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小燕畫作添彩中法友誼,以中國畫對話世界

作者:東瀛萬事通

深圳特區報記者 鄭銘

“藤花無次第,萬朵一時開。”如唐代白居易詩中描述那樣,畫家王小燕用中國水墨将紫藤盛開的爛漫鋪滿畫卷。當地時間5月6日,“從北京到巴黎——中法藝術家奧林匹克行”中國藝術大展在巴黎榮軍院會展中心盛大開幕。此次大展以中法建交60周年、巴黎奧運年為契機,展出了多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200餘件藝術作品。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王子武藝術研究院院長王小燕創作的《藤花爛漫》《鴨知水暖》兩幅作品亮相展區,受到大衆廣泛贊譽。

王小燕畫作添彩中法友誼,以中國畫對話世界

藝術無國界,向更多人講述水墨“燕語”

王小燕五歲開始學畫,繪畫作品涉及人物、花鳥、山水,以傳統中國水墨畫為基礎,同時受到米羅、梵高、莫奈等西畫大師色彩繪畫影響,用東方筆墨表現西洋繪畫境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代表作有《春景》《鴨知水暖》《藤花爛漫》《桂林山水》《藝術大師》《倫敦郊外》《莫奈湖畔》等。

王小燕畫作添彩中法友誼,以中國畫對話世界

《藤花爛漫》

“參展的兩幅中國畫作品都是展現春景的。”王小燕告訴記者,藤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也是古代女子常用飾物,在中國文化中有“紫氣東來”的寓意。是以,藤花特别是紫藤花成為中國傳統花鳥畫的常客,吳昌碩、齊白石、王雪濤等大師都以紫藤聞名。“我喜愛藤花,也愛畫藤花,嘗試過用傳統中國畫,西畫和裝飾繪畫等手法畫紫藤花。在遊曆世界和寫生過程中,我對日本藤花園和西班牙龐大繁茂的藤花景色印象深刻。”王小燕說。

王小燕畫作添彩中法友誼,以中國畫對話世界

《鴨知水暖》

《藤花爛漫》以中國畫技法為基礎,充分運用岩彩的色彩效果和西畫光影透視法,融會貫通,形成了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效果。《鴨知水暖》作品同樣驚豔。畫作以傳統中國畫的筆墨線條為基礎,融入西畫的色彩和裝飾元素,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王小燕介紹,《鴨知水暖》藝術地再現了蘇轼的詩意,避開了妖豔的桃花,代之以垂柳枝條,主角則是兩隻在水面悠閑浮遊的水鴨,以此将盎然春意傳遞給觀衆。

王小燕畫作添彩中法友誼,以中國畫對話世界

王小燕在國外寫生

為了開闊眼界,廣泛學習,更好地提升繪畫水準,王小燕曾去到衆多國家采風,與法國有着一段不解之緣。“法國是藝術家們向往的地方。1997年跟随老師去英國博物館辦畫展後,接着去了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寫生。當時我就對莫奈湖和花園特别感興趣,想看看自己一直喜歡的畫家莫奈所生活的地方是什麼樣子。”法國之行後,她創作出《莫奈湖畔》,以記錄下在法國這段美好的回憶。

王小燕畫作添彩中法友誼,以中國畫對話世界

《莫奈湖畔》

“藝術無國界。紫藤花在中國、在世界各地都能見到。《鴨知水暖》中場景的發生地可能是江南,可能是北京,也可能是法國的莫奈湖畔。”在她看來,繪畫藝術是人類精神世界的一種獨特表達方式,也是拉近不同國家人民之間情感的紐帶,它可以穿越國界,超越文化,觸動人心。

讓藝術走進生活,在創新中傳承中國畫

“深圳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1984年就随父親從西安來到深圳了。”王小燕的父親王子武被譽為中國畫壇一代宗師、中國現代藝術史上的傳奇畫家,“父親對藝術事業的孜孜追求,讓我不敢停下腳步,不敢怠慢藝術創作。”王小燕赴國外求學生活二十餘年,2010年回國後再次回到深圳,一邊照顧父親,一邊籌備畫展并積極創作。王子武與王小燕兩代藝術家在深圳薪火相傳的故事,傳為藝林佳話。

王小燕畫作添彩中法友誼,以中國畫對話世界

父親王子武筆下的王小燕

“以前經常跟父親一起在洪湖公園散步賞花,是以創作出了多幅蓮花圖,梧桐山的毛棉杜鵑花開放時也很壯觀。”在王小燕眼中,深圳不僅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也是一座綠色之城、生态之城,這裡氣候适宜,花卉品種豐富,對于她的寫生創作很有幫助。

王小燕畫作添彩中法友誼,以中國畫對話世界
王小燕畫作添彩中法友誼,以中國畫對話世界

在堅持傳承的同時,王小燕也在不斷創新形式,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畫。2023年6月,王小燕的三幅蓮花圖亮相深圳地鐵交通樞紐崗廈北站,于城市的川流不息的軌道交通中傳播中國傳統水墨,分享香遠益清的藝術品格,讓深圳藝術“接地氣”,讓藝術于無聲處滋養城市人文。

王小燕畫作添彩中法友誼,以中國畫對話世界

“祥龍春碗”作品

此外,王小燕積極将自己的繪畫藝術和設計結合起來,開發出具有傳統水墨畫氣韻的文創産品,她為2024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晚主持設計的“祥龍春碗”作品,受到大衆好評。“設計和藝術本身就是一體相通的。我前段時間剛參加了深圳設計周,現在正在為文博會做準備,接下來會把我繪畫中的荷花、紫藤花、牡丹花等元素融入絲巾、茶具、瓷器,讓藝術融入生活。”王小燕表示,她還即将和北京大學深圳研究所學生院共同舉辦“雙燕歸來”畫展,讓更多師生、廣大群眾和藝術愛好者近距離感受中國畫的魅力。

(本文由受訪者供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