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作者:心蘭書華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聲明:文章是短篇小說,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文 | 心蘭書華

編輯 | 心蘭書華

導語

我叫劉萬裡,今年63歲,我們都是機關裡的勞工,天天往返于工廠和家裡兩點一線。攢下的那點兒錢,全是汗水和青春換來的。

63歲的人了,兒孫滿堂,日子過得也算紅火。可就是覺得城裡生活節奏太快,我和老伴就尋思着農村的生活閑适,清晨醒來有鳥兒在叽叽喳喳叫,傍晚時分能看地頭上的稻草壟,于是就想回農村生活。

我和老伴都退下崗了,手裡有50來萬的存款,就想回鄉下頤養天年。

結果不到半年我倆就後悔:在農村真的很難生活下去,煲個雞湯都得關上門!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城裡佬”回鄉

我和我的老伴兒張素芬從小就是一起長大的農村孩子,小的時候那吃了上頓沒下頓,跟着父母下地幹活是家常便飯。

我的老家是個小村子,芬子的家也是一窩窮酸年輕人,她們一家子住的是間土坯房,冬天都快被凍僵了。

後來,一年一年地,等到孩子們都長大成人,我和芬子也就踏實下來,等着有一天能夠退休了。

退休這事兒我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等了幾十年。工廠裡的活又髒又累,我們做夢都想趕快從這個是非之地離開,好好在家裡清閑清閑。

可沒想到,回鄉下的生活竟然讓我和芬子經曆了一段難忘的波折...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退下來後,我和芬子就把多年的積蓄給取了出來,打算去鄉下安度晚年。

兒子和兒媳聽說我們要回鄉下裝修老房子,趕緊就跟我們聲明利害關系,勸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在家裡将就着過吧,别花冤枉錢了。

我和芬子可不想就這麼被兒女們掐準了生活。我們可是有着50萬存款,每個月又有終身俸,又何必這麼狹隘地活在家裡?

于是我們腆着臉,拉着兒孫們開了個家庭會議,決定多花點錢,把農村的房子再休整得好一些安享晚年。

兒子和兒媳都是死活不贊同的,兒媳更是就直接說"你們老年人一門心思就想花錢!"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兒子倒是客客氣氣,可也是說"錢不好掙,你們還是留着省省吧。"

我和芬子可不管那許多啰嗦,拗着脖子就把手頭的存款花光,把老房子從裡到外翻新了一遍,準備在那裡清閑度日。誰知剛住進去沒多久,我們就發現在鄉下生活,可真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大坑。

首先是鄉裡鄉親們對我們的指指點點,他們就是看不慣我們這些"城裡佬",平白無故在鄉下擺起了闊,他們嘴上雖然不說,可做起事來就直接對着我們翻白眼。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鄉親們看不起“城裡佬”

洗衣服打掃衛生,鄉親們都覺得我們太過講究,做作了;買些吃食,他們就說我們揮金如土,儉省不下來。

為此,我們和鄉親們吵過無數次架。幾個老太太最愛對号入座,說我們城裡人有錢又摳門,把錢看得比命還重要。

芬子氣不過,就把那些鄉親臭罵一通,說她們就是嫉妒。

漸漸地,我和芬子就跟鄉親們徹底沒法聊到一塊兒去了。我總覺得是他們固步自封,我們隻是想在鄉下老家住的舒服一點,但他們隻會覺得我們是在故意擺闊給他們看,他們也永遠看不慣城裡人。

不管我們怎麼做,鄉親們都不待見我們。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我和芬子在農村待了大概有半年的時間。開始的那幾個月裡,其實跟鄉親們也算融洽相處。可後來越來越多的沖突和隔閡就開始暴露出來了。

尤其是在生活理念和價值觀這塊,我們跟鄉親們簡直是有種難以跨越的鴻溝在。我們老兩口雖然在農村長大,可畢竟後來在城裡生活了大半輩子,對錢财的态度和生活方式都變了不少。

但鄉親們就是看不慣我們這些"城裡佬"的一舉一動,覺得我們對他們鄉裡的規矩也不太尊重。漸漸地,雙方就開始你來我往地互相指責和批評了。

有一次,我和芬子連着扔掉了幾包過期的食材。誰知隔壁的老伯就教訓了我們一頓,說咱們當年那會兒可從來不會浪費這些東西,現在有錢了就開始肆無忌憚了。

我和芬子一時有些啞口無言。隻是覺得,雖然現在已經不那麼缺錢了,可好歹在城裡還是勤儉持家了幾十年。現在因為家裡的這點積蓄,就被村裡人說成是"鋪張浪費",實在有些冤枉了。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事實上,我和芬子也從來不是什麼揮金如土的暴發戶。我們這點微薄的存款,可都是靠這麼多年的打工和儉省才勉強攢下來的。是以相較于過去,我們隻是稍微放松了一些,卻并沒有開始奢侈浪費啊。

可我們解釋再多,鄉親們也是一點不聽,他們就是對我們這些"城裡人"多存了一份偏見。

我們倆老年人哪受得了這份氣啊!平常裡,鄉親們就愛對我們直搖手指頭,說我們倆老油子是舍不得把錢花在正經地方。

我和芬子就經常反駁他們,明明是我們在乎吃穿用度,才不會亂花錢。可鄉親們就不聽,又說我們實在太小氣了,連小輩也不舍得給點紅包。

我和芬子有氣無力,隻能認栽。到最後,雙方已經徹底陷入了僵局和沖突的泥淖裡,讓我們在農村的生活簡直就是處處碰壁、到處受氣。

還有一次,我和芬子買了幾件新衣服回來,鄉親們就說我們有錢炫富。我們解釋再三都沒用,鄉親們就認定我們是在故意"擺闊"。

最後不得已,我們都不太敢穿太新的衣服,生怕再被說三道四。

甚至最離譜的就是,我們連煲個雞湯都得關上門,生怕被鄉親們聞到味,又說我們鋪張浪費,陰陽怪氣我們每天活得太滋潤。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最後讓我們打定主意離開農村的是,那一年的春節,我和芬子準備好了一些年貨和壓歲錢,準備分發給村裡的鄉親們。

雖然這段時間跟鄉親們鬧了不少沖突,但畢竟大家都是老熟人了,該有的節日氛圍還是要有的。

可是當我們拎着東西去拜年的時候,竟然遭到了鄉親們的一緻冷遇和白眼。

有的人直接就把我們的東西推了回來,有的人幹脆擺擺手讓我們離開,就連平常我們打交道最多的幾家人,這次也是直接把門一關,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存在。

我和芬子捧着東西在街上繞了一大圈,最後扭扭捏捏地來到村長家,把剩餘的壓歲錢和年貨往他家一放,準備轉身就走。誰知村長家老太太竟然也搖頭示意我們把東西拿回去。

"唉,你們這些城裡人啊,就是太不解風情了!"老太太邊說邊把我們的東西重新塞回我們手裡,"自從你們搬到咱們村子裡,就處處得罪了鄉親,大夥兒現在都對你們有意見呢!"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我和芬子當時就被徹底懵住了。雖然前段時間我們跟鄉親們的确産生了一些沖突和隔閡,但我們也從來沒想過要跟整個村子的人翻臉啊!

我當時就反駁回去了:"你們村裡誰家親戚我們得罪過啦?我是做夢也沒想到過會跟你們鬧僵呢!"

"你們自己想想看!"老太太也毫不示弱地頂嘴回來,"你們在咱們村裡可是到處挑三揀四的!一個個活脫脫就是看不上咱們村裡的作風,覺得自己比誰都高人一等!"

我和芬子聽了這話,不覺狠狠地被紮了一下心窩子。的确,我們這些從城裡回鄉下的人,多多少少都是帶着一些"城裡人"的生活習慣,而對農村的一些傳統觀念存在偏見。

比如我們就常常提不起勁來去做一些重體力活,覺得很吃力;可鄉親們眼中,這種種做法都是在否定他們的生活價值觀,是對他們的生存方式的蔑視。

雙方的隔閡久而久之,竟然嚴重到了對簿公堂的地步。鄉親們覺得我們這些"城裡佬"到他們村裡就是來擺闊的,我們覺得他們太保守了,不思進取。

最終,大夥兒都賭起了氣,誰也不願意先低頭示好。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可是,可是我們并沒有真的欺侮過你們村裡的任何人啊!"芬子急得直掉眼淚,"我們做人最大的理念就是勤儉持家、知足常樂,怎麼就惹得你們這麼反感了呢?"

"噢,是啊是啊,你們自己說的好聽。"老太太滿臉不屑地說,"可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的'勤儉'在我們眼裡看來就是嫌棄我們小家子氣?你們的'知足'在我們看來就是見不得人家好一些?你們到底是根本就沒有尊重過咱們鄉村的生活理念,還是根本就瞧不起我們呢?"

這話如同當頭一棒,狠狠地打醒了我和芬子。我們突然意識到,一定是從很久之前開始,我們就對鄉親的生活作風産生了偏見。

雖然那隻是出于無心的小事,但日積月累,卻讓鄉親們對我們漸生厭惡。

老夫妻攜50萬存款回農村,不到半年後悔:煲個雞湯都得關門

結語

其實也怪我和芬子一開始就存了那麼大的"城裡人"的架子,我們總覺得在城裡賺夠了錢,就理所應當地能在農村獲得優越的生活待遇。

可農村人可不是這麼想的,他們總以為有錢人就該大手大腳花錢,對儉省懷有偏見。

最後,為了避免再跟鄉親們紅臉,我們隻好放棄家裡的自建小樓,收拾行李準備回到城裡去。

就這樣,我和芬子告别了短暫的農村生活,重新回到了城裡。

聲明:文章是短篇小說,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