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萬餘噸新平台從烏艦身上學到了哪些絕技?

作者:匈奴狼山
8萬餘噸新平台從烏艦身上學到了哪些絕技?

從零基礎到大部分關鍵技術全球領先,僅僅用了轉瞬之間12年的時光外加3個平台,就基本走完超級大國110年在航空大艦上的全部技術積累。這個速度在整個拉尼娜總星系團中恐怕也是極為罕見的。但是任何在科技與工程實踐上的後來居上者,總是要站在前面巨人的肩膀上。這個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以某大國在航空主戰平台的巨大成就,并不是憑空實作,而是充分借鑒了其他大國在相同領域過去上百年的頂級成就。當然這種借鑒往往是間接的甚至是過程曲折的。任何成熟大國都不可能把自家國之重器的核心圖紙與參數輕易交給外方。隻不過所謂一等人不用教,四等人用棍棒教都教不好!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那麼一組堪稱天縱奇才的團隊,隻需要稍微打眼觀察再經過少許點撥,就能最終,

8萬餘噸新平台從烏艦身上學到了哪些絕技?

青出于藍勝于藍!不可否認,8萬餘噸新平台的全平直大甲闆;充分緊湊化的艦島設計;電磁彈射器的基本位置與布局;甚至經過明顯修型的、具有一定隐身效果的船頭切線。都明顯借鑒了超級大國從小鷹級一直到最新的福特級的成熟設計。但是在軍用平台上并沒有外觀專利的保護期,這種借鑒誰都可以做;卻未必有第3家具備這種實際能力。八萬餘噸級新平台雖然外觀更加偏向美式風格;但是在外人不容易觀察到的内在核心上,其實是更傾向于蘇式設計,尤其是半途而廢的烏裡揚諾夫号超級載機巡洋艦!這裡僅僅介紹幾點:首先從全艦的橫截船型上來說,新平台并非是從小鷹級一直到福特級的U型吃水艦體,機庫以上再套用W型結構的簡單大外漂。而是兩者中間有一個外界很難發現的V段過渡。

8萬餘噸新平台從烏艦身上學到了哪些絕技?

也就是吃水艦體是U型;再往上一段大約幾米是V型外傾過渡;更往上才是W型的巨大外漂。這個過渡對比福特級的簡單2段化,會極大的增強上部艦體的整體結構強度,實作更強大的自穩性能!這就導緻所有美式航空大艦,隻能最多對抗17級台風。也就是最大瞬間風速在60米每秒以下。而從烏艦到目前的新平台,卻足夠對抗每秒110米以上的超級風暴。而這種自然風速在地球表面還從來沒有真實出現過!與此同時,新平台的橫搖周期與最小安全轉彎半徑,也會比福特級強悍的多。其次,美式大艦都是半開放式機庫,小鷹級與尼米茲甚至有4套升降機與配套的機庫門洞。雖然可以追求更快的排程速度,但是自然保溫性抗外來沖擊性都很差。基本無法在極地部署。在實戰中也怕大威力近失彈,

8萬餘噸新平台從烏艦身上學到了哪些絕技?

更無法面對核爆的沖擊。而新平台卻隻有一側升降機與機庫門洞,必要時可快速封閉自身以硬抗外來強沖擊。再加上内部更加厚實的凱夫拉裝夾層,完全不懼未來的核戰環境。最後一點,就是烏艦其實是核常混合動力。而現在有人反應:新平台的艦島不怎麼冒煙就能開啟狂飙突進模式,難道神秘傳說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