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ol Psychiatr | 南方科技大學侯聖陶團隊揭示節律光有效治療自閉症動物模型新機制

作者:生物探索
Mol Psychiatr | 南方科技大學侯聖陶團隊揭示節律光有效治療自閉症動物模型新機制

引言

2024年5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侯聖陶課題組在Molecular Psychiatry 線上發表了題為 "Adenosine mediates the amelioration of social novelty deficits during rhythmic light treatment of 16p11.2 deletion female mice"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報道利用40 Hz節律性光刺激治療手段有效改善自閉症小鼠模型的社交障礙,并揭示了腺苷作為一種新型神經化學媒體,通過減少神經細胞興奮性傳遞來緩解自閉症社交趨新缺陷。

Mol Psychiatr | 南方科技大學侯聖陶團隊揭示節律光有效治療自閉症動物模型新機制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是一種複雜的神經發育障礙,其特征包括社交趨新缺陷和溝通障礙。染色體16p11.2缺失與ASD的風險增加有關。研究表明,16p11.2染色體區域與多種神經發育障礙相關,如自閉症、智力障礙和精神分裂症。通過相關的小鼠動物模型研究,揭示了與ASD症狀相關的神經環路和突觸傳遞異常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治療ASD的方法非常有限。團隊的前期研究發現,40 Hz節律性視覺刺激是一種有效的調節神經活動和突觸可塑性的方法,适用于人類和小動物模型。神經網絡同步與40 Hz振蕩已被證明可以增強神經通訊并促進神經網絡的穩定性,這種方法适用于改善多種神經系統疾病(見圖一)。

Mol Psychiatr | 南方科技大學侯聖陶團隊揭示節律光有效治療自閉症動物模型新機制

圖一:40 Hz光刺激實驗設計和腺苷作用機理示意圖(Credit: Molecular Psychiatry)

在這項研究中,團隊發現16p11.2缺失的雌性小鼠表現出明顯的社交趨新缺陷,經過長期40 Hz光視覺刺激治療後得到改善。40 Hz光刺激有效降低了16p11.2缺失雌性小鼠前額葉皮質(PFC)的局部場電位(LFP)增強。值得注意的是,40 Hz光刺激逆轉了前額葉皮質(PFC)的錐體神經元的過度興奮神經傳遞和突觸數量,這為改善社交趨新缺陷提供了神經生物學基礎(見圖二)。

Mol Psychiatr | 南方科技大學侯聖陶團隊揭示節律光有效治療自閉症動物模型新機制

圖二:40 Hz光刺激降低小鼠前額葉皮質局部場電位的增強,逆轉錐體神經元的過度興奮神經傳遞(Credit: Molecular Psychiatry)

在機制上,40 Hz光刺激在PFC中誘發腺苷釋放,調節16p11.2缺失雌性小鼠的過度興奮性神經傳遞。升高的腺苷通過其配體A1受體(A1R)作用,抑制過度的興奮性神經傳遞,并緩解社交趨新缺陷(圖三)。使用特異性拮抗劑DPCPX阻斷A1R或使用shRNA在PFC中敲低A1R,完全消除了40 Hz光刺激的有益效果。

Mol Psychiatr | 南方科技大學侯聖陶團隊揭示節律光有效治療自閉症動物模型新機制

圖三:40Hz視覺光刺激在前額葉皮質中誘發腺苷釋放的作用新機制(Credit: Molecular Psychiatry)

是以,這項研究确定了腺苷作為一種新型神經化學媒體,通過減少40 Hz光刺激治療期間的興奮性神經傳遞來緩解社交趨新缺陷。40 Hz光刺激技術有望進一步發展為一種非侵入性的自閉症的治療方法。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4-02596-4

責編|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文章來源|“iNature”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