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作者:妖火說曆史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記得這樣一個情節。

在董卓入主長安之後,他曾經下令,在距離長安城兩百多裡外,修建了一座‘郿塢’。這座郿塢,是一座超強的軍事堡壘,裡面收藏了無數的财寶和美女。

而且,董卓還在這座塢堡内,收藏了可以吃二十年的糧食。同時調遣大量的精銳軍隊,守護這座軍事堡壘。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在做完這些之後,董卓覺得,這座城堡以後絕對安全,自己可以在裡面享清福了。是以,當王允使出連環計,讓貂蟬去誘惑董卓的時候。董卓就打算直接帶着貂蟬,躲進這座郿塢,以後再也不出來了。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隻可惜沒想到的是,在王允的算計之下,後來鳳儀亭一場鬧劇,導緻呂布和董卓徹底反目。最終,那座牢固的郿塢,也沒能保住董卓的性命,最後他還是被呂布給殺了。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對于‘美人計’這個經典橋段,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太陌生。不過,大家在看這個故事的時候,可能都會産生過一個疑問:既然董卓已經坐擁整個長安,為啥還要去建造這樣一座塢堡?然後把自己困在那麼小的一個地方?這個情節,會不會是羅貫中自己編的呢?

其實,這還真不是編的。

在真實的曆史上,其實并沒有貂蟬,也沒有美人計。但這種郿塢,确實是真實存在的!而且董卓入主關中之後,也确實曾經想過要躲進郿塢,以此來保護自己。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至于說董卓為啥會有這樣的想法,這事我們其實還得從塢堡這種建築本身說起。

根據史學家們的考證,塢堡這種東西,最初其實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年漢武帝打垮匈奴之後,為了更好的控制草原,就在長城一線,修築了多座‘塞外列城’。

這些列城,面積往往都不大。一座城的邊長,可能也就一兩百米,很難滿足大量人口的生活需求。當然,這種列城,往往也不需要讓平民在裡面生活。因為這座城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小股軍隊駐紮!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一座列城,裡面可能會駐紮一支小股軍隊,規模可能在一百人到數百人之間。同時,城内布置了大量的城防利器,可以有效阻止敵人,從外面發起進攻。而這座城存在的意義,其實就是震懾周圍的區域。

那些小規模的匈奴騎兵小隊,想要進攻這樣一座城,無疑是癡人說夢。想要真正在短時間内,打下這種小城,至少也要出動幾千人。但問題是,一旦發現數千人的匈奴主力,漢朝這邊的主力軍隊,也會同時出動,接下來就該衛青和霍去病上場了!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至于說組織幾千人,長時間圍困這種列城,也是不現實的。因為一旦匈奴人開始圍城,城内的駐防漢軍,就會用各種手段,對外進行示警,比如點燃狼煙。而一旦後方知道了這個消息,馬上就會派兵過來增援。

到那個時候,這些圍城的匈奴人,就等着團滅吧!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正是靠着這種列城,在漢武帝時代,漢朝每次打下一塊草原,都能迅速控制這個區域,防止匈奴人卷土重來。如果說,衛青和霍去病,是當時漢朝最強矛!那麼長城配合這種列城,就是漢朝最強的盾!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也就是從漢武帝時代開始,這種小城的價值,逐漸凸顯了出來。

在以往的中原戰争當中,大家往往都會追求更大的城市。因為隻有城池更大,城牆更高更堅固,這座城才能容納更多的人。隻有容納的人多了,城池才有更強的戰争能力。

但這種列城的出現,卻給了大家一個新的思路。這種列城的存在,就像一個釘子,直接插入敵人的地盤。在背靠一個強大勢力的時候,這種列城,隻需要考慮短時間内的安全,靜等援軍過來就可以了!

最關鍵的是,和修造一座大城相比,這種規模較小的列城,建造成本要低太多了!而且,同等建造單價的時候,因為防守面積比較小,這種列城機關防禦力,會遠遠超過那些大城!

正是因為這些優點,從漢武帝時代開始,這種列城,開始迅速盛行起來。

當然,在整個西漢穩定時期,這種列城普及的速度,并不算太快。畢竟,當時漢朝是一個大一統國家。在國家沒有下指令的時候,私人也沒有建造這種城池的資格。

而這種列城真正迅速發展,其實是在西漢滅亡之後。

準确來說,是王莽政權開始崩塌,中原地區開始混戰的那段時間。

在兩漢交替的那段時間裡,中原地區長時間混戰。如此一來,很多地方豪強,為了抵禦過路的盜匪,就開始紛紛效仿當年的列城,修造一種防禦城堡。這種城堡,面積并不一定太大,但卻可以容納自家所有的族人。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隻要有過路的盜匪,過來進行襲擾,這個豪強家族的人,會迅速退回城堡内,積極組織防禦。至于城堡外面,一般也不放什麼值錢的東西,就算被搶走也沒關系。而土地這種東西,強盜們也拿不走。

而這種由地主豪強建造的城堡,後來就被稱作塢堡。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至于說強盜們長時間圍困,強行進攻塢堡……不好意思,這不可能!因為在當地區域,哪怕是在最混亂的時候,往往也存在一些區域性的政權。一旦強盜長時間圍城,那些割據政權,一樣要過來剿匪。到那個時候,這些強盜們一樣隻能等死。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不過,等到東漢開國之後,情況又不一樣了。

在劉秀統一天下之後,劉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徹底拆除各地的塢堡。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塢堡,防禦力實在太強了。靠着這些塢堡,那些地方豪強,很容易起兵造反,這顯然不利于國家的統治。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在劉秀的鐵腕管理下,後來,東漢國内大部分的塢堡,确實都被拆除掉了。但同時,有幾個區域的塢堡,後來卻逐漸保留了下來。

這幾個區域,分别是:幽州、并州和涼州的邊境。

這三個區域,能将塢堡儲存下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些地方,都在東漢的邊境,經常要面對遊牧民族的襲擾。幽州那邊,需要面對鮮卑和烏桓;并州那邊,需要直接面對匈奴;涼州那邊,則是需要面對匈奴和西羌。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面對這種遊牧民族的襲擾,塢堡無疑是最佳的防守利器。是以後來,這些邊境上的塢堡,也就被儲存了下來。不光被儲存下來,而且還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

就這樣,經過整個東漢的發展之後,到了東漢末年,這些邊境上的塢堡,已經發展成了極為強大的戰争堡壘!

而董卓年輕的時候,就是生長在這樣的環境當中。

如果我們翻過董卓的履歷,我們就會發現:董卓少年時代,長時間生活在涼州地區。後來參軍之後,也長時間在涼州地區打仗。等到他成了高層将領之後,他基本也是長時間在涼州、并州和幽州作戰!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這種履曆,就讓董卓的戰争思維,稍微變得有些不同。

在董卓的觀念裡,這種小規模的塢堡,就是最強的戰争利器!隻要裡面存上足夠的糧食,駐紮一支幾千人的軍隊,外面就算有幾萬人攻城,也根本打不進來!生活在這種地方,顯然更讓董卓有安全感。

相比之下,反倒是長安這種大城市,讓董卓很擔心。長安城雖然很大,城防也很堅固。但長安城内部,董卓卻無法完全掌控。在長安城内,還有很多百姓和官員。一旦到了打仗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成為戰争的負擔。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正是出于這種心理,董卓遷都之後,第一時間就下令,在長安周圍修建了一座塢堡。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初平三年, 董卓築塢于郿 ,高厚七丈,與長安城相埒,号曰“萬歲塢”,世稱“郿塢”。塢中廣聚珍寶,積谷為三十年儲。

一座城牆高達七丈,裡面還收藏了三十年糧食的戰争堡壘……這座堡壘的安全性,實在是可想而知了。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但同樣,建造這樣一座戰争堡壘,各種開銷也是極為驚人的。據史書記載,為了建造這座郿塢,光是征調的民夫,就多達二十五萬人!至于其他材料開銷,以及收藏的各種珍寶、美女、糧食,價值就更是難以想象了。

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于這座郿塢的詳細情況,大家其實并不是特别了解。原因很簡單,因為後來董卓敗亡之後,這座郿塢,直接被毀掉了。以至于從三國時代開始,基本上就沒人見過這座郿塢的真實樣貌,大家就隻能從文字當中去感受了。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直到現代,經過考古學家的努力之後,大家才終于找到了這座郿塢的遺址。最後,大家在今天的眉縣常興鎮柳巷村的麥地裡,确定郿塢的存在。

而經過考古學家的發掘之後,大家最終發現:這座曆史上著名的郿塢,規模其實并不算大。郿塢整體,近似于一個正方形。四周城牆的邊長,也就隻有160米左右。即便是對比同時代的東漢縣城,依然要小了很多。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如果類比現代的話,董卓傾盡全力建造的這座郿塢,其實也就像很多中國小的操場那麼大而已。

當然,對于當時的董卓來說,這種郿塢能提供的安全感,肯定還是足夠了。至少在董卓看來,如果有人要進攻自己,哪怕糾集上萬人,短時間内也打不下郿塢。而一旦時間長了,周圍的軍隊,就會過來營救自己。

另外,因為郿塢内部,收藏了足夠的糧食。就算長時間圍困,自己也不怕!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是以,當時郿塢建造完成之後,董卓就調了三千精銳,守護這座郿塢。然後自己就帶着美女,直接躲進郿塢,去享受人生去了。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其實從戰術上來看,董卓建造的這座郿塢,真的沒啥問題。單看戰争防禦能力,郿塢的防禦能力,确實是超強的。如果真有軍隊進攻,董卓也完全可以堅守很長一段時間!

但在戰略上,董卓的這個選擇,那可就輸的太慘了!

董卓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軍隊這種東西,是要依附于權力存在的。一旦董卓失去了對外邊的控制,失去了權力,下面的那些士兵,又怎麼可能繼續聽他的調遣?而且,一旦他離開長安城,長安城内的那些官員,又怎麼可能繼續聽他的指令呢?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而後來的事情,也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就在董卓離開長安之後不久,以司徒王允為首的一些官員,就開始迅速行動了起來。最終,他們拉攏了呂布,直接刺殺了董卓。

董卓入主長安之後,為何要修造一座郿塢?郿塢到底是怎樣的地方?

而在董卓被刺殺的時候,那座郿塢的存在,就仿佛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當一個大權臣失去權力,失去人心之後,再強大的戰争堡壘,也隻是一個空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