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返鄉青年趙棟的“農業夢”

作者:隴南西和釋出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谷雨過後,一場春雨如約而至,淅淅瀝瀝滋潤着仇池大地,西和縣迎來了高山架豆種植的最佳時間。土酥墒飽的洛峪鎮古塘梁農業産業基地裡,一個被太陽曬得皮膚黝黑的年輕小夥正在指導村民種植高山架豆,他就是古塘村村民趙棟,一個懷揣着通過農業帶動大家緻富夢想的返鄉青年。

返鄉青年趙棟的“農業夢”

和許多在大山裡長大的年輕人一樣,趙棟也一直想翻過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敢想敢闖的他就跟着朋友來到了省城蘭州,幹起了工程。“剛開始的幾年還可以,也攢了點錢,并和老婆開了家餐館超市綜合店鋪。2020年,受大環境的影響,生意不景氣了,孩子也面臨上學,也就産生了回家的念頭。”趙棟無不感慨地說。

回家後的趙棟,因在外面闖蕩過而備受大家的關注,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都前來找他“取經”,也正是在和大家的談聊中,趙棟了解到家鄉的很多留守婦女和老人,一年當中除了種莊稼外,一直閑在家中無事可幹,家裡的收入來源也隻有外出務工換來的辛苦錢,這些讓趙棟心裡有種莫名其妙的難受。“記得那是一個晚霞燦爛的傍晚,我帶着孩子去山上看夕陽。上山後,發現好多莊稼地都撂荒了,當時我就想要是能讓那些不能外出務工的人,把這些荒地複耕複産了,會不會也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趙棟笑着說。

返鄉青年趙棟的“農業夢”

人一旦有了想法行動就有了助推器,趙棟的那股“愛折騰”勁讓他馬不停蹄行動起來。“剛開始我也不确定種些什麼,于是我先後去了定西市岷縣和天水市武山縣,看了他們的産業基地建設,了解了他們農作物的種植經曆以及市場銷售情況,最終我将目光鎖定在了高山架豆上,并且我還聽到了讓我喜出望外的消息——政府對撂荒地整治有幫扶政策。”趙棟說。

有了目标田地和所要種植的作物,剩下的就是如何将目标變為現實的事了。看到商機的趙棟立馬着手流轉土地、開荒複墾。“我們收到趙棟想流轉撂荒地搞種植的材料後,第一時間就向他了解了具體情況,并在鎮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協作下,結合撂荒地整治政策為其提供了便利,成立了西和縣鴻盛銘種植家庭農場,鼓勵他大膽去幹。”洛峪鎮人大主席甯剛說。

返鄉青年趙棟的“農業夢”

2021年後半年,趙棟的家庭農場如期成立,2022年試種高山架豆,就得到了豐厚的收入。“我粗略的算了一下,每畝地收益可達5000元,除去給務勞工員的工資和其他的成本3000多元,我自己可賺2000元。”趙棟笑着說,“未來我會繼續擴大高山架豆的種植,并且我還想着種植黨參、黑藥、半夏等中藥材,吸納更多的老人婦女來我這裡務工掙錢,讓大家一起增加收入”。

(報道:張旭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