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育專家逼孩子砸手辦、打手心,比她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作者:錢多來

“膚淺、無知、幼稚!自己扔到垃圾箱去。”

“我不想打你,俄羅斯教育專家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當你追求物質的時候,你基本上就成了廢物,你是沒有靈魂的!”

孩子學習不好,那就砸手辦、扔玩具、裝監控,都2024年了,怎麼還有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

這個所謂的教育專家叫趙菊英,最近,她因“霸淩式”的家訪火上熱搜,引發全網痛罵。

視訊加載中...

視訊中的這個男孩才初二,雖然成績不好,但為人看上去很乖巧,趙菊英讓他幹啥就幹啥,面對趙菊英的指責,他也是呵呵地笑着,沒有提出任何反對。

在趙菊英看來,男孩成績都這麼差了,怎麼還敢玩手辦?真是玩物喪志!于是她一來就要求男孩把自己心愛的手辦砸了。

這男孩脾氣也算不錯了,一邊被戒尺打着,一邊親手把大幾百的手辦用錘子敲碎。趙菊英還訓斥他:“你現在不好好學習,你覺得那個985、211的小姑娘能嫁給你?你老爹掙錢辛不辛苦?”密密麻麻的訓導,都是令人窒息的話語。

教育專家逼孩子砸手辦、打手心,比她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随後,趙菊英又帶着男孩各種喊口号:“我的夢想,哈佛大學,政法大學,昆山中學”,男孩念不下去了,趙菊英又是一戒尺:“念!”

男孩:“不念過去,珍惜現在,不懼未來,我奮鬥是以我快樂……。”

教育專家逼孩子砸手辦、打手心,比她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男孩的房間裡,貼滿了各種勵志語錄和家規家訓,書桌前更是放了一個攝像頭,逃無可逃,滿滿的窒息感撲面而來。

不禁令人深思,這樣的教育,真的能培養出健康快樂的孩子嗎?

教育專家逼孩子砸手辦、打手心,比她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趙菊英的視訊爆火後,網友也扒出了她的底細。

她抖音首頁介紹自己是33年的國小國文老師兼資深教育專家,多次榮獲優秀教育成果獎,各種美國證書,并且出了兩本家庭教育的相關書籍。兒子杜兆澤川,被她培養成了天才,3歲背完150本純英文名著,四歲精通四國語言。

教育專家逼孩子砸手辦、打手心,比她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但很快,網友就扒出,美國正面管教協會官網上,根本沒有她這個人。

而且她也不是什麼退休老教師,而是被辭退的,欠債300W,上了失信名單,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賴。

就這樣一個人,居然搖身一變,成為了千萬家長追捧的教育專家!

教育專家逼孩子砸手辦、打手心,比她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比“教育專家”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這種“霸淩式”的家訪,将孩子的個人興趣和愛好視為阻礙學習的“洪水猛獸”,無情地摧毀孩子的精神世界。不僅無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反而會使孩子産生厭學情緒,甚至産生心理問題。

這背後更可怕的是,居然有一大批家長支援這種做法!

教育專家逼孩子砸手辦、打手心,比她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現實中,這樣的情況并不罕見。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比如打罵、懲罰等,認為這樣可以讓孩子長記性、聽話。然而,這種做法隻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和無助,甚至産生逆反心理,對家長産生抵觸情緒。

很多家長都認為,所有孩子都必須成績好,成績差的孩子都是被遊戲和玩具毀掉的,要想成績好,就必須一刻不停地學習。

殊不知,家長這些粗暴無知的教育理念,才是毀掉孩子的根源。

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和玩具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成績向來名列前茅、聽話懂事的孩子,在高一的某個階段突然開始沉迷于遊戲。起初,家長并未察覺,直到他們發現孩子的信用卡賬單上出現了近一萬元的遊戲裝備購買記錄。震驚之下,他們意識到孩子已經沉迷遊戲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

教育專家逼孩子砸手辦、打手心,比她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家長憤怒地将所有問題歸咎于遊戲,他們認為遊戲是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于是,他們沒收了孩子的電腦、手機,甚至斷掉了家裡的網絡,勢必要讓孩子戒掉遊戲。

然而,事情并沒有如他們想象的那樣簡單。這個孩子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放學後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願意與家人交流。他的成績也開始直線下滑,從班級的前幾名跌到了中遊。

這讓媽媽感到非常焦慮和無助,她不明白好好的一個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于是,她找到心理咨詢師傾訴,希望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育專家逼孩子砸手辦、打手心,比她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心理咨詢師問她:“您知道他為什麼會沉迷于遊戲嗎?”她愣了一下,然後回答說:“這還能有什麼為什麼?不就是他自己堕落了嗎?不願意學習了?”

心理咨詢師告訴她,孩子沉迷遊戲往往不是簡單的表面現象,背後往往隐藏着更深層次的心理需求。

通過與孩子的交流,心理咨詢師了解到他在學校和家庭中都感到非常孤獨和無助。雖然他的成績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善于與人交流。在老師和同學眼中,他隻是一個存在感極低的人。而在家裡,父母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很少給他正面的鼓勵和回報。

教育專家逼孩子砸手辦、打手心,比她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當孩子在遊戲中取得勝利時,他能得到隊友的稱贊和認可。這種被認可的感覺讓他感到非常滿足和愉悅。于是,他開始瘋狂地購買遊戲裝備,以提升自己的戰鬥力,進而在遊戲中獲得更多的認可和關注。

其實,毀掉孩子的,并非遊戲和玩具本身,而是父母對孩子心理需求的忽視和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不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僅僅從表面現象去糾正孩子的行為,那麼很可能會像這個案例中的孩子一樣,失去生活的信心,也斷送了與父母的親密關系。

教育專家逼孩子砸手辦、打手心,比她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觀裡,玩物喪志,是以孩子隻要有一點玩樂行為,家長都會急得跳腳,想盡辦法讓孩子斷掉。

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也催生了許多青少年網瘾學校。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被送進這些學校,以期解決他們的“網瘾”問題。然而,這些學校中的暴力體罰、精神虐待等問題頻發,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身心傷害。

例如,河南19歲的少女玲玲在戒網瘾學校内遭受了嚴重的虐待,最終不幸離世;女孩欣欣在訓練過程中遭受了嚴重的身體傷害;黑龍江女孩陳欣然在網瘾學校度過了長達一年的噩夢般的時光。

這些經曆過網瘾學校的孩子,在“痊愈”後往往表現出對父母、妻兒等親人的冷漠和疏離。他們内心的恐懼和痛苦,使得他們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去愛和感受愛。這種社會功能的缺失,無疑是對他們人生的一種巨大打擊。

教育專家逼孩子砸手辦、打手心,比她更可怕的,是背後無知的家長

為人父母,是一生的功課。雖然我們不可能事事做得完美,但至少應該明白: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并不屬于你,而是屬于他們自己。他們也有屬于自己的人格和權力,如果僅僅隻是因為你是他父母,你就認為自己可以掌控他,這将是孩子最大的悲哀。

你是第一次當父母,但不是第一次做孩子,每個孩子都希望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開明講理的父母,興趣愛好不是洪水猛獸,而是孩子的精神世界。

學習和分數不是最重要的,身心健康才是第一要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