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揭秘自信背後的自我認可

作者:新發現雜志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揭秘自信背後的自我認可

心理咨詢中,經常遇到來訪者問我:“如何能讓我變得更有自信?”

确實,“自信”的人曆來特别受歡迎。但是,有自信就會有自卑,我好像從來沒有遇到過來訪者來詢問我:“我應該如何面對我的自卑。”

我們都天然地認為,“自信”是一個褒義詞,“自卑”則是貶義詞。我們贊美自信,渴望自信,然後拼命掩藏自卑,仿佛自卑是一堆黴菌,誰都不想觸碰,看到也會假裝沒有看到。可是,一味掩耳盜鈴,自卑就真的不存在了嗎?努力隐藏自卑,它就會沒有痕迹嗎?當然不是。我的一個來訪者生動地展現了隐藏自卑将會帶來什麼後果。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揭秘自信背後的自我認可

第一次來預約時,我就看見他在對前台秘書大聲吼叫,原因是當他進門後,前台秘書在接電話,沒有馬上接待他。他嚷嚷着要投訴,可憐的前台秘書手足無措隻能好好安撫。我正在暗自腹诽他沒有禮貌的時候,好巧不巧,他的心理咨詢師正好安排到了我。

他第一次來問診就非常有戲劇性,他走進診室就帶着挑釁的口吻問道:“你博士是哪裡畢業的?工作幾年了?有什麼專業資格嗎?”他的挑釁反而讓我看出他需要憑借樹立權威來做出強勢的姿态。

我隻是微笑了一下:“與其‘拷問’我的資格,不如先來聽聽你來這裡尋求幫助的原因吧。”

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我,就好像從來沒有人會反駁他一樣。他說:“我管理着有上千人的公司,是名總裁,幾乎沒什麼人拒絕回答我的問題。”

我禮貌但堅定地反問:“那麼,如果有人拒絕你了呢?結果會如何?你會讓他們覺得害怕嗎?”

他似乎被我的問題問愣了,想了半天才回答說:“是的,他們會害怕的。”

那麼,别人的害怕對你來說意味着什麼呢?權威?恐懼?你是在享受别人的害怕嗎?那麼如果對方不害怕你,你的反應又會如何?你是不是會害怕别人呢?”我緊接着追問。

他忽然間啞口無言,我似乎一下子戳到了他的敏感點。他有點氣急敗壞,把聲音提高了兩度,用幾乎吼叫的聲音說:“我為什麼要害怕?我不害怕任何人!”

“那你就是害怕自己?畢竟人人都有弱點,不然你也不會來這裡咨詢。”沒想到這次咨詢介入得這麼快。這時候他的模樣近乎有點狼狽了。

為了不讓他的戒備心提高,我語氣緩和地說:“不用擔心,我們不需要害怕彼此,而是需要一起來耐心面對你内心的問題。這對你來說可能會有點困難,不過最起碼我們已經開始嘗試了解彼此了。”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揭秘自信背後的自我認可

前兩次的咨詢中,他非常抗拒袒露自己的内心,我隻能非常耐心地慢慢詢問他的一些成長經曆并努力建立起他對我的信任。在幾次咨詢之後,他終于開口對我說:“我需要大家害怕我、遵從我,因為如果不是這樣,我就不知道怎麼去展現自己的存在感。”

“為什麼你會覺得這樣才是獲得存在感的唯一方法呢?”我好奇地問道。

“因為我父親就是這樣的。”他終于吐露了他的心結。

“我父親來自一個貧困的家庭,他憑着自己的努力考進了劍橋大學。也是在那裡,他遇見了我的母親。母親的家庭非常富裕,父親和母親的結合受到了來自母親家族的強力阻攔,結婚之後父親可能擔心母親的家庭會因為他的貧窮背景而被瞧不起,是以處心積慮要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樣子。他每天端着架子,遇到一點點不滿意就暴怒,想讓大家害怕他。”

“原來如此,是以你才會覺得暴怒或者威嚴是展現存在感的唯一辦法。那時候的你快樂嗎?你的母親快樂嗎?”

“你猜對了,我并不快樂,我的母親也是以離開了我的父親。”他看着我,無奈地苦笑。

我注視着他,對他說:“父母之間的情感關系通常是我們建立自我情感關系的原始模闆,從你父母的關系中,你看見了憤怒,但是你并沒有從中學會如何讓别人尊重自己,不是嗎?

暴怒和威嚴,也許會帶來存在感,但同樣也會讓親密關系枯萎。這種錯誤的情感表達方式,其實就是你缺乏自信,也就是自卑的一種表現。你需要知道,不樹立權威,你同樣會被聽見和尊重。”

在之後的咨詢中,我慢慢向他展示了雖然我不懼怕他,但是我依然尊重他。他發覺自己其實并不需要對我大吼大叫,因為我會記得他咨詢中說過的每個細節,并幫他反複推敲和分析這些細節。

在最後一次的治療中,他非常真誠地對我說:“對不起,我之前對你很粗魯,我小看了你。”

我微笑地說:“你并沒有小看我,其實大多數時候你不需要借用憤怒彰顯存在感,其他人一樣會重視你。”

暴怒,在很多時候是人們對自己被重視度的一種偏執,一些人覺得不發怒就沒有人聽從自己的指令。他們空蕩蕩的内在支撐着一個張牙舞爪的假面,其實他們内心十分虛弱。

如果你身邊存在經常貶低他人、熱衷表現各種優越感的人,那麼這個人也很有可能是自卑的。

網際網路的興起,讓人們的隐私無處遁形,生活裡的方方面面都變成了可以展現自己的舞台。但這種360°無死角的展示可能也會造成巨大的内耗。

人們明豔光鮮的背後,反而可能是對自己的不自信,這種需要通過和他人比較的方式才能得到的自我認同效果是短暫的。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揭秘自信背後的自我認可

從心理學上來說,優越感也是人們為了擺脫自卑而産生的一種不健康的防禦機制。皇帝的新衣就是一個著名的關于優越感的例子,皇帝以為自己穿了華服,實則一絲不挂。

當然,除了這些假面,自卑還會以一種熟悉的方式出現在我們身上。比如,不自覺地讨好他人,懷疑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是讨厭自己,對别人的評價異常敏感,經常會懷疑自己做的每個決定,經常道歉,覺得對别人說“不”很困難……

無論是何種方式的表達,自卑說到底是對自己的不接受。可是,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接受自己,你又如何期待這個世界接受你呢?

當世界對你冷眼相對時,你能否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你能否看到自己身上的好品質?你能否為自己感到自豪?還是,你覺得自己隻是一個失敗者?

你的内心對自己是讨厭還是喜歡呢?心理學中著名的莫裡斯·羅森伯格(Morris Rosenberg)自尊心調查表(Self-Esteem Inventory)可以讓大家更了解自己是否存在自卑問題(詳見本書結尾附錄部分)。

最終,我們要知道,自信源于你認可自己,而不是别人是否認可你。自卑會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它會讓你看不清自己,最後使你失去改變自己的機會。人們為何會自卑?正是因為害怕面對真實的自己。人們越是假裝,就越缺乏看見自己的勇氣。

想要得到真正的自信,首先你應該看見自己。

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被質疑,都有可能讓自卑伴随我們。過去無法重演,我們可能終其一生都需要為過去的經曆而掙紮。無論經曆如何,狀态如何,遠離自卑都是我們可以嘗試和努力的方向。

哪怕沒有得到小時候自信這副“黃金戰甲”,也不代表我們不可以自己打造。希望以下尹博士心理小妙招能夠幫助大家提高自尊心,每天進步一點,打敗自卑感,使你真正喜歡上自己。

- 尹博士心理小妙招 -

· 注意體态。身體的反應背後通常都存在心理暗示。當你感覺不安全時,會下意識地蜷縮,而自卑的一種身體反應就是縮手縮腳,将身體舒展開,能幫你迅速走出自卑的狀态。

· 面對突發事件時,多等待一會兒,而不是馬上反應(可以嘗試30秒後再回複)。也許别人并沒有對你冷眼相待,而是你下意識地“覺得”自己被攻擊了,是以,多一些等待,學會傾聽對方的表達,能讓你聽清楚内心的真實反應,留足思考的餘地。

· 對自己更包容。你和自己是敵是友,都在一念之間,而這一念,也許可以帶來天大的改變。

文章來源:人民郵電出版社

《咨詢師,我為什麼不快樂》

為什麼越長大,一個人就越難快樂?在擔任一定的社會角色後,人們不動聲色地将情感壓抑了起來。久而久之,他們習慣戴上各種各樣的面具:讨好者的面具、受害者的面具、假裝樂觀者的面具……人們借助這些面具掩蓋内心的真實想法,但每次使用它們,相當于在無形之中戴上柳鎖,自已被壓得喘不過氣,也變得愈發不快樂。

“美麗的面具”與強烈的自卑感、恐懼感有關,說到底,它們意味着我們無法接受最真實的自己。想要摘下面具、走出自卑狀态我們需要勇敢地面對痛,識别創傷帶來的錯誤認知,摒棄舊有觀念,進而克服内在的不安感,提升自我關懷力量。

改變和自己的對話模式能幫助我們更快地接納自己。本書選取有關“創傷後成長的20餘個案例故事,将心理咨詢的對話過程還原出來,即使我們暫時缺少專業心理咨詢的支援,也能透過書中的對話,學會去問自己一些問題,并從問題中找到内心病苦的原因,開啟自我療愈的過程。

同時,在每篇故事的結尾,作者也結合了精神分析療法、人本主義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為讀者提供了一些自我幫助的小妙招。

-End-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揭秘自信背後的自我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