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孩在酒店遭多人暴打侮辱:不敢還擊的背後,是家庭與學校的失職

作者:格子的江湖

“邯鄲國中生遇害案”發酵以來,各地多起霸淩事件相繼被曝光出來,經過輿論發酵,雖每一起霸淩事件皆能得到回響,但其實這并非是一個好的信号。

從新聞傳播學角度來看,霸淩事件不是突然變多了,而是它一直就有這麼多,隻是以往它隐蔽得很好,媒體和公衆也無暇顧及,情緒點不在霸淩上,使得它難以在網絡上掀起風浪。

因為“邯鄲國中生遇害案”的存在,公衆的情緒值達到了頂點,流量全部傾斜在了霸淩事件上,媒體随之将報道重心轉移過來,也就有了熱搜榜單上層出不窮的霸淩事件。

女孩在酒店遭多人暴打侮辱:不敢還擊的背後,是家庭與學校的失職

這是所有媒體和公衆共同發力的結果。

從側面也印證,霸淩事件從來都沒有消失過,作惡的霸淩者從來都沒有收斂過,隻要媒體的視角願意為之傾斜,就能輕而易舉捕捉到幾十起。

更令人難過的是,那些被相繼曝光出來的霸淩視訊,往往是以霸淩者視角流傳出來的,他們出于炫耀等目的将視訊主動分享給朋友,使得事件最終得以被呈現在網上。

主動站出來發聲曝光霸淩者惡行的受害者少之又少,因為受害者在遭受欺淩時根本沒有保留證據的機會,地點隐蔽也難有監控視訊記錄,除了滿身的傷痕,什麼證據也拿不出來。

最近,青海西甯,網上瘋傳的一名女孩在酒店房間内遭多人暴打侮辱的視訊,就是以霸淩者的視角流傳出來的,為了徹底摧毀受害者的人格和尊嚴,他們拿起鏡頭,記錄下了全過程。

女孩在酒店遭多人暴打侮辱:不敢還擊的背後,是家庭與學校的失職

視訊畫面看得人憤怒不已:

頭發淩亂、臉有淤青的女孩被多名年輕男女圍着扇耳光、割頭發,被逼下跪後用垃圾桶套在她的腦袋上,最後又逼着她将衣物脫下,身為女性的尊嚴和清白被摧毀殆盡。

女孩在酒店遭多人暴打侮辱:不敢還擊的背後,是家庭與學校的失職

同一房間内,還有三名男孩被群毆,其中一位施暴者手持刀柄,多次連續擊打一名男孩的腦袋,導緻男孩頭部出血。

女孩在酒店遭多人暴打侮辱:不敢還擊的背後,是家庭與學校的失職

整個過程裡,無人還手反擊,默默承受着各種非常人能忍受的欺淩。

這幾名年輕的霸淩者裡有男有女,兩名女性霸淩者對待同為女性的受害者,沒有絲毫的憐憫和共情,反而下手更加狠辣,不斷摧毀着受害者的人格尊嚴乃至清白。

同為女性,她們更加懂得什麼樣的方式最能摧毀一個人的心理防線,也更加了解什麼樣的傷害最能讓一個人終身難忘,将惡毒诠釋得淋漓盡緻。

女孩在酒店遭多人暴打侮辱:不敢還擊的背後,是家庭與學校的失職

據知情人透露,她們霸淩受害者的理由是,女孩談戀愛引起了她們的不滿,借故将她哄騙到酒店實施暴力。不講邏輯的惡就是這樣,很荒唐,很可笑,也很幼稚。

西甯警方回應稱,涉案霸淩者已被全部抓獲,主要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女孩在酒店遭多人暴打侮辱:不敢還擊的背後,是家庭與學校的失職

惡人終将迎來惡報,等待着他們的将是法律的嚴懲,但透過這起悲劇,很多人不了解:

“為什麼都被欺負成這樣了,還是不敢還擊?哪怕打不過所有人,盯準一個人還擊不行嗎?如果這種侮辱發生在‘我’身上,哪怕拼了命也要讓霸淩者付出代價。”

一是因為打不過,霸淩者一方往往人多勢衆,已成待宰羔羊的受害者往往因為害怕而生不起一絲還擊的念頭,默默忍受欺淩直至對方停手罷休,成了受害者下意識的第一選擇。

二是因為怕被報複,受害者的生活圈子往往和霸淩者相交,無論是上學還是外出都不可避免地要與霸淩者接觸,是以潛意識裡害怕還擊以後會遭到對方更為瘋狂的報複。

成年人尚且懂得“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一昧的忍受隻會換來壞人變本加厲的欺淩,欺軟怕硬是人的天性,越選擇沉默就越會被欺負。

但未成年人受限于認知和閱曆的缺乏,既不懂人性,也不懂壞人的邏輯,往往隻能選擇默默忍受欺淩,因為她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惹事。

歸根結底就是家庭和學校的失職,父母從小告誡她們不要給家裡添麻煩,做個乖孩子,家裡沒能耐幫她收拾爛攤子,老師也同樣沒教過她們遇見霸淩該怎麼辦,該怎麼求助。

以至于她們在飽受欺淩後,拖着滿是傷痕的身體,眼眶含淚地回頭望去,卻發現自己背後空無一人,孤立無援,無人可依。

身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怎麼可能不憤怒呢?怎麼可能不想狠狠出一口惡氣呢?問題在于她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再多的憤怒終究輸給了滿滿的無力感。

女孩在酒店遭多人暴打侮辱:不敢還擊的背後,是家庭與學校的失職

山東聊城有位國小老師,因為擔心自己班級發生霸淩事件,直接向全班同學放出“狠話”,說自己對校園霸淩零容忍,決不允許出現欺負别人的事情:

“當你被别人霸淩的時候,勇敢一點,大膽一點,不要選擇忍一時風平浪靜,有我在,你怕什麼,你隻要告訴我,我來給你撐腰,一切後果我來承擔!”

女孩在酒店遭多人暴打侮辱:不敢還擊的背後,是家庭與學校的失職

擲地有聲的一番話給了學生們莫大的勇氣和底氣,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我們相信你!”

所有的父母和老師都該擁有這種魄力,告訴孩子遇到霸淩一定要打回去,不要沉默不要忍受,活出自己的“攻擊性”,這不是讓他去主動欺負别人,而是讓别人覺得他不好惹。

讓孩子知道他的反擊是有力量的,他的身後是有人撐腰的,讓孩子明白“當我們兇狠對待這個世界時,這個世界自會變得溫文爾雅起來”,沉默隻會得到變本加厲的欺負。

父母更要告訴孩子,當别人霸淩你,侮辱你的人格尊嚴或清白,甚至霸淩到你有生命危險的時候,你大可以選擇最兇狠的手段,盯準一個人全力以赴地進行還擊,不要怕,隻要你勇敢還手,爸爸媽媽哪怕傾家蕩産,也絕不允許你被别人欺負。

倘若校園霸淩事件無法被徹底杜絕,我們做父母的,隻能讓孩子長出反抗的牙齒,在欺淩面前學着“不乖”,成為帶刺的花朵。

最後,隻願每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被照耀,不必在霸淩的傷害裡恐懼彷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