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庶投降曹操,并不是因為他母親被挾持,而是發現劉備一個秘密

作者:壹點料

前言

東漢末年,統一的中央政權覆滅,天下局勢大亂,各地割據勢力叢生,群雄并起争霸,後來逐漸奠定了曹魏、劉蜀、孫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亂世出枭雄,天下英主自身實力再強悍,都不能以一己之力謀得天下,必然會招賢納士齊心協力成大業,而往往這真正有才能的謀士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往往都講究一個機緣。

衆所周知諸葛亮是劉備陣營中最強智囊團,多次令蜀漢政權轉危為安,而這神機妙算的諸葛軍師能為劉備所用,一是因劉備禮賢下士,投以三顧茅廬之誠,二來離不開一人引薦之力,此人正是早在諸葛亮之前就投奔劉備的名士——徐庶。

徐庶投降曹操,并不是因為他母親被挾持,而是發現劉備一個秘密

穿針引線,力薦英才

徐庶早年是江湖上一位頗有名氣的武林少俠,與江湖兒女一貫義字當頭的處事風格無異,徐庶也很是重情重義,他曾為久遭地方惡霸殘害的友人報仇,親手除去了這個為害一方的惡徒。

這本是除暴安良值得稱頌的好事,但徐庶卻因人命官司受盡刑罰,最終被搭救出來的徐庶幡然醒悟:在這腐朽亂世,空憑一身武力遠不能匡扶正義造福天下蒼生,隻有明主統治天下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因而他毅然棄武學文。

本身的天資聰穎加上後天的勤學苦讀,徐庶進步飛快,這為其後來成為才學斐然的謀士奠定了文化基礎。

徐庶投降曹操,并不是因為他母親被挾持,而是發現劉備一個秘密

在求學期間及後來南下避亂移居時,徐庶先後結識了石韬、諸葛亮等志趣相投的好友,彼此之間都很賞識對方才華。

再後來徐庶經細緻考察,在同為皇室宗胄的劉表與劉備間選了更有才略的後者,主動投奔駐紮新野抵禦曹操的劉備,因展現出衆的軍事謀略,使曹軍傷亡慘重,漢軍反敗為勝,得劉備器重。

劉備曾盛贊徐庶有王佐之才,素來謙遜的徐庶很有自知之明,不僅沒有在空前的盛譽中膨脹迷失,而且還自謙道自己的才學遠比不上諸葛友人,并正式向劉備力薦英才,成為了使蜀漢再增一大智慧力量的主要助力。

劉備本就是個尊賢愛才之人,在司馬徽和徐庶等人極力推薦下,越發對諸葛亮志在必得,他原本的想法是既然徐庶與諸葛亮是舊識好友,那正好委托麾下愛将代自己禮聘先生出山。

徐庶投降曹操,并不是因為他母親被挾持,而是發現劉備一個秘密

徐庶則婉拒這一任務,并告知劉備親自前往則更能表示對蓋世奇才卧龍先生的誠意,很是聽勸的劉備就放低身段接連三次顧茅廬,最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為蜀漢赢來了一位鞠躬盡瘁的忠智良臣。

一山更比一山高,受到冷落心理落差大

雖然在徐庶心中,早已認為卧龍先生諸葛孔明是才高于自己的天下奇才,且諸葛亮更是徐庶本人親自向主公引薦的人才,再加上徐庶本就與諸葛亮是舊友關系,為人忠正的徐庶更非善妒小人,但現實終究比想象更殘酷。

在諸葛亮到來之前,徐庶是為蜀漢陣營中第一謀士,毋庸置疑是劉備最為寵信之人,而當才能格外出衆的諸葛軍師加入之後,情形則完全變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成為了劉備身邊的當紅新貴。

漸漸地,徐庶發現主公不宣于口的秘密:無論大事小情,劉備都更願意參考智謀出衆的諸葛亮意見。

徐庶清楚地意識到,在與諸葛亮共事短短一年間,自己這個曾備受寵信的第一謀士顯然已成昨日黃花。

徐庶投降曹操,并不是因為他母親被挾持,而是發現劉備一個秘密

主公的榮寵和獨屬自己的建言獻策之高光時刻均已不在,這些都轉移到諸葛亮身上,而這人正恰是自己看好并向主公引薦的。

種種變化下,縱使徐庶非心胸狹隘之人,也難以在短時間内開懷接受此間巨大落差感。

而劉備也盡力平衡對臣下的器重程度,可奈何任何蛛絲馬迹都瞞不過徐庶的七竅玲珑心。

生母被俘,難求忠孝兩全

在相當一段時間内,徐庶都處于一種無法大刀闊斧展露身手的大志難酬之感當中,直到一件大事發生,才徹底打破他内心的這種狀态,也同時卻也令其陷入更為兩難的境地之中,此事正是徐母遭曹魏所俘。

徐庶投降曹操,并不是因為他母親被挾持,而是發現劉備一個秘密

當時,曹操率大軍南征,劉備方不敵曹軍隻能率衆南撤,途中被曹軍追上,劉備等人落敗潰逃,為儲存主要力量,随軍攜帶的物資全部丢失,部分軍士及家眷未及時迅速撤退而被曹方所生擒,其中正有徐庶之母。

曹操派人僞造徐母書信召喚徐庶前去許都相見,意在以此威脅徐庶棄蜀投魏為自己所用。

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親情倫理上,徐庶為人子,不可能置身事外放任母親被俘不管,但若照曹操要求前往曹營,那也會有背叛不忠之嫌,這于徐庶是一個進退兩難的無解課題。

最終,再三權衡下,徐庶隻能悲痛告别劉備,即便被冠以一臣事二主的不忠不義之名,他也始終無法不顧母親的生命安危。

并且,因為這件事也讓他發現了劉備的秘密,他雖然素來寬厚,但這種寬厚是以不影響自身大業為前提的。

其實也能了解,畢竟能割據一方的人又怎麼可能是心慈手軟之人呢,若劉備果真過于“心軟”,那他或許也不會選擇跟随他了。

徐庶投降曹操,并不是因為他母親被挾持,而是發現劉備一個秘密

不過,即便如此,徐庶也向劉備表示道,自己與主公謀大業之心天地可鑒,不幸老母被擄,方寸已亂留下也無濟于事,雖辭别北上入敵營侍養老母,但不會為曹操投一謀、設一計,以此深表忠心。

劉備見狀雖不舍,但也無法阻攔孝子拳拳愛母之心,更擔不起橫加阻攔緻人骨肉分離的重責,隻能無奈放徐庶自由。

他相信徐庶對自己的忠心,也對自己麾下有技高一籌的諸葛軍師有信心,無論如何都能立于不敗之地。

徐庶歸曹數十年間,雖表面在魏擔任過右中郎将、禦史中丞等職位,但實質上不願幫新主謀劃對付舊主。

徐庶投降曹操,并不是因為他母親被挾持,而是發現劉備一個秘密

在曹操派徐庶前去勸降劉備時,徐庶卻隻告知昔日舊主大軍将至早作準備。

面對劉備的挽留,徐庶認為自己已入曹營無回頭的餘地,未免天下人恥笑,便以主公身邊已有諸葛軍師輔佐無需自己為由拒絕,并再次表明自己“人在曹營心在漢”的忠心,這句也後世廣泛流傳,用以表達身雖處對立方、心則在原處之意。

可想而知,秉承這樣人生理念的徐庶在曹魏也一直都沒什麼大作為,直到留魏三十多年最終病逝,官職也一直不太高,如此境況也深為賞識徐庶才幹的友人諸葛亮所遺憾慨歎。

徐庶此人雖文武雙全,但因母親為曹魏所挾,且劉備身邊已有才高于自己的諸葛亮,最終被迫離開劉備入了曹營,難忘舊時情誼的徐庶不為曹魏謀劃,因而不曾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成就。

徐庶投降曹操,并不是因為他母親被挾持,而是發現劉備一個秘密

縱觀徐庶的一生,也許最為人所稱道的多為促成三顧茅廬的人才引薦,及“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中展現的忠孝正直人品,這句歇後語與徐庶在亂世中仍留存的可貴品格一同流芳萬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