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時,日軍派村民看護電線,對方告知新四軍:割線時帶倆麻繩來

作者:小夥伴

抗戰時期,正當全國上下群情激憤,奮勇向前的關鍵時刻,河南一個小村莊裡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好戲。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日軍為了加強對抗敵勢力的監視,在村裡架設了電話線。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村裡的兩個普通農民竟與新四軍勾結,不僅事先通風報信,更在新四軍割線時體貼入微地提供了一個建議,真讓人感歎日軍的粗心和農民兄弟的精明能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當年的那個精彩絕倫的故事又是怎樣上演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曆史,去品味那段波瀾起伏的戲碼。

抗戰時,日軍派村民看護電線,對方告知新四軍:割線時帶倆麻繩來

一、村中架線

1942年的早春,村野漸漸蘇醒過來,麥苗在田壟間探出了嫩綠的新芽,村裡的老少爺們也重新開始了農活。就在這個時節,淮北鄉餘圩村(今屬宿城區洋北街道)迎來了一夥陌生人,個個神情警惕,簡直像是打仗的武士一般惹眼。

日頭剛剛冒出地平線,那夥人便立馬開工,拉扯上繩索,支起木樁。村裡的孩子們遠遠望去,好奇極了,趕忙跑到活動現場看熱鬧。"哎,把木樁支好了啊,接下來該幹啥呢?"孩子們簇擁在勞工旁,睜大了雙眼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

"你們個老太婆們還不快走開,都給我離遠點!"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一個日本軍官見狀大聲呵斥,語氣又兇又狠,吓得旁觀的村民趕忙讓開。

日軍的脾氣可不是蓋的,村民們見多了,打小就告誡孩子們:"别招惹那些鬼子,沒完沒了找你們的麻煩哩!"是以,聽到那軍官的斥責,村民們紛紛噤若寒蟬,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接下來的幾天,村民們都惴惴不安。那幫人在村邊忙活了起碼有一個禮拜,把他們拉來的那些電線杆先後豎立了起來。村民們隻聽見"當啷""砰砰"的聲響不絕于耳,心裡沒個踏實。有過戰亂閱曆的老人對村裡人說:"鬼子們在村裡搞這一出,定然沒啥好心眼兒!我們可得提防着點才是。"

果不其然,沒過幾天,順着架設的杆路,從淮河那邊拽來了一根根粗壯的電線,架起來之後,便同洋河那邊的日軍據點連了線路。老教書劉先生見狀,連連歎氣,對身邊的村民低聲說:"鬼子們架起這種電話線,就是為了監視我們新四軍的行蹤啊!"

原來日軍為了防患于未然,在附近幾個村落都精心布控了一圈電話線路,以監視新四軍的動向。這下可把村民們吓壞了,大夥一聽是盯梢新四軍,哪還有什麼好奇心,心裡隻恨自己身在人家手底下,束手無策。

看着一根根聳立在村莊裡的電線杆,衆人唏噓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二、線路被割

就在村民們揪心萬分之際,新四軍的戰士們已經醞釀行動。一個陰雨綿綿的夜晚,淮河對岸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幾名蒙着臉的壯漢在黑暗中摸了過來,手裡攥着鐮刀和剪鉗。村口的老爺爺們一眼就認出了那些人的身份,是新四軍探子!

抗戰時,日軍派村民看護電線,對方告知新四軍:割線時帶倆麻繩來

壯漢們行動果斷矯健,一會兒工夫就摸到了電線杆邊。幾名分頭行動,個個身手矯健,有的爬上杆子熟門熟路地剪斷電線,有的拿着鐮刀在地上砍割線路。瞧那個架勢,便知行家裡手了。

這邊動靜雖然不大,倒也把那些守夜的老漢們吓了一大跳。他們趕忙捂住嘴巴,把要喊出的聲音生生咽了回去,隻能眼睜睜看着那幫人撒野。嘴上雖說不敢惹事,心底裡卻是偷着樂。眼見那些讨厭的電線幾下子就被割成幾截,大夥心頭重重松了口氣。

看那電線到處垂落皺曲,絲線溜到路上,讓人頓生雀躍。老孟爺對街坊們說:"那幫小子們可有一手,眨眼間就把鬼子的電話線給拆了!咱們好不容易也解了心頭大患了。"

果真是這樣。沒過多久,随着越來越多的電線被切斷,全村就隻剩下光秃秃的電線杆,煞是孤伶伶的可憐樣兒。

狡猾的新四軍幹部們也知道這麼大的動靜日僞軍定然會出來查探,便對村裡幾個清醒的老頭打了招呼,讓他們一概不承認看見了什麼,要讓日僞軍一籌莫展。老頭們聽從他們的教導,誰也沒往外說半句風聲。

果不其然,隔天一早,就有日僞軍氣勢洶洶沖進村裡,龇牙咧嘴地質問村民到底是誰把他們的電線給剪斷了。然而村民們有鹌鹑一般滴水不漏,他們紛紛睜大眼睛搖頭稱完全不知内情,還一個個惺惺作态的不行。

氣極的鬼子隊伍就這樣幹着急,在村裡轉了一整天也沒查出個是以然來,最後隻好惱恨地離開。望着他們離去的背影,村裡的大人小孩們一個個偷偷會心一笑,又可以輕松過日子了!

那之後,新四軍屢次割斷敵人的通訊線路,成了這個偏遠小村的一股清流。即便日僞軍一再威脅恐吓布控,村裡人也決計不與他們為伍,甚至還暗地裡幫襯起了新四軍。戰火硝煙下,小小村莊裡正孕育着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三、護線傳奇

日軍見電線再三被割,自然大為惱火。他們決意要從村民手中征求一批人手,專門負責看守電話線路。隻要一有風吹草動,必将嚴懲不貸。

于是,在洋河至淮南這一線路沿途的村落,家家戶戶的男丁們無不噤若寒蟬,生怕被拽去充當護線苦力。可誰承想,竟有人主動請纓,露出馬腳來了。

這人便是宿城區淮北鄉卓碼村(今北洋鎮卓瑪村)的陸裕發,生于農家,頗有幾分小聰明。他自報家門,請求為日軍看守運河至澗南村周莊這一小段的電話線。

日軍們對這個村夫的主動很是詫異,但見他面帶誠懇之色,也就點頭應允了。随後又叫上了同村的鄭德錄一并前去護線。兩人從此便成了護線苦力。

抗戰時,日軍派村民看護電線,對方告知新四軍:割線時帶倆麻繩來

起初,兩人心裡還十分無奈。身為國人被迫幫扶敵軍,着實讓人無地自容。可轉念一想,倒也不失為暗中窺探敵情的絕佳機會。

果真不出所料,割線的事很快就再次發生了。4月15日清晨,一名扮作村夫的新四軍幹部敲開了陸裕發家的門。對方神秘地說道:"今晚新四軍要來割你們看守的那一段電線,咱們提前通知你們一聲。"

陸裕發聞言不禁啞然失笑。也罷,反正早晚也要被割斷,還不如提前得到準信,權作一個準備。于是對那位幹部說道:"來割就來割吧,你們多帶幾個人手。對了,來的時候順便帶上兩根麻繩。"

那位幹部眼睛一亮,似乎明白了陸裕發的用意,點頭走了。

果然,第二天深夜,一行七八個人影便沿着運河款款而來,一字排開來到電線杆旁。陸裕發和鄭德錄對視一眼,心知時候到了,不禁捏了把冷汗。

新四軍戰士們動作矯健利落,麻利地剪斷線路,俨然行家裡手。陸裕發和鄭德錄随即從腰間解下事先準備好的麻繩,主動把自己的手腳捆了個結結實實。

割線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幾名戰士見兩人已被捆綁,一人用力将陸裕發扛到肩上,另兩人亦擡起鄭德錄,迅速離去。

兩人被扔進一處陰濕的溝渠中,嘴裡還被塞了布團。直到天明時分,附近才漸漸有人走動,聽到嗚嗚的求救聲。村民們循聲尋去,見到溝中捆綁的二人,急忙将他們解救出來。

事後,陸裕發和鄭德錄才向村裡人講述了去晚自己被新四軍戰士"綁架"的經過,令衆人無不啧啧稱奇。

日軍得知護線人員遭到襲擊,自是勃然大怒,立馬派人到村中盤問。可兩人裝作無助模樣,哀訴自己完全無計可施,隻得任人擺布。日軍雖然怒火中燒,卻終無可奈何,唯有作罷。

從此,這出護線插曲便在村中廣為流傳。陸裕發和鄭德錄兩人的名字,也因這出主動請纓而小有名氣。直到今日,人們對這出精彩絕倫的"護線傳奇"仍然津津樂道。

四、綁架自己

對于新四軍幹部提出的"帶倆麻繩來"的建議,陸裕發和鄭德錄自有了深意。

抗戰時,日軍派村民看護電線,對方告知新四軍:割線時帶倆麻繩來

二人前些日子已在暗中與新四軍取得了聯系,并被吩咐在适當時候伺機作梗。得知新四軍要割線的消息,陸裕發随即想出了這出絕妙的主意。

那一日清晨,天未完全亮時,幾名蒙面人已悄然潛入村中,直奔那一段護線而來。首先是鄭德錄朝陸裕發使了個眼色,陸裕發會意,從腰間解下了事先準備好的麻繩。

幾名蒙面人一聲不吭,迅速剪斷電線,途中仍不忘留意四周動靜。就在此時,鄭德錄突然大聲喊道:"快來人啊!有人割我們的電線!"

蒙面人聞聲一驚,手中動作一頓。就見陸裕發已将自己的手腳結結實實地捆好,還朝他們使了個眼色。鄭德錄亦效仿陸裕發,慌亂中也将自己捆了個結實。

蒙面人這才恍然大悟,趕緊将兩人用布團塞住口,扛在肩上,拔足狂奔。待逃出老遠,他們這才将兩人扔進一處陰濕潮濕的溝渠中。

天色漸亮,村中守夜的老人聽到了呻吟聲,循聲走去。待看到陸裕發和鄭德錄捆綁的慘狀,老人大驚失色,連忙将兩人解救出來。

陸裕發半咳半喘,向老人們講述了被"綁架"的驚心動魄經過。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追問原委,陸裕發隻是搖頭不語,含糊其辭。

耳聞此事的日軍聞風而動,立刻派出一小隊人馬前來盤問。陸裕發和鄭德錄将之一一回述,隻字不漏。可他們卻特意編排了自己"無助""束手無策"的遭遇,以此迷惑日軍。

日軍雖勃然大怒,卻也無可奈何,隻能幹瞪眼作罷。待他們離開後,陸裕發和鄭德錄這才向村裡人吐露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兩人早就與新四軍取得了聯系,并暗中向敵人"投誠"。為了争取新四軍的信任,兩人主動請纓護線,以充當眼目作為掩護。

直到得知新四軍将要來割斷電線的消息,陸裕發機智地提出了"帶倆麻繩來"的建議。一來可以掩人耳目,避免新四軍戰士被識破;二來則是為了制造出自己被"綁架"的假象,進而轉移日軍的注意力。

新四軍戰士們自是一眼就看出了陸裕發的用心良苦,遂按其所言帶了繩索前來。待完成割線任務,他們就按照約定捆綁了二人,制造出極像真跟頭的"綁票"景象。

待逃出村外老遠,又将二人丢進溝渠,就此了卻了一樁勁爆的"綁架"事件。待村民們發現二人時,他們便以無助模樣向村裡人和日軍訴說起這出"綁架"全過程,進一步掩護了新四軍的行蹤。

抗戰時,日軍派村民看護電線,對方告知新四軍:割線時帶倆麻繩來

用詭計和謊言來欺瞞敵人,固然有違誠信。但在殘酷的戰争年代,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解放大業,陸裕發和鄭德錄二人無疑是用心靈手巧,為光複河南出了一份綿薄之力。在殘酷戰火中,二人的這出"綁架"智謀,也成了一段令人津津樂道的佳話。

五、解放了!

就在淮北這一帶村莊裡的遊擊隊鬥智鬥勇與日僞軍鬥争的同時,整個華東解放戰場自1944年下半年開始,節節攻勢洶洶地向大别山區發展。

1944年12月23日,淮河以北終于被完全掃清了殘餘的國民黨軍隊和僞軍。太湖、淮河以北的廣大區域全部解放。

1945年4月下旬,新四軍和八路軍從不同方向開始了對皖南大别山區最後一次掃蕩戰役。在新四軍的沈鈞儒等進階将領率領下,淮北以北的大别山區終于在6月中旬宣告光複。

淮北一帶村莊的群衆自是受到了無比鼓舞。而像陸裕發、鄭德錄這樣與新四軍勾連多時、為革命事業賣力出力的遊擊英雄們,更是和家人一起對解放軍的到來熱淚盈眶。

那一日,卓碼村響亮的鑼鼓聲傳遍了四面八方。前些日子還偷偷摸摸的遊擊隊員們紛紛現身,手執鮮紅的旗幟,在村頭的街巷中高聲呼号:"新四軍萬歲!中國共産黨萬歲!毛主席萬萬歲!"

就連身在溝壑的老漢們也精神抖擻,搖着手杖大聲呼應。陸裕發和鄭德錄更是扯開嗓門,領頭高喊:"'護線傳奇'的主角們來也!"村裡的孩子們一窩蜂聚攏過來,簇擁着他們,一起歡呼雀躍。

村口處,一支身着綠軍裝的解放軍終于闊步而入。為首的是一位英武的中年軍官,軍帽上别着閃亮的紅星,腰間還佩戴着手槍。

陸裕發和鄭德錄一眼認出了他,正是曾指導過他們割線綁架自己的新四軍幹部。兩人激動萬分,迎上前恭敬地施了一個夾頭禮,口中高呼:"馮師長!太感謝您了!"

那位叫作馮洽新的幹部微微一笑,大手在二人肩頭重重拍了兩下。他指了指一旁站立的幾位同袍,說道:"這幾位就是當年與你們分頭行動的隊友們。你們二位的智勇雙全,功不可沒啊!"

熱淚盈眶的陸裕發、鄭德錄搖頭晃腦,一再謙虛。而那幾名新四軍戰士卻紛紛走上前來,給了他們一個熱情洋溢的擁抱。

整個村落頓時沸騰了!人們簇擁着這些久經沙場的英雄,争相遞上鮮花和掌聲。小孩子們更是一哄而散,飛奔回家捧出了存放多年的小米、花生、煤球,獻給他們的英雄。

日頭正好,群衆們熱情高漲。馮師長宣布:從今天起,卓碼村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執政區!狹路相逢勇者勝,滄桑歲月任我闖。大家辛苦啦!往後有黨和人民政府罩着,咱們同心協力謀發展,努力把這片熱土建設得更加繁榮富裕!

話音一落,全村響起了震天的歡呼聲。從此,和平與自由之花終于在淮北大地綻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