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以舊換新,誰更受益

作者: 隴南文縣釋出
汽車以舊換新,誰更受益

無論是家電、消費品還是汽車,甚至是房地産,人們在談到這些行業時,聽到最多的描述是它們已進入增量與存量并重的時代。如果高速增長無法長期持續是客觀規律,那麼盤活存量就顯得至關重要,以舊換新無疑是一個有效抓手。

3月13日,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其中多次提及“更新換代”“淘汰落後産品”“報廢汽車”“二手車”等關鍵詞。是以,除了新車市場,二手車和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被視為此輪以舊換新最受益的領域。這份沉甸甸的政策紅包能否穩穩遞到他們手中嗎?

汽車市場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汽車以舊換新,誰更受益

從近幾年看,國家相關部門鼓勵汽車淘汰報廢、支援汽車以舊換新的政策方向一以貫之。2023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幹措施》指出,要支援老舊汽車更新消費、加快培育二手車市場。2023年9月,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釋出《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其工作舉措中包括促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和二手車消費。鼓勵地方綜合運用經濟、技術等手段推動國三及以下排放标準乘用車、違規非标商用車淘汰報廢,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加快老舊車輛淘汰更新。推動完善報廢機動車回收利用體系,暢通報廢回收利用管道。支援二手車流通規模化發展,各地嚴格落實全面取消對符合國五排放标準小型非營運二手車的遷入限制,促進二手車自由流通和企業跨區域經營。

上述檔案出台後,全國多地政府積極響應。北京市商務局等7部門釋出了《北京市關于鼓勵汽車更新換代消費的方案》,對報廢或轉出使用6年(含)以上新能源乘用車的,每車給予1萬元補貼。廣州市釋出的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活動對擁有粵A燃油車的個人消費者,通過汽車報廢拆解、登出、轉出等形式完成汽車名額更新,并向廣州市内的汽車經銷商購買指定範圍内的車型,即可申領最高1萬元/輛的補貼。

在政策推動下,根據公安部年初公布的保有量測算,2023年有約756萬輛汽車報廢,較2022年的571萬輛增長了185萬輛。2023年,全國二手車市場累計交易1841.33萬輛,同比增長14.88%。

本次釋出的《方案》在總體要求中提出,統籌擴大内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裝置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标準提升四大行動,大力促進先進裝置生産應用,推動先進産能比重持續提升,推動高品質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鍊條,大幅提高國民經濟循環品質和水準。

3月14日有消息稱,汽車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實施辦法和标準的政策細則正在制訂中,若進展順利,有望在今年二季度出台。

與《方案》所表達的總體意思如出一轍,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3月16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表示,大陸汽車市場正在加速轉型重塑,新能源汽車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力逐年提高,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汽車市場由增量時代進入了存量和增量并重的時代,以舊換新的潛能巨大。

多地接力新一輪補貼

汽車以舊換新,誰更受益

本次印發的《方案》中,首先提到了要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大财稅、金融、投資等政策支援力度,打好政策組合拳,引導商家适度讓利,形成更新換代規模效應。

圍繞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方案》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暢通流通堵點,促進汽車梯次消費、更新消費。組織開展全國汽車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鼓勵汽車生産企業、銷售企業開展促銷活動,并引導行業有序競争。

記者了解到,《方案》獲得各地積極響應,甚至有城市快檔案一步就推出了具體實施辦法。

3月14日,海南省儋州市生态環境局會同儋州市警察局、儋州市财政局聯合印發《儋州市老舊柴油車淘汰财政補貼實施方案》,給出了淘汰老舊柴油車的補貼方案:微型載客7000元/輛、小型載客1萬元/輛、中型載客1.5萬元/輛、大型載客2.5萬元/輛、微型載貨8000元/輛、輕型載貨1.3萬元/輛、中型載貨1.8萬元/輛、重型載貨2.5萬元/輛。

《方案》釋出前的3月2日,上海市商務委釋出了新一輪燃油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和新能源汽車置換政策,以最高1萬元購車補貼的形式,推動以舊換新,拉動市場消費。具體為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讓國五及以下排放标準非營業性燃油小客車,并且購買非營運國六B燃油小客車新車的,可申請一次性2800元購車補貼;報廢或者轉讓非營業性小客車,并且購買非營運純電動小客車新車的,可申請一次性1萬元購車補貼。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釋出的《2024年2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中指出,非營運車輛如果按照15年的報廢年限計算,2008年的新車在2023年前後将進入集中報廢期。2009年開始的新車暴增期應該對2024年的乘用車報廢積攢了很好的基盤,相信2024年的車市在新購、增購、換購多重需求的推動下,國内車市仍有平穩增長的良好空間。

報廢回收企業機遇和挑戰并存

汽車以舊換新,誰更受益

公開資料顯示,報廢汽車的回收、拆解是再生資源回收的重要一環。這種拆解回收是指在依法合規前提下,對報廢機動車進行回收,并進行無害化處理、拆除可再利用的零部件和主要總成。在下遊應用市場,回收拆解關系着金屬與非金屬材料的循環再利用,對于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推動循環經濟具有重大意義。

《方案》指出,要堅持鼓勵先進、淘汰落後。建立激勵和限制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加快淘汰落後産品裝置。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标準規定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标準,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标準的老舊汽車。優化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布局,推廣上門取車服務模式。

《方案》還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高延莉告訴記者,近年來,随着國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強化環境保護、保障資源安全的目标得到逐漸落實,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行業有了長足發展。目前,國内具備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資質的企業在1500家左右,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全行業回收拆解産能超過3200萬輛/年,企業場地面積、機械化水準、專業化拆解隊伍、資源處理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企業收車難狀況并未徹底改變,廢鋼價格大跌,再制造零部件銷售不暢,稅收政策都制約行業很難做大做強。

在她看來,這次政策紅利很難傳遞到報廢汽車回收行業,因為一方面以舊換新補貼的對象是車主,另一方面資源再利用市場價格大幅下跌,是以對于企業來說,回收報廢汽車越多,反而賠得越多。盡管如此,全行業仍要積極配合《方案》,做好服務工作。

據悉,依據相關法規,機動車強制報廢标準主要針對營運車輛,對于私家車報廢隻能激勵,沒有強制。是以,車主對私家車報廢的積極性能否被調動起來,主要看有無補貼,補貼金額多少。

記者發現,本次《方案》中特别提到,要推廣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産品出售者“反向開票”的做法。高延莉介紹,“反向開票”做法對報廢汽車回收行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全行業無法取得進項稅發票,也就是“第一張發票”,如果能夠“反向開票”,将大大減輕全行業稅負。但目前部分企業申請執行了“簡易征收法”,增值稅按照3%征收,且須執行三年。如上述企業也能享受“反向開票”,将會大大激發全行業積極性。同時她強調,希望圍繞《方案》的實施方案和細則盡快出台,縮短行業觀望期。

車商根據自身特點調整經營政策

汽車以舊換新,誰更受益

除了汽車報廢,《方案》對二手車市場也釋放了利好,提出到2027年國内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資料顯示,2023年大陸二手車交易量為1841萬輛,如果按照增幅達到45%,即2027年二手車交易量有望達到2670萬輛。

天天拍車相關負責人介紹,受益于政策鼓勵,天天拍車3月推出“開春拍車節”拿出千萬元資金,通過傭金券的方式,鼓勵平台買家率先收購北京拍場的二手車。3月20日資料統計,天天拍車北京拍場的車源成交量比1月同期增長了47%。

湖南省二手車流通協會秘書長潘國強表示,就汽車行業而言,國家最近兩年的促銷政策,對于消化制造産能和挖掘消費潛能,确實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在實施消費促進政策後,之前萎靡不振的新車消費和二手車交易,均實作了10%以上的年度增量。單純靠市場自身的力量,在近幾年這種複雜環境下,這是幾乎不可能實作的。

他預計,2027年大陸二手車交易量将至少達到2500萬輛。首先,縱觀全球汽車市場,當一個國家汽車的千人保有量達到一定比例之後,二手車消費就會成為市場的主流,大陸正在經曆二手車趕超新車的階段。其次,随着政策的積極幹預、新生代消費者換車頻率越來越高,二手車交易保持快速增長是大勢所趨。至于2027年交易量能否突破3000萬輛,取決于經濟恢複和國民收入增長情況。

不過他也提醒,類似政策的實施,對于不同類型的車商來說,效果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對于經營三年以内準新車的二手車商,政策帶來的壓力可能大于收益;但對于經營車齡較長、保有量大車型的二手車經銷商來說,其收益應該大于壓力。是以他建議,主營準新車的二手車經銷商,可以考慮兼營新車,在售出新車後可以直接申請相應的補貼;經營高車齡二手車的經銷商,應該加強與新車經銷商的互動,積極配合新車經銷商完成置換,同時獲得大量的優質車源。當然,如果此時二手車商能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援,比如除了以舊換新,還能獲得以舊換舊的補貼,那麼對于二手車消費肯定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手車4年後增長45%有望實作

汽車以舊換新,誰更受益

今年以來,從全國兩會的提案議案到商務部的相關檔案,都在強調以舊換新。這種政策的密集程度以及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汽車消費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

信車智聯(北京)資訊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柴海峰指出,目前大陸汽車保有量已達到曆史最高,新車增長遇到瓶頸,政府、車企都不惜巨額補貼來拉動汽車增量,由此可見目前新車市場的增長非常疲軟。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刺激了新車的銷售,推動了汽車産業的更新換代,進而拉動了内需增長,無疑為汽車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這一政策也鼓勵了消費者更加理性地對待汽車消費,避免了資源的浪費。不過車企之間的價格戰可能不會就此偃旗息鼓。

從二手車角度來看,新車價格的不穩定性目前還是沒有得到恢複,政策的介入是讓消費者受益,汽車生産企業和銷售企業開展價格戰,更多的是品牌之間的競争,還有銷售企業之間的競争,這種競争導緻的價格戰,在汽車消費進一步增長時,可能會愈演愈烈。

柴海峰強調,這波政策紅利将為二手車行業帶來發展機會,換購潮來臨,擺在二手車行業的是多出來的海量車源。目前二手車市場依然以車源為主導,二手車商應積極應對,可以推出一些“以舊換舊”補貼,進而獲得更多車源。同時面對這種巨大的政策紅利,二手車企業也應當加快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提高自我誠信要求,加快數字化體系建設,打造平台化的銷售模式。目前,國家對二手車稅收減免政策依然在持續,但是二手車進行企業納稅的熱情度還不夠高,希望有關部門對于二手車稅收再進一步細化,明确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以及時間,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二手車行業“升規納統”的程序。

“隻要政策保障足夠充分,培育和壯大二手車行業,不再有阻礙二手車行業發展的客觀因素,那麼到2027年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的目标就有望實作。”柴海峰說。

來源:中國汽車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