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9年,美國已開啟輿論戰

作者:抽屜電影

通過宣傳來達到認知戰,輿論戰的目的,這種形式是當代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其他國家之間競争的主要手段。而其他國家的群眾們認識到或者是意識到這種手段的時候,這種手段已經悄無聲息的在全世界範圍内盛行了将近一個世紀。為什麼人們的認知總是趕不上輿論的攻勢,這在于兩者之間存在着一種天然的鴻溝,一般的群眾們從來不認為影視作品會攜帶着各種各樣的輿論目的,然而恰恰是這種正常人的思維造就了非正常人的下作。

1939年,美國已開啟輿論戰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尼諾契卡》本身就是一種認知戰,而這種認知戰開展的年份卻并不是冷戰期間,而是早在1939年,那個時候的蘇聯剛剛成立不久,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就已經對于蘇聯展開了攻勢,于是,本片應用而生。

1939年,美國已開啟輿論戰

《尼諾契卡》講述的是一個蘇聯女幹部帶着三名下屬分明前往巴黎去進行一樁珠寶生意,然而卻意外的邂逅了中年美國男人,于是,兩個人很快的墜入了情網,即使是有着意識形态的鴻溝也很難阻止他們之間的相愛,而且蘇聯女幹部最後毅然決然的奔赴了自己的愛情。本片在洋溢着的歡快氣氛中走進尾聲。

1939年,美國已開啟輿論戰

當然,本片打着喜劇的旗号卻幹着很多意識形态輿論操弄的勾當,這一點如果你是當時的中國人,絕對是想不到的,沒有哪一個中國人會認為早在上世紀初,早在電影這種新生的媒介開始盛行的時候,美國人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輿論戰的布局。但是如果将本片中的人物的行為以及邏輯的設定逐一展開分析一番的話,實際上這種正在進行的輿論戰就無處藏身了。

1939年,美國已開啟輿論戰

首先看一下人物的設定,蘇聯的女幹部,美國的普通中年男人,這個設定是非常經典的,但凡美國發動了對于敵人的輿論戰攻勢,那麼在影視作品當中就必然會用白人男人配敵對國女人的套路來展現自己的勇武了。為什麼這個套路屢試不爽,因為這樣有利于從人種的角度宣傳美國人的進階性。

1939年,美國已開啟輿論戰

大家想想看,抛開膚色種族,每個人種都有善惡美醜,但如果有人通過影視作品中角色的塑造不斷地告訴給你,我們國家的男人豐富偏偏,且老實巴交,多金更重感情,即使是敵對國的女人都拒絕不了我們國家的男人的魅力吸引,那麼天長日久之下,哪怕這是一種謊言,也會有很多人相信,美國人當中也有矮個子,也有長相猥瑣的,也有不負責任動辄家庭暴力的,但是美國人會宣傳自己的這方面的男性去面對全球影視市場嗎?自然不會,為什麼,大家可以思索。

1939年,美國已開啟輿論戰

如果美國人在影片中不斷地強調自己的自由民主而直接的抨擊蘇聯的沒有人權的話,幾乎是沒有人會相信的,但是本片的故事結構非常的巧妙,美國人沒有主動宣傳自己的自由民主,反倒是通過蘇聯女幹部以及三名随行人員的醜态百出來側面反映蘇聯的腐朽與閉塞,甚至于男主都能很好的了解女主所在國家的國情,俨然營造出來一副男主包容一切,女主的國家包藏禍心的氛圍,最終,這種氛圍指向的是蘇聯與美國相比的劣根性。

1939年,美國已開啟輿論戰

最終,蘇聯女幹部面對美國中年男人,她猶豫之後,選擇了自己的愛情,這種奔赴沒有一絲絲的強迫,卻是在暗中已經标好了價格,毫無疑問,這已經給觀衆們形成了一種既定的認知,蘇聯的存在是壓抑了人性的,當這種被壓抑着的人性得到了釋放,人們會自由自在的選擇自己的愛情,而這種愛情隻有在美國才能成型,因為美國始終是開放着的,甚至于對于自己意識形态的敵人也毫無保留地開放。這種觀念就不知不覺地被植入進了影視作品當中。

1939年,美國已開啟輿論戰

最後,當人們用意識形态的标準來衡量本片的時候,創作者也大可為自己辯解,你看,這是一部喜劇作品,并不是一部宣傳片,你們怎麼能這麼苛責一部戲劇作品呢?你們怎麼這麼封閉?這不是沒有了創作自由嗎?天呐,人權呢?自由呢?民主(當然,蘇聯未解體前,美國是不敢妄言民主的)呢?于是,一個完美的意識形态攻勢的閉環就産生了。

1939年,美國已開啟輿論戰

讓人震驚的是,這隻是一部二十世紀初葉的普普通通的美國電影,然而通過這種類型的影片展現出來的輿論攻勢時隔将近百年之後才被當代人所認識,可見,百年以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通過操縱輿論來進行另類形式的戰争的行為該有多頻繁,而那些被輿論挾裹着國内環境甚至國際環境的國家,有多少國家死後都不知道自己輸給了誰?這才是最可怕的,電影人常說讓政治遠離電影,然而這本身是一種悖論,他們所說的不過是讓别國的政治原離電影,至于美國,這種承諾我不會做,因為我是承諾發起人。

……

你好,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