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醫曉病|段濤:未來很多年,出生人口會在800萬到1000萬之間

作者:經濟觀察報
大醫曉病|段濤:未來很多年,出生人口會在800萬到1000萬之間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鈴

經濟觀察網:你對今年的人口出生情況有什麼判斷?

段濤:今年可能會有回升,我判斷會在去年真實資料基礎上有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十幾的增長。

第一,新冠疫情影響了2023年1月的備孕人數,今年這個因素去掉了。

第二,今年是龍年,的确會有一些人本身想生,可以過兩年生,也可以早點生,就正好趕着龍年生了。

第三,今年沒有立春,這是一個小因素。這種現象在農曆中被稱為“無春年”,也被稱為“寡婦年”,有的地方比較忌諱,會認為過了今年的春節後不能結婚。是以,今年春節前的結婚登記有一個小高峰,這部分提前結婚的人裡有一部分會在今年生孩子,大約有20%—30%的新婚夫妻會意外懷孕。

我們也确實能夠感受到生育情況在回升。以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為例,我們前幾年的分娩量從三萬多跌到了兩萬多,但從今年開始,我們明顯感覺到分娩量和建卡量都在回升。上個月,建卡量超過3000人,12個月加起來就達到三萬多了。建卡孕婦基本在這生孩子,即使因為流産、孕婦去外地等原因流失一部分,年分娩量也會往三萬這個方向走。

生育率已經基本掉到谷底了,政府,做了很多措施來鼓勵生育。不過,大家期望生育率能“V”字型拉上來,這不可能,頂多是“L”型。明年現有的三個因素就不存在了,增幅就不會那麼大。在未來的很多年裡,出生人口會在800萬人到1000萬人之間波動,很難再回到1000萬人以上了。

大醫曉病|段濤:未來很多年,出生人口會在800萬到1000萬之間

(段濤(右三)與同僚們)

經濟觀察網:最近“鴨嘴鉗”引起了許多網友注意,可不可以有令女性更舒适的器械?

段濤:“鴨嘴鉗”是窺陰器,做婦科的特殊檢查時,醫生要用它看内部的情況。窺陰器是特别正常的器械,全世界都在用,也用了很多年,我不覺得會有什麼問題。最近一些年,可能人們對類似事情的感覺發生了一些改變,醫生在使用窺陰器時,可以事先跟患者做好溝通。

其實婦産科有很多的器械,比如吸引器、産鉗,大家都可能覺得可怕。這些器械在過去很多年裡都沒有發生過變化,隻不過現在人們的感覺層面發生了變化。

經濟觀察網:類似的争議在節育環上也有。

段濤:宮内節育器也好,安全套也好,避孕藥也好,我覺得不要把它們妖魔化,它們都是不同曆史階段、不同科學技術水準下出現的東西。其實節育器也一直在變化和進步,隻不過選擇使用它的人越來越少了,是以大家也就沒有更多動力進行更精更深入的個性化變革。

經濟觀察網:最近幾天,男性避孕藥的研發進展也引發了較大關注,我們可能研發出男性避孕藥嗎?

段濤:我們得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事情。其實對男性避孕藥的關注和女性意識的解放有關,女性會覺得為什麼男人不能結紮?為什麼男人不能避孕?為什麼男人不能生孩子?

我覺得提這個問題是可以的,但是得站在一個科學角度來談論。沒有必要因為以前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平,就反過來要去制造另一種狀态來反對這種不公平。

關于男性避孕,其實男性結紮也有,男性安全套也有,男性避孕藥也有在開發。但從避孕的直接效果來看,相對來講還是女性避孕的方法更成熟、更有效。男性避孕藥的研發方向和女性避孕藥不同,研究難度也不一樣,男性一次性生活會有上億的精子,哪怕漏掉一點點,也會影響避孕的效率。女性排卵一次隻有一個,隻要抑制排卵就可以了。

經濟觀察網:有哪些關于孕期的常見認知誤區或謠言?

段濤:比如,有些地方講懷孕要吃鵝蛋,不能吃醬油,孩子會皮膚黑;孕期不能同房、不能看手機,孕期穿防輻射服;坐月子有特别多禁忌,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這不能碰那也不能碰。

很多謠言和誤區的發生,是人們對懷孕生孩子背後科學道理的了解不夠造成的。一些迷信、不科學的做法,本質上是整體認知不足導緻的。

經濟觀察網:分娩的疼痛有多劇烈,有哪些科學的方法可以幫到女性?

段濤:分娩的疼痛是人類可以經曆的疼痛級别最高的疼痛之一,唯一可與之相比的就是皮膚燒灼傷的疼痛。

科學的進步已經可以讓分娩的疼痛得到非常好的控制,甚至于不痛,這就是分娩鎮痛,即老百姓所說的打無痛。

現在存在的誤區是,很多公立醫院不做全程鎮痛,而是在産婦宮口開兩三公分時才給打,這其實是不對的,隻要有強烈的宮縮,感到痛了,就可以打無痛。有的産婦宮口開兩三公分需要6—8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這個疼痛不應該讓女性去承受。有人擔心打得早了會影響産程,其實大量研究證明影響程度不大。

因為收費、麻醉、技術落地、認知等原因,分娩鎮痛在中國的整體覆寫率還不夠高。前些年是個位數的比例,現在在30%左右,少數好醫院可以到80%以上。很多老百姓甚至醫生會覺得生孩子本來就是要痛的,打無痛幹嘛?每年都有産婦因分娩的疼痛而跳樓。

經濟觀察網:産後抑郁症是怎麼發生的?産婦和丈夫可以如何應對?

段濤:女性生産之後自殺的案例,每年各地也會有報道。以前人們可能覺得是因為家庭沖突,但仔細分析會發現,雖然存在沖突,但不至于讓女性做出這麼堅決、劇烈的決定。回看這些案例,大多數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産後抑郁症。

10%—20%的産婦患有産後抑郁症。一部分輕度的産後抑郁症可以随着時間自愈,但中度或重度産後抑郁症挺難靠自己走出來,後果也挺嚴重。

相關部門在做産後抑郁症的篩查,我們有一個愛丁堡産後抑郁量表,如果到了一定的分數,就會被認為是比較嚴重的情況,需要做心理治療和服藥。

經濟觀察網:關于生育的後遺症問題,網絡上有很多說法,哪些是客觀存在的?

段濤:現在嚴重的并發症和後遺症已經不多了。大家擔心的漏尿、盆底松弛,是真實存在的,是自然的生理現象,不過發生率不像大家想象中高,也不是大家想象中那麼劇烈。

一些并發症和後遺症是可以治療的。比如壓力性尿失禁,生産之後,大多數人會慢慢恢複,或減輕症狀,少數人沒辦法自然恢複,但經過相應治療病情可以很好的控制,不像大家想得那麼可怕。

經濟觀察網:在出生缺陷防控方面,可以給到孕婦什麼建議?

段濤:出生缺陷的發生率是3%—5%,這個數字是不低的。大多數出生缺陷是有辦法預測、預防的,我們有針對出生缺陷防控的三級預防體系。一級預防是避免缺陷的發生,比如備孕吃葉酸,可以預防神經管缺陷;二級預防是在孕期進行篩查和診斷,早期發現,早期幹預;三級預防是新生兒出生後進行先天性疾病篩查和診斷,對出生缺陷患兒進行治療康複。

在整個孕期産檢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唐氏篩查或者是無創DNA産前檢測,目的是篩查重要的染色體異常情況。在20—24周,我們需要做B超大排畸檢查,來發現胎兒大的結構異常情況。

對于女性來講,她們需要知道預防出生缺陷很重要,定期産檢很重要,聽醫生的建議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