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餘承東,被免職!

作者:四叔學做自媒體

勞動節前一天,餘承東卸任華為消費終端業務集團CEO職務。表面是卸任,其實是罷免。

餘承東終究為自己的造車執念,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次人事大地震,表明華為汽車業務戰略有重大調整,這對華為是巨大的利好。

無論造成三人死亡的問界車禍事件,華為要承擔多少責任,我都希望華為能夠成為一家更有溫度的公司。

餘承東,是注定無法享受這個五一假期的快樂了!

4月30号下午,華為内網放出人事調整檔案宣布:終止餘承東消費終端業務集團CEO職務,保留該業務董事長職位。

去年九月份,餘承東卸任華為汽車業務集團CEO職位。

詭異的是,餘承東依然擔任兩大業務集團的董事長。

但是華為這兩大業務集團董事長職位,更像因人設崗。因為除了餘承東,華為沒有設定業務集團董事長的先例。

華為最高權力部門,是華為戰略與發展決策委員會。

相比于委員會成員徐直軍,餘承東隻是業務部門負責人。

嚴格意義上講,餘承東還不是華為核心決策層的核心人員。這可能超出很多網友的認知範疇。

對于餘承東來說,失去消費與汽車兩大業務線條CEO職務,意味着餘承東現在已經沒有太多權限,能做的隻剩下思考業務的戰略方向。

至于說業務戰略決策權,明面上歸屬餘承東,但是有多大話語權和決策權,則是另外一個值得深思玩味的問題了。

不少吃瓜群衆被遙遙領先洗腦,天真的以為餘承東會是任正非的接班人。

闆磚谛老師可以肯定的說,餘承東沒有任何希望接班任正非。

此次職位調整更像是借問界車禍事件,行順水推舟式既定人事調整之實。

華為汽車業務線條的戰略分歧,就此也可以蓋棺定論:華為真的不造車。

任正非和徐直軍,之前一直公開宣稱華為不造車,隻做車企的核心技術供應商,努力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博世。

但是餘承東對造整車一直有執念,原因在于華為如果僅僅作為汽車技術供應商,在商業上存在缺陷。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餘承東的邏輯和做法沒有任何問題。

與車企合作造車,加上華為的管道優勢和營銷能力,确實可以迅速扭轉華為汽車業務虧錢的現實。

餘承東更是發揮大嘴本色,宣稱華為汽車業務2024年可以實作盈利。

但問界事件,要求汽車業務必須做出戰略選擇:要利潤,還是要品牌?

汽車與手機的複雜程度完全不一樣,汽車首要的是安全,然後才是其他的一切附加價值。

在群眾日漸理性、認知逐漸提升、商業環境更加惡劣的今天,問界車禍這種意外事件,很可能瞬間擊碎華為的品牌,将華為積累的品牌資産揮霍一空。

任正非隻能選擇委屈餘承東,讓餘承東從造車的美夢中迅速醒來。

這是對餘承東的保護,也是對餘承東的敲打。在狼性十足的華為,内部競争必然極其激烈。

餘承東不顧一切隻認目标的做事風格,必然觸犯很多人的利益會招緻很多人的不滿。

餘承東,被免職!

縱觀華為37年發展曆程,可以明确感覺到華為的戰略,一直是跟随式大兵團作戰戰略。

華為喝到的第一口奶,是代理銷售數字程控式交換機,産生的豐厚利潤。

此後任正非選擇全力殺入通信領域,直至成為通信裝置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

現代通信行業,是個存在了一百多年經常出現技術變革的傳統行業。

任正非在世界通信巨頭的既定市場裡,用華為式的戰鬥,搶到了很多肉。

然後是手機業務、新能源汽車業務、華為雲、華為數字化服務業務、鴻蒙系統生态等等。

在市場确定利潤清晰的前提下,選擇殺入市場,而不是創造市場,是華為的一貫做法。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減少了試錯成本,不用承擔方向判斷失誤的風險。

肉就在前方,隻要殺死敵人就能吃到肉,這是華為戰略制定的基本邏輯。

這種典型的跟随戰略,隻有在技術落後或者市場成熟的領域使用。

當華為成為通信裝置工程領域标杆,當中國新能源汽車呈現死亡内卷形态,華為需要制定引領戰略,去創造新的市場類型和空間。

什麼叫做創造新的市場類型和空間?

用星鍊技術,改變傳統通信裝置傳遞信号的方式,就是典型的創造新的市場類型和空間的做法。我們稱之為創造型戰略。

華為能不能創造新的資訊傳播方式?能不能創造出新型科技産品?

這是華為戰略的必然選擇,也是華為最大的挑戰。

擅長搶肉吃的華為,如何通過創新讓肉變得更多,需要華為擁有創新突破式的商業領袖。

誰能承擔華為從跟随戰略,到創造戰略的轉型重任,誰就應該成為接班人。

華為的戰略選擇,有現實條件的限制與中國客觀市場環境的助推。

在一個需要迅速縮短通信科技差距的超大市場,華為選擇跟随行業标杆是極其明智的穩妥做法。

創新對于任何企業都是巨大的冒險,能夠跟随,為何要創新呢?

創新,很多時候都是沒有其他選項的最後唯一選項。

能夠歲月靜好,誰願意體驗跌宕起伏呢?全世界将近80億人,也就一個馬斯克!

餘承東,被免職!

戰績彪炳初心純正,最後落得個丢掉CEO職務的結局,這需要餘承東承受天大的委屈。

更加痛苦的是,從此以後在華為這艘航母上,再也無法實作自己的造車夢了。

假如我是餘承東,我會選擇離開華為實作自己的夢想,哪怕不是造車。

在華為遭受巨大的壓力與天大的委屈,真的是餘承東想要的嗎?

這個世界上最驕傲的男人,一定會選擇獨立決策選擇成為統帥。

在人才濟濟的華為,餘承東是一位能夠帶兵打勝仗的優秀将領,但是卻無法成為統帥。

華為的統帥隻有一位,就是任正非!如果餘承東不想也不敢超越任正非,那就不是最頂級人才。

敢于離開華為獨立創業,才是證明自己能力的最佳方式。

渴望戰鬥的人,最終的追求一定是實作自我超越。

野心也好,夢想也罷,歸根到底是依靠智慧、意志和實踐證明自己的想法。

餘承東有想法嗎?當然有!

我能夠深刻的感受到,餘承東對造車的渴望,對打造世界頂級汽車品牌的訴求。

現實是華為的戰略選擇,已經注定無法給餘承東提供這種機會。

對于華為這種航母級企業來說,應該鼓勵内部頂級人才離開華為,去成為華為的對手,去創造更多更新的市場,而不是扼殺自己的競争對手。

想起藍色港灣被活活溺死,每當想起李一男被華為打成叛徒,我都會感到巨大的悲傷和遺憾。

如果當年當年沒有溺死藍色港灣,中國會不會有兩個華為?為什麼要親手殺死自己曾經的孩子呢?

餘承東在華為取得的成就,固然是自身卓越能力的展現,但是依托平台創業跟獨立創業是兩個概念。

真正的英雄,應該勇于白手起家再創輝煌,應該進行獨立的戰略判斷,而不屑于仰人鼻息聽人指揮。

小鎮青年餘承東走過的路吃過的苦,非一般人能夠承受。

希望這個皖西漢子能夠為自己綻放一次,哪怕失敗,也在所不惜。

不為别的,隻為自由與灑脫,隻為随性與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