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芒種節氣古詩五首,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談談芒種和水稻種植

作者:初衣勝雪

芒種節氣與水稻插秧古詩五首:田家一雨插秧時,成把擔禾水拍泥

公曆的六月初,農曆的五月,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

節氣曆實際是太陽曆,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雖然古人并不知曉地球是圍繞着太陽在運作,但是通過長期觀測,得出太陽和太陽光,一年有規律的運作變化,帶來了恒定的四季變化循環。而節氣曆,則是将一年劃分了時間段,更精準的反映了,太陽,氣候變化,自然和農業的緊密關系。

比如節氣曆裡的芒種交節,對應的就是公曆的六月五日到七日之間,非常恒定。

芒種節氣和時間的到來,标志着進入傳統的仲夏。與大的時空來講,是太陽直射接近北半球北回歸線的最後十五天,充足熱烈的陽光帶來夏天的溫暖氣候,暖濕氣團進入大陸,帶來豐沛的降水。北半球迎來了豐盛濃郁的夏色。

而作為中國古老的節氣曆,反映的氣候是為農業服務的。

這個節氣定為芒種,其含義是什麼呢?

芒種節氣古詩五首,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談談芒種和水稻種植

大陸是種植水稻曆史最悠久的國家。一萬多年前的原始社會,中國南方的部落人民,就發現并培植了水稻作為糧食。而水稻的特征,是需要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大量的水。

雖然不知道一萬年前到五千年前之間,古中國大陸的氣候發生了哪些變化,但是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朝,北方黃河的氣候,的确有過漫長的濕潤溫暖的時期,黃河流域盛産竹子,可以種植南方樹種梅花。這樣的氣候,是适合水稻的種植的。

在周朝,有一個特定的官署機構叫作“稻人”,就是掌管土地農作物的種植,管理,收獲以及相關的農業知識的傳授。那麼我們知道,北方還有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黍,粟等,為什麼這個機構和人員的名稱,叫作“稻人”呢?這是因為,種植水稻,在當時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且還需要相應的配套種植技術,就是将水澤濕地利用起來,适合長出水草的濕地,經過開墾,儲蓄水源,就可以種植水稻。水稻的種植,提高了糧食産量,也緩解了旱地作物因為氣候而減産的問題。是以稻人,主管的是各種農業種植,在當時,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推廣種植水稻。

那麼我說的這些,和芒種節氣,有什麼關系呢?

因為芒種出現在最早的文獻中,和稻人和水稻的種植有關。《周禮稻人》“澤草所生,種之芒種”。說的是,水澤濕地長草的地方,也适合種植水稻這樣有芒的谷物和糧食。

芒種節氣古詩五首,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談談芒種和水稻種植

芒種節氣,起源于先秦之前,正式勘定是在漢朝。

也就是說,芒種作為節氣名,在周朝就應該存在。

農曆的五月,仲夏來臨,高溫多濕,很多頭年或者種植的農作物此時已經成熟收獲,比如流行在北方地區的冬小麥,此時已經收獲或者接近尾聲。是不是人們就可以懈怠了呢?如此豐沛的雨水和充足的陽光,正适合水稻的播種和插秧。這個節氣是提醒人們,不要懈怠,這個時期,正是種植水稻的最佳也是最好時期。因為過了這多雨高濕的時段,随着陽光更加炙熱,炎熱來臨,種下去的谷物,可能會減産乃至顆粒無收。

是以芒種,跟水稻種植有重大的關系。

當然芒種節氣,也是小麥等農作物的重要收獲期,是以民間諺語有,芒種,芒種,有芒的麥子趕緊收,有芒的稻谷趕緊種。芒種節氣,包含了傳統農業一收一種的忙碌時期。

但是芒種節氣的古老含義,是敦促人們重視水稻等糧食作物的應季種植,珍惜自然氣候賜予的有利條件,勿廢農時。

水稻是大陸的主要糧食之一,水稻也養活了世界60%的人口。

芒種節氣古詩五首,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談談芒種和水稻種植

“水國芒種後,梅天風雨涼。

露蠶開晚簇,江燕繞危樯。

山趾北來固,潮頭西去長。

年年此登眺,人事幾銷亡。”中唐 · 窦常《北固晚眺 》

北固山在江蘇省鎮江,而這裡是古代的江南地區。

站在北固山上遠眺,芒種節氣之後,這裡水鄉,處處是插着秧的稻田,而這個時節,往往有着連綿的梅子黃時雨,這對于水稻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而在這一片煙雨的山水田園裡,近處可以看到農家小院,在屋檐下的院子裡,堆着一叢叢稭稈,供蠶寶寶結繭,這也是農業利用節約的典範,因為麥田收獲後的部分稭稈,可用作蠶的結繭用,這已經是早夏的豐收季,辛勤的農民卻又用水稻的青色,布滿田園。

遠處,是煙雨江面徐徐行進的帆船。

青山流水,土地不歇,壯闊浩瀚,甯靜開闊的田園夏美,讓人忘了曆史風雲。

也是,在曆史上風雲壯闊的曆史變遷,各種大的事件,推動着社會發展,也誕生了多少英雄和朝代,有多少刀光劍影悲歡離合,但是在這沉靜的田園面前,忽然變得遙遠和渺小起來。

3000年,也不過是麥子3000次青黃,水稻3000次種植。

而正是這看似舒緩的禾苗成長和一望無邊的水田翠色,托舉起了壯闊的中國曆史。

讓人沉靜,讓人開闊,讓人緬懷,讓人感喟啊。

芒種節氣古詩五首,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談談芒種和水稻種植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齊。

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攜。

既沐青滿握,再栉根無泥。

及時趁芒種,散著畦東西。”宋 · 樓璹《耕圖二十一首 其八 拔秧 》

水稻的種植還真是個技術活。

種植水稻,不是将稻谷播在土裡就行,那你隻能收獲一堆雜草。

種植水稻,要精心伺候,因為隻有伺候好每一棵小苗,在秋天,這棵苗才會回報你巨大的收獲。

首先是要将稻谷選擇優良飽滿的在濕潤的土地中撒下,通常不是芒種節氣,而是谷雨節氣。

到了芒種節氣,這些種子已經長成一尺來長的齊刷刷健康的幼苗了,要給這些幼苗,去更大的水田,有間距安排它們的新家。

這就是芒種節氣最忙也最美的工作,分秧,插秧。這就是種植的種。

新的秧苗剛剛出水,就像翠綠的毯子一樣清新。

清晨,父子兩個人,提着筐子,将這些小苗拔出,挑到水田裡種植。

這些小苗在水田裡,用手握着,用水滌蕩根部,然後在輕輕種下。

就是要趁着這芒種的節氣和時段啊,将它們分散種植在水田裡。

為什麼要趁芒種呢?

因為芒種時段,潮濕多雨,這些小苗移植,不會因為幹旱損害根部,而随着種植下去,會迎來一段多雨潮濕的天氣,正好給秧苗最大程度的适應,落地生根,茁壯成長,也會帶來秋天良好的收獲。

是以最懂植物的是農民,最辛苦的是農民,最智慧的也是農民。

芒種節氣古詩五首,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談談芒種和水稻種植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栉,愛此一雨涼。

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

莺衣濕不去,勸我持一觞。

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

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南宋 · 陸遊《時雨》

老年的陸遊,已經不能下地種田,但是在芒種節氣,他冒雨也要去田間看看,

因為天氣雖然下着雨,但是田野裡到處都是插秧的人。

家家都在用新麥煮飯,犒勞田間作業的男人和壯丁,處處都有山歌和勞動歌聲。

陸遊轉了一圈,回到家中也還高興。看什麼都順眼。

這是太平年啊,人人安居樂業,辛苦勞作,我簡直像回到了古代傳說中的虞唐時代。

如果你在農村看到廣袤的水田裡,插秧勞作的盛況,你也會像陸遊一樣有着深處其中的那種田園美好。

雖然南宋一直籠罩在戰争的陰雲裡,最終也因為元朝的鐵蹄入侵而亡國。但是正是這熱愛土地的一代代農民,以堅毅和勤奮固守家園,讓人遠離戰争的恐懼,并在戰争之後,世代堅守,中國以及中國的文化,其中最古老廣泛的農耕文明和文化,得以綿延流傳。

我寫到這裡,不禁感歎,是中國的農民,撐起了浩瀚的曆史,是中國的田園,強大着中國夢。

芒種節氣古詩五首,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談談芒種和水稻種植

“田家一雨插秧時,成把擔禾水拍泥。

分段排行到畦岸,背蓬渾不管歸遲。”南宋 · 韓淲《芒種 其一 》

這是寫的農民在芒種節氣插秧的辛苦和勤奮。

芒種多雨,但是正是這多雨,正好插秧。迎着雨下地幹活。

挑着裝滿禾苗的筐子,行走在泥濘的田埂和水田當中,水和泥,拍打着身體。

而農民專心緻志的分段分行插秧,一直從田中,退到田岸。

背簍中有種不完的秧苗,夜色來臨,他們也渾然不覺,仿佛根本不知道餓和疲憊。

要趕在這好雨當中,盡快在幾天之内,将秧苗全數插在田裡。有人日以繼夜,披星戴月,甚至冒雨勞作。

這是為什麼?沒有為什麼,因為怕耽誤了農時。春種秋收,最愛自然的雨露,滋潤禾苗,賜予豐收,過了這一天賜的時段,面對幹旱,人們會更辛苦。

農民們都是天文學家,自然學家,踐行家,用智慧和血汗換回豐收。

芒種節氣古詩五首,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談談芒種和水稻種植

“令序當芒種,農家插莳天。

倏分行整整,停看影芊芊。

力合聞歌發,栽齊聽鼓前。

一朝千頃遍,長日正如年。”清 · 胤禛《耕圖二十三首 其十 插秧 》

古代的農業,也講究集體和合作。

當插秧的旺季到來之時,村落會組織勞力,集體插秧,舉行勞動競賽,鑼鼓齊發。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整合了資源,在最短的時間内,将所有的水田都種植上秧苗,其中也惠及一些貧困的勞動力缺乏的家庭。當然最大的好處,就是提高了糧食總産量。

這種作業方式非常古老而有效,在水稻種植的區域,幾乎是曆代傳承。

時間到了芒種,這是農民插秧的季節。

你看,那插過秧的水田,秧苗齊齊整整,遠看秧苗倩影芊芊。

這是形同秧苗最美的句子,通常倩影芊芊是形容青春美女的,但是用在這裡毫不違和,相反十分貼切。

這些齊整的秧田是怎麼來的呢?

來看,這一大隊插秧的人,齊聽号令,聞鼓而作,齊心協力,在陽光下插秧,汗水,勤勞,競技同時展現。

等到無限的水田都插滿時,時間才是上午,已經可以收工了,可以看太陽明晃晃照在齊整的秧田裡,看見太陽緩慢行走,給與這些土地植物以悠遠的沐浴和溫暖。

芒種節氣古詩五首,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談談芒種和水稻種植

芒種芒種,一個古老而活力生動的節氣。

那插下的秧苗,秋收萬谷,都從這最辛苦的夏作來。

我愛農民,我愛田園,我愛芒種。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頭條創作挑戰賽##芒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