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孤獨感如何影響現代人的消費?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孤獨感如何影響現代人的消費?

在現代社會,孤獨感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它不僅影響着人們的情感狀态,也在潛移默化中重塑着消費市場的面貌。

随着全球範圍内人們對孤獨體驗的增加,一種新興的消費趨勢——“孤獨經濟”正逐漸浮出水面。

從單身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興起到一人食的流行,從線上社交網絡的繁榮到陪伴機器人的發展,孤獨感正驅動着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創新。

孤獨經濟的核心在于了解和滿足孤獨消費者的需求,它不僅僅是對孤獨感的迎合,更是對孤獨背後深層次社會需求的響應。

孤獨消費者群體,特别是在城市化程序中日益擴大的單身和獨居人群,正在尋求能夠提供情感慰藉、社互動動和個性化服務的消費體驗。

企業若能洞察這一趨勢,便能開發出更具吸引力的産品和服務,進而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一、孤獨是現代人的流行病

怎麼看孤獨感?不管是心理學角度,還是社會學的角度,孤獨感都屬于一種消極的情感,主要原因是個人在現實的社會聯系中,其期望沒有被滿足。從這一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孤獨感的3個主要特征:

  1. 第一,孤獨感是人們想要避免産生的情感。因為想要避免,是以産生了動機去規避這種負面情感,消費成為緩解孤獨感的一種方式。
  2. 第二,孤獨感是負面情感,那些享受獨處、在獨處中獲得快樂的人,并不屬于“孤獨”範疇。是以内向而不喜歡熱鬧的”I人”們,不一定是孤獨感強的人。
  3. 第三,孤獨感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單獨一人”。孤獨感是一種主觀感受,它強調社會關系的品質而非數量。是以,一個人在和很多人待在一起時仍然有可能感受到孤獨,一個人在獨處時也可能感受不到孤獨。

怎麼确定自己有孤獨感呢?

1978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三位研究人員在開發出了“孤獨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這一包含了20道題的問卷旨在确定的内容既關注了受訪者感受到的關聯、支援和關心,也包括其被排斥、孤立和誤解的程度。時至今日,它依然是研究孤獨程度的黃金标準。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孤獨感越強,其中>=45分為高度孤獨感。

孤獨感如何影響現代人的消費?

現如今,孤獨已經從一種個人的私密的心理狀态,成為一種社會中的普遍症候,甚至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的全民問題。

2018年,英國政府設立“孤獨大臣”,解決社會層面尤其是老人的孤獨問題。2021年新冠肆虐的日本追随英國的腳步,設立孤獨與孤立對策應對辦公室,任命了孤獨大臣。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的,英日都是島國,日本孤懸在亞洲東側的太平洋,英國獨立于歐洲西陲的大西洋,兩個島國在不少地方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性:比如都是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都遊離于大陸文化之外,政治上都是君主立憲制,民族性格也相對内斂,人際的社交距離也都很遠。

日本面臨的孤獨問題似乎更嚴重一些,根據環球網的報道,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推算,到2040年日本65歲以上的獨居者将占老齡人口的四成以上,日本每年“孤獨死”事件不下3萬起。

二、孤獨感如何影響了未來的消費?

孤獨問題不隻是一個社會現象,也演化後現代社會中一種獨特的消費景觀——孤獨消費。

日本已經向單身社會、底層低欲望社會、老齡化社會、虛拟社會轉變。從這些具體面向出發,日本社會消費研究學者三浦展将當下的日本社會定義為“孤獨社會”。

在三浦展看來,當下日本消費社會的核心概念是“孤獨”,主要以孤獨為消費動機的社會即為“孤獨社會”,這種背景下催生出了體量龐大孤獨消費形态。

1、盲盒消費

這主要表現為“體驗式消費”和“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買單”。比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這些社會熱搜的背後不是盲目式的沖動消費,而是現代人對目前社會互動關系的一種失望,想要暫時脫嵌與社會的關系,對取悅自己。

盲盒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模式,可能對孤獨消費者具有吸引力,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新穎和不确定的購物體驗,這與尋求新奇體驗以緩解孤獨感的心理相關。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泡泡瑪特崛起的社會心理基礎:它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擊中了孤獨人群的心靈慰藉需求。畢竟潮玩産品具有一定的社交屬性,消費者通過收集和交換潮玩,可以與同好建立社交聯系,形成社群,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孤獨感。

2、智能養老機器人

智能養老機器人是專為養老服務設計的一種智能裝置,它們能夠提供多種形式的輔助和陪伴,以滿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會交往方面的需求,目前有着不錯的發展前景。

社會交往上,智能養老機器人可以通過語音互動技術與老年人進行日常對話,提供情感上的支援和陪伴,減少孤獨感。

生理上:對于需要康複訓練的老年人,康複機器人可以協助進行實體治療和日常康複練習。還能在緊急情況下,如老人跌倒,智能養老機器人可以觸發警報系統,通知家人或護理人員。

心理上:一些智能養老機器人具備播放電影、視訊通話等功能,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娛樂,增加生活樂趣,甚至還能輔助老年人繼續學習新知識,如語言學習、曆史地理等,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3、線下體驗的複興

越是頻繁感覺孤獨的消費者,越傾向于選擇線下購物。有的消費者去商場是為了與銷售人員聊天,而孤獨的消費者則将購物視為一種社交體驗來建立社會聯系。

這進一步促進了線下體驗經濟的複興,從淄博燒烤到甘肅天水麻辣燙,從北京的南鑼鼓巷到長沙的文和友,實體店的沉浸式消費、一人食餐廳的私密空間等,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這些體驗能夠滿足人們對歸屬感和社交需求的追求,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孤獨感。

4、産品的mini化趨勢

單身經濟的興起,年輕消費者更傾向于沖動消費和體驗消費,迷你包裝的産品降低了消費的決策成本,同時滿足了他們對新鮮體驗的追求。

同時,Mini版産品通常包裝精緻、設計精美,具有較高的可曬性和社交貨币屬性,這滿足了年輕人對于美和社交認同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消費者的孤獨感,尤其是當這些産品與社交活動或個人興趣相結合時。

另外,随着單身和獨居人口的增加,針對這一群體的“單身經濟”正在興起。迷你化産品如小包裝食品、迷你冰箱等,滿足了單身人群對于小規模消費機關的需求。

艾瑞資料顯示,智能小家電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1924億元,反映出迷你家電市場的廣闊前景和消費者對于這類産品的高度接受度。

本文由 @刀客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