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連吃“閉門羹”到敲開居民的心,一個紮根社群12年民警的治愈系日常

作者:周到用戶端
2012年,晏前發從部隊轉業後,帶着滿腔熱血進入松江公安分局永豐派出所,成為了一名社群民警,但很快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

他發現,要解決社群難題,光靠熱血根本無法完成。彼時,同僚中的老民警拍了拍他的肩,告訴他不要急,這份職業最需要的是時間來積累群衆基礎。

如今,12年過去了,習慣了吃“閉門羹”的晏前發,一邊了解着群衆的“急難愁盼”,一邊慢慢敲開那道“門”,從一個新來的軍轉幹部漸漸變成了社群、物業、居委等人人口中的小晏、阿發、發哥。

在這個過程中,他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

“我并沒有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民警。”晏前發說,“當你面對整個社群的居民時,就要代入居民角色設身處地,真正從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至于解決問題的方式,他認為從來沒有什麼捷徑,“隻有一個字,‘心’。你的心在哪裡,辦法就在哪裡。”

從連吃“閉門羹”到敲開居民的心,一個紮根社群12年民警的治愈系日常

要和老百姓泡在一起

入戶走訪是社群民警最平常的工作内容,但就是在這類看似最簡單的過程中,晏前發遭遇過不少難題。

“一開始肯定是吃到了很多閉門羹的。你敲不開門,進也進不去。”晏前發想了些辦法,首先是“多說”。

當他社群巡邏遇下雨天看到哪家被子沒收時,日常看到哪輛車子沒關窗時,進樓道看見哪家門鎖鑰匙沒拔時,他都會發在群裡提醒大家。

其次是“多做”,“在樓道裡遇到手上有東西的老人,我就幫忙拎一拎。有的老人遇到的是比較大的困難,我來定點幫扶。以前靠我個人,後來我聯系共建機關、我們社群内的退役軍人,還有一些工會去幫助他們。”

久而久之,晏前發所在的居民微信群從最初的個位數增加到了68個,群内居民人數接近2萬人。“我每時每刻都能看到他們在想什麼、在做什麼,困難是什麼。”晏前發覺得,隻要和老百姓經常泡在一起,聊得到一起,就會有很多的“火花”。随着時間的推移,少有居民再将晏前發拒之門外,反倒多了不少主動找他坐下來聊一聊的。

“我願意傾聽他們的牢騷,願意向他們請教,我們建立起了感情,老百姓也願意和我一起解決社群治理的難題。”

他發現,有時候,解決問題的方案是在一場場與居民聊天而開啟的“頭腦風暴”中産生的,“居民們真的很有智慧,我們一起想出來的辦法等到真正執行起來也推得動。”

晏前發以樓道停電動車的安全隐患舉例,

“為什麼我們天天在整治卻還是會出現?因為僅僅靠整治,看似解決了這個事情,但之後老百姓還是存在停車難,你靠堵解決不了根源。”

通過與居民的實際溝通情況,晏前發拒絕“一刀切”,“從他們的角度去想,就是要增加充電樁、充電位,把安全設施改進了,讓他們有地方停、有電充,你再去進行宣傳教育,老百姓也更能夠接受。”

從連吃“閉門羹”到敲開居民的心,一個紮根社群12年民警的治愈系日常

實際上這幾年,晏前發一直都在解決社群停車難、沖突多的問題,“因為我們是個老小區,是多年以前的老設施了。第一個方法是向外拓展。通過和各個部門溝通,開辟一部分荒地增加停車位,向商業中心包括松江區行政服務中心借車位。”

小區内部、鄰裡之間則需要更細緻的考慮,“要控制車輛的無限增長,比如說第三輛車收費更高一些;要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來改車位,把一些車位盡可能改小一點;另外采取鄰裡車位共享,現行制度下,有的居民符合擁有停車位的資格,但他家不用車,我們就跟他們商量,如今十幾個停車位協調完成了。”

晏前發說,小區原本的車位隻有九十幾個,現在已經實作了1100餘輛車的停放,解決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要想在老百姓的前頭

日積月累的信任感讓晏前發感覺到,在一些特别需要信任感的事情方面,如果前期工作做得好,後期的工作就能進展得更加順利,比如反詐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

在晏前發的組織發動下,興日家園各個樓道内都安裝了“小螢幕”宣傳反詐知識,社群專門開設了一個反詐賬号,轄區群衆自發成立反詐宣傳小分隊,還時常自編自導反詐視訊。

“居民發現沒被騙,需要我,就會在遇到詐騙情況時按照我在群裡面發的要求去做。我就少說了,依靠群衆自我宣傳教育效果就很好。”

但“閉門羹”還是有的,當他們提出進學校宣傳反詐時,學校校長并不同意,認為學校無權占用幾千個孩子的時間。後來,晏前發通過家長會的時間一個個地和家長商量,獲得家長同意後,去年走入了八所學校。

“效果好在哪裡呢?我們孩子學到了反詐知識後,就能把這些資訊教給他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的老人很容易在投資上受騙上當,兒子、兒媳婦往往勸都勸不住,但孩子就可以。”

晏前發說,按照他的反詐宣講内容,由孩子阻止老人被騙的案例就有好幾個。

從連吃“閉門羹”到敲開居民的心,一個紮根社群12年民警的治愈系日常

作為“派出所主防”的職能定位中的重要一環,反詐宣傳的工作任重道遠。不過對于社群民警來說,主防要防的不僅僅是老百姓的錢袋子,還有更多散落在社群角角落落的潛在沖突、糾紛和風險,這就需要常态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基礎工作。

“看上去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旦發生了,天天涉及的工作量就很大,需要花很多時間。”晏前發舉例,“比如鄰裡的噪音、房屋的漏水,都需要提前布局。一旦房子裝修好了再漏水或發生隔音方面的問題,鄰居之間的沖突就很難再排除。”

于是在裝修房屋開始前,晏前發與物業溝通,要求裝修隊進來後上交一定的保證金,確定相關需求的完成;提前與居民溝通,建議增加防噪音、防水設計。

此外,要防的還有居民輕生的念頭。去年4月,當晏前發看到一位獨自遠走外地的居民在朋友圈寫下諸如”我一個人走完這段路”的文字時,他立馬覺察到異樣。經了解得知,這位居民因離婚和生活壓力遲遲走不出來,斷絕了和家人的所有聯系獨自遠走。

他和當地警方保持聯系,掌握這位居民的動向,防止他有自傷自殘的行為。同時,晏前發賭了一把,“他的留戀點肯定是孩子,一兒一女,我就和他家人一起做了一段由孩子的錄像、照片串聯起來的畫面配上音樂發給了他。”

有一天,一條消息從外地發來,晏前發賭赢了,資訊那頭的人告訴他願意讓家人過來陪,然後回到上海治療,後來他被确診為抑郁症,

“他之後跟我講,當時第一條消息就發給了我。不久前他開了一個茶室,我感覺他的精神頭好了很多,他上次喊我去他那裡喝茶。”

要和老百姓将心比心

在居民對晏前發的印象中,人情味是其最顯著的标志。對于很多人來說,他是家人一般的存在。

小區裡有一對夫婦,老張和妻子都八十多歲了。兒子小張五十多歲,長期情緒不穩,前些年肌肉痿縮,常年卧床。“小張是我的重點關心對象。老張家平時對居委、物業等形式上的看望有些抵觸,一開始對我的上門也有指責, ‘你民警上門會吓着我孩子的,沒病也會吓出病的,以後請你少來’,啪地把門關上。”

後來,晏前發查找小張病情資料并請教康複科的醫生朋友,還把朋友請到小張家中,為其制定了康複方案。半年之後,小張能站立了,也能走了,晏前發與一家三口的關系進了一步。

在一次日常走訪中,他觀察到小張喜歡看些烘焙的書,“我就同老張夫婦商量,給小張配了一套烘焙裝置,并聯系了轄區商戶烘焙師傅一點點教他。”小張第一次做成面包後,親自送到晏前發的執勤崗位上。

“我經常把小張的面包拍好照片發到鄰居群裡,也讓鄰居買買小張的面包。小張做面包的積極性更高了。他把面包送給來家看望的小朋友們吃,鄰居經常幫他送些菜等生活物品。”

再後來,老張門前綠地需要居委統一開發車位,老張曾一度躺在地上阻止。晏前發與老張溝通後,老張說:“我們以前孤單時,就喜歡雙眼發呆地看看門前草坪。現在我們家熱鬧了,就把它用來開發車位讓給鄰居們用吧。”

與老張一家的相處讓他深覺,群衆工作不在于說了多少,而在于真正做了多少,

“你與老百姓情感有多深,老百姓支援你的力度就有多大。”

還有一次,一個孩子在二十餘米高的橋上跨過了護欄欲跳河輕生。晏前發冒着危險、絲毫沒有猶豫跨過橋欄把孩子抱了上來,說起這件事,他認為關鍵的并不是救起孩子的那個瞬間,而是回機關後三個多小時的情緒安撫工作。

“給孩子端了些好吃的,幫她剝好了雞蛋,一開始什麼也問不出,就在一句話之後,小姑娘眼淚嘩嘩地流了出來。” 晏前發告訴孩子,“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十分痛苦,也能體會到你的堅強和特别的無助。”

他讓她先放聲大哭了一場,然後耐心地聽她講述父女關系不合、學習上的困難等一系列苦惱,“我們的隊員還和我開玩笑,說我什麼時候能對他們這麼有耐心。說實話,我對自己兒子都沒有這麼耐心過。應了這麼一句話,我們總是把最好的情緒留給了身邊的人,把最壞的情緒留給了自己最親的人。”

從連吃“閉門羹”到敲開居民的心,一個紮根社群12年民警的治愈系日常

說起自己的家人,晏前發自覺虧欠,“我進公安之後,一直忙于工作,幾乎很少回老家,當我的父母、我的家人需要我的時候,我能做得很少,家人多少會有埋怨。”他把愛分給了很多非親非故的“家人”,家人更多時候給予的是了解和支援。

“雖然我做了這些事,看似是我在幫他們,但其實我還是很感謝居民的,很多重大難題是他們幫我出了主意。說實話,這是一個互相感謝、互相成就的過程。”晏前發說,他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也有更多難題在前方等着他一一解決。

但無論世間如何變化,他始終将心比心,秉承着一個信念:

“心在哪裡,辦法就在哪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