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作者:醫道慧心吳氏

因頭條改版,增加了廣告解鎖功能,當廣告打開後,靜等5秒鐘,您在伸出發财的小手,點選右上角的叉号關閉,就可以繼續閱讀我的文章了

提示:為了更好的講述文章内容,人物情節為虛構

王大爺今年68歲,退休後的生活非常惬意。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每天早上在小區裡遛彎兒。

然而最近,王大爺感覺很苦惱。他走路時,腿腳時不時“罷工”,更要命的是,他還時不時摔上一跤。王大爺搞不懂了,自己不是一直在堅持散步鍛煉嗎?說好的散步能夠強身健體,怎麼不靈了?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一、60歲後,為何散步反成健康殺手?

人一過了60,身子骨就像個“舊汽車”,身體每個零件都開始報警了。

醫生一天到晚都在宣傳,老年人少散步多鍛煉。這些老同志沒有一個能聽進去,關節軟骨都磨損了,穩定性哪裡還強得起來?散步時走着走着,膝蓋就開始響。

年輕時爬個山都很輕松,現在上個樓都要喘。原來,肌肉萎縮得厲害,幾乎撐不住體重。想當年,還能蹦能跳,現在走個遠路腿就發軟。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别看現在的老頭兒,老太太們個個精神頭十足,其實心肺功能早就不行了。氧氣攝入跟不上消耗的速度,供血都不足,哪裡還經得起長時間的負荷?不到一公裡,人就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

更别提骨質疏松這個老對頭了。它悄咪咪地盯上了我們,等着給我們下黑手。骨頭變得脆弱不堪一擊,摔一跤就能要了老命。這散步的風險,我們哪敢承擔?

以前,大家都說生命在于運動。現在看來,過了60歲,這句話還得改改—運動要适度,莫把命丢了。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老年人别跟自個兒的身體“較勁”。它不行了,就得換種方式來養着它。醫生的話,還是得聽!

隔壁老張,前兩天不聽醫生的,非要出去遛彎。摔了一跤,髋骨骨折,現在卧床不起。這教訓,夠他記一輩子了。

老了就得服老,如果你的身體不允許了,就别逞能了。健康最要緊,散步這事兒,悠着點兒,别作太過了。不然,損失的是自個兒的身子骨!

過了60歲,散步就得打上個問号了。聽醫生的話,換種方式鍛煉,這才是“硬道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能糟蹋了它!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老年人,就應該像老樹一樣,雖然長不高了,但根系要紮得深,枝葉還得常青。适度運動,科學養生,才能讓晚年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二、醫生口中的運動“答案”

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都在逐漸退化,包括心肺功能。要是整天就散步,那可難以達到鍛煉的效果。散步的運動強度太低,根本鍛煉不了心髒和肺部。

有氧運動對老年人很重要,能增強心肺功能,提高體力和活力。他們得适當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才能獲得更好的健康效益。

比如健走,動作比散步大,能加快心率和新陳代謝。老年人可以去操場或公園裡健走,注意控制好步伐長度和頻率。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遊泳也不錯,低負荷高強度,鍛煉全身肌肉,關節壓力又小。他們可以試試自由泳或蛙泳,别忘了配合呼吸。

騎車無論健身車還是普通自行車都行,能加強下肢力量,提高心肺功能。老年人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适的距離和強度。

不過進行有氧運動時,他們也得注意幾點。首先量力而行,不要勉強自己,運動強度适中。

運動前後做好準備活動和拉伸,避免受傷。保持良好心态,運動時心情愉悅,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老年人少散步多做有氧運動,能強健體魄,更能延緩機體衰老。在專業指導下選擇合适運動項目,掌握正确方法,保持良好習慣,就能擁有健康積極的晚年生活。

力量訓練對于現在的老年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老年人不了解。如果不重視,将會給老年人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比如行動會變得笨拙無力,日常活動如提重物、上下樓梯都會感到吃力,嚴重時甚至會影響生活自理能力。

是以老年人需要通過力量訓練來增強肌肉,保持體能。力量訓練能增肌,能增強骨骼密度,預防骨質疏松症。老年人骨骼較脆弱,力量訓練能刺激骨骼代謝,提高骨密度。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那麼老年人可以嘗試哪些力量訓練呢?比較常見适合的有:負重訓練,使用啞鈴、kettlebell等負重物進行簡單動作,如

臂屈伸、蹲起等,訓練上肢和下肢力量。

阻力帶訓練,使用阻力帶或橡皮筋,可以針對性鍛煉不同肌肉群,強度可控。

器械訓練,如室内健身車、滑輪訓練器等,能全面鍛煉身體各部位肌肉。

自身負重訓練,如仰卧起坐、俯卧撐等,利用自身體重進行訓練,可循序漸進。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不過在力量訓練時,老年人也得注意幾點。強度要适中,不宜過量。可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循序漸進,避免運動過量導緻受傷。

注意呼吸,避免憋氣用力。呼吸要自然流暢,有利于供氧。訓練前後要适當熱身和拉伸,預防肌肉拉傷。訓練後注意補充蛋白質和水分,幫助肌肉恢複。留意身體反應,如感到劇烈疼痛或不适要及時停止。

總之,老年人多做力量訓練,能夠全面增強體能,延緩機體衰老。在專業指導下選擇合适訓練方式,掌握正确方法,保持良好習慣,就能擁有健康積極的晚年生活。

在實驗中,教授等人自1979年便開始挑選實驗對象,把目标定為45-59歲之間并且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英國威爾士男性,直到1983年才挑選完畢,一共篩選了918名男性。而後,根據本人的性生活頻率來劃分成了三個實驗組。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第一組為低頻率組,一共199人,這類實驗對象的性生活頻率少于一個月一次。第二組是中頻率組,性生活頻率為七天兩次到一個月一次之間,一共490人。最後一組為高頻率組,這一組研究對象的頻率為一周大于兩到三次,一共229人。

通過對這三組人的長期追蹤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高頻組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其他兩組。

三、晚年樂活,無需對抗衰老

對于錢阿姨這樣的老年人來說,晚年生活應該是悠哉遊哉、自在逍遙的,不少人卻在和衰老較勁。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醫生說啥,他們偏不聽,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結果把身體折騰得夠嗆。這就是典型地跟自己過不去。

其實,想健康快樂地度過晚年,關鍵是要順應自然規律。身體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需求,上了年紀,就别跟年輕人比了。正視衰老,調整心态,學會接納自己,才能活得灑脫。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就像有一個研究說的,美國有個小鎮的老年人,平均壽命比全國高出10年。秘訣就是他們都能坦然接受衰老,不強求,不攀比,順其自然地生活。這種樂活态度,讓他們的晚年既健康又快樂。

當然,接納不代表放任自流。保持健康,還得靠科學的方法。去找醫生,量身定制一套運動計劃。太劇烈了不行,強度不夠也白搭。循醫囑而行,量力而行,才能事半功倍。

就說老王,自從醫生給他開小竈,專門定制了一套養生操,他還真是越練越精神。原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運動處方也要私人訂制。這樣一來,既安全又高效,不比瞎練強百倍?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想起隔壁老張,自從他家孫子回來住,整天拉着孫子一起鍛煉,有說有笑的。家人的陪伴和鼓勵,成了他堅持下去的動力。家庭的支援很重要,老伴、子女、孫輩都得齊上陣,營造一個歡樂、健康的晚年生活。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那些家庭關系和睦、兒孫常來看望的老人,比那些孤獨生活的老人,壽命平均長5年。家和萬事興,适用于事業,在健康養生上也是“真理”!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不過,再有動力,沒條件也不行。前些天,老王去外地探親,住的老小區,環境,慘不忍睹。沒公園,沒健身器材,連個像樣的步道都沒有。老人想鍛煉都無從下手。

環境支援必須跟上。有了完善的設施,老人鍛煉起來才安全、放心。這不是個人的事,政府和社群都有責任。

就像那篇報道說的,日本有個城市,專門為老年人設計了銀發健身園。裡面的器械,全都是根據老年人的特點設計的,低沖擊、易操作、安全靠。社群還聘請專業教練,手把手教大家鍛煉。這樣的條件,誰不羨慕?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說到底,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個人、家庭、社會,缺一不。隻有大家攜手,共同營造一個友好的環境,老年人才能安享幸福晚年。

錢阿姨現在明白了,晚年生活,貴在順而不在逆。生理規律改不了,但生活的品質以提升。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是以,晚年生活,你的态度決定一切。别讓固執誤導了自己。

結語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相同,不要盲目的攀比、随意嘗試都是不取的。要聽從醫生的建議,量力而行,才能在晚年的路上走得更遠。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轉發、點贊支援我們哦!

參考連接配接: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2024-05-14 17:15·梁醫生科普

上了60歲後要少散步?醫生反複勸說:中老年人,避免做這3件事

2024-05-16 16:19·普普健康

醫生反複強調:過了60歲,要少散步,多做這4事,很多老人不在乎

2024-05-16 10:45·Dr馮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轉發、點贊支援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