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作者:平安朝陽

他像守護燈塔的航标

確定醫院的和諧安甯

他如溫暖無比的春陽

驅散患者的焦慮不安

他用責任與擔當

構築堅實的安全屏障

他用柔情和大愛

托起天空的一片蔚藍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2024年5月29日,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常營院區開診一周年。

這一年,新院區平安有序的接診數百萬餘人次。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生命之花,時時綻放,離不開院警的默默守護,常營派出所民警楊紹波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今年51歲的他,自1994年加入公安隊伍,便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書寫着屬于自己的警營傳奇,曾多次立功受獎,赢得了廣泛的尊敬和贊譽。

2023年初,随着崗位變遷,他來到了籌建中的常營院區。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從打擊辦案的“指揮者”到白衣天使的“守護者”,楊紹波沒有華麗的轉身,隻有停不下來的腳步。

一年來,他堅守在醫院這片特殊的陣地上,傾力诠釋着“以院為家”的深刻内涵。

鬓角的白發,是敬業精神的見證,是默默付出的印記,更是歲月無悔的榮耀勳章。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織密院區安全防護網

2023年3月,新院區還沒開診,楊紹波就先行介入醫院警務室籌劃工作,一遍遍修改設計方案。

他像一個“實習生”,每天到位于呼家樓的醫院本部“取經”,學習如何高效出警、解決醫患糾紛、完善制度規章......

并提前和各部門做好溝通,把即将“赴任”的醫務人員資料谙熟于心。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新院區投入營運後,在每一個診室、每一個護士站,都有觸手可及的“一鍵報警”裝置。

一旦有突發情況,他都能憑借勾畫在心裡的“方位圖”,第一時間趕赴目标點位。

楊紹波與醫院密切聯系,制定了每月一次醫警關聯座談會,深化醫警合作,建立健全醫警關聯長效機制,有效提升應急救援關聯能力。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他協調院方成立了應急小分隊,常态化組織反恐防恐安全演練、警情拉練測試。

遇到突發情況時,隊員們能在醫院内快速精準處置。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一有時間,楊紹波就給醫護人員、安保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訓練,從安檢規範、應急防範到反詐宣傳,從“一鍵報警”、自我保護到消防疏導......

通過系列教育訓練、日常交流、工作接觸,感情“雙向奔赴”,他成了值得信賴的“守護神”,醫生們都說:“有你在,值夜班心裡特别踏實。”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搭建醫患溝通連心橋

醫院就相當于一個小社會,每天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

來就診的人,情緒多少因為病痛有些煩躁、激動,比較容易發生一些沖突糾紛。

院警就成了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橋梁紐帶,他們常常要做沖突調解員、心理輔導員、緊急救護員,托底解決各類的“硝煙彌漫”。

楊紹波通過主治醫生與患者及家屬對話、參與會商調解、釋法教育等綜合施策,主動積極将沖突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态。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去年冬天,在醫院急診室,醫生正常與病人進行溝通,一位病人家屬突然情緒激動,揚言要找醫院弄點動靜出來。

醫生馬上按鍵報警,楊紹波宛若天兵“瞬間”抵達。

這位家屬對“話音剛落,警察就來了”甚是驚訝。

楊紹波對其講明法理、曉以利害,他自知理虧,忙不疊道地歉,稱自己剛才是“一時糊塗”,信口胡說,表示一定做好家屬本分,安撫病人好好配合治療。

“病人大病一場已經很辛苦了,作為家屬心情一定很着急,但要通過正确途徑。”

通過促膝長談,對方大都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楊紹波主動幫助他們聯系醫院的相關部門,讓問題盡快得到解決。

“若處理不好這些小沖突,容易為日後安保工作留下隐患。”

變“面紅耳赤”為“握手言和”,楊紹波常常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

繪就暖心警事連環畫

在院區,楊紹波不僅是守護者,更是溫暖的傳遞者。

一年來,他收到的錦旗和表揚信很多,每一面、每一封都承載着患者的感激與敬意。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無論是誰丢了醫保卡、手機或是其他物品,他總能第一時間出手相助,用心尋找每一個線索。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他的眼神銳利如鷹,總能在細微之處發現破案的關鍵;他的行動迅速果敢,總能在最短時間找到失物,讓患者安心。

“警察同志,醫院門口有人摔倒了,您能去看看嗎?”

開診第三天,一位78歲老人在醫院外邊摔倒,得知情況後,楊紹波迅速帶着急診醫生趕到現場,為老人進行急救。

随後趕來的病人家屬得知因救治及時并無大礙,一遍遍的感謝院警、醫生的幫助與專業的救護。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我都不抱希望了,沒想到您把我的包送到我家。”

57歲的謝女士到常營院區看病,由于大意,将包忘在醫院,包裡有醫保卡和證件,丢了很麻煩,非常着急。

楊紹波通過調查走訪,得知遺失在挂号處的包已被人拿走。

有着多年破案經驗的他,采用“倒追”的方法,經過17個小時的艱苦工作,成功找到了撿拾人,并将包送還失主。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5月8日,患者王女士急匆匆的跑到警務站,“我來醫院看病,夫妻送我的金項鍊不見了,但是不知道在哪丢的,這條項鍊對我很有意義,能不能幫我找一下。”

楊紹波幹脆的答應了。

他顧不上吃午飯,就像是搞案子一樣,認真細緻的排查每一個細節。

兩小時後,找回了失而複得的金項鍊,王女士感動地熱淚盈眶。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淩晨1時許,“楊警官,快來幫下忙,急救車送來一喝多的總是亂動,不配合治療,會有危險。”

楊紹波跑步到了急診,看見一位20多歲的小夥子正躺在樓道裡打滾,嘴裡喊着難受,就是不配合治療。

他秒變知心大哥,一邊跟小夥子聊着“酒話”一邊開導,小夥子不僅配合打點滴了,還被“套”出了家屬電話。

他像家人一樣在身邊默默看護着,一直等到家屬到了醫院。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有的患者從外地趕來,看病遇到困難,楊紹波總是主動幫助協調看病事宜。

看到老人行動不便,他會主動迎上去攙扶一把,引領到最便捷的通道。

醫院不僅是他工作的地方,更是他心中的家。

2023年7月26日,北京突降暴雨,醫院地下車庫被淹,積水深達一米,正在院内執勤的楊紹波卷起褲管,第一個沖了過去,和物業、保安形成合力,很快化解了險情。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打造反詐關聯橋頭堡

“不聽、不信、不轉賬。”

“兼職刷單不靠譜,騙你錢财沒商量。”

在平日的工作中,這些反詐宣傳語成竟成了楊紹波的口頭禅。

醫院作為人流密集場所,患者和家屬就醫心切、焦慮疲憊,更容易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标。

楊紹波和保衛部門聯手,在醫院大堂、挂号處、病房走廊等顯眼位置設定反詐提示語,吸引患者和家屬的注意。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他除了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和教育訓練,講解詐騙手法和防範措施,還協調醫院内部宣傳資源,在微信公衆号等線上平台釋出反詐文章,普及防騙常識。

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宣傳,提高了醫護人員、患者和家屬的防範意識,降低了詐騙案件的發生風險,有助于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醫療環境,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醫體驗。

他對醫院 比家還熟悉

平凡崗位綻微光

特殊陣地顯擔當

風霜雨雪何曾懼

白發頻添志更昂

素材來源:内保大隊、常營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