以說豪威科技和索尼的旗艦傳感器之間差距已經非常小,甚至是沒有明顯差距,同時還有成本上的優勢。

但來到實際的應用中,軟體算法、适配難度和使用者認知等因素依然是擺在國産傳感器面前的難題,但相較于此前硬實力上的絕對劣勢,這些差距已經不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寫到最後

目前,國産影像傳感器在全球市場競争中仍面臨一些挑戰,如知名度不高、廠商應用較少等等。好消息是,去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國産手機廠商嘗試用國産傳感器去代替索尼傳感器,國産影像傳感器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成為“中國企業”後,這家影像傳感器企業起飛了……

(圖源:全球潮電産業領袖峰會)

回顧以豪威科技為代表的國産傳感器廠商,他們走過的路和聯發科其實也有幾分相似。

國産核心供應鍊在功成名就的國際品牌面前的确存在知名度、産品硬實力等劣勢,但最終還是通過不懈的努力,一點一點地将差距追回,甚至站到同一起跑線上。

同時這也是中國制造這幾十年裡的縮影,正視落後、直面落後、永不放棄,我相信中國的科技企業在不遠的将來将能在世界供應鍊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