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堅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

作者:心微藍成長筆記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堅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

要想搞清楚,丁元英為什麼堅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就得先搞清楚,丁元英為什麼說芮小丹應該辭職。

喜歡《天道》的朋友都知道,丁元英讓芮小丹辭職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芮小丹的命運,那麼辭職的理由是什麼?

如果隻是因為危險,這個理由就不充分。當警察确實存在風險,但丁元英的思想覺悟不至于這麼低。

丁元英的态度也表明這一點:“是你應該辭職,而不是我希望你辭職。”

那到底因為什麼,丁元英認為芮小丹應該辭職?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堅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

兩點:

第一,某種層面來說,芮小丹不理智。

芮小丹帶丁元英去公園廣場遛彎時,說起自己當年回國,是為了報考電影學院,不過後來選擇了警官大學。

丁元英就問芮小丹,為什麼放棄電影學院,選擇警官大學。

芮小丹回答:“因為警察威風,我喜歡那種感覺。”

這說明,選擇當警察,是芮小丹随心所欲的決定。

就像她突然想買音響,就不遺餘力去買一樣。

這種心性,在精神層面,是自性無挂礙,不昧因果;但在現實層面,就是不夠理智,無所顧忌、不計後果。

也就是說,芮小丹做事隻憑本能,而不是深思熟慮後的選擇。

這兩者有本質上的差別。

隻是,警察這份職業的特殊性,使得芮小丹的天性和警察的天職,正好不謀而合。

隻要還是警察,芮小丹就會竭盡全力履行職責,這本身沒問題,問題是本能決定和理性決定,産生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

前者一定程度上屬于冒進,後者可能會更周全,能避免不必要的犧牲。

是以,丁元英這個建議,雖是出于對芮小丹個人安危的考慮,卻是建立在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的。

第二,芮小丹當警察意義不大

芮小丹作為女性,在心理、力量、反應速度方面,存在天然的弱勢。

就刑警這份職業來說,有她不多沒她不少,并沒有特别的價值。

但她身上與生俱來的強勢文化,卻是難能可貴的,如果去影響更多人,更有意義。

用丁元英的話說就是:“……國家機器不缺一個遲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會應該多一個有非常作為的人才……”

而且,從芮小丹選擇當警察的原由,也可以看出來,她當警察并不是出于信仰,或者思想火花,而是一點小執念。

這說明,她具備重新選擇的條件。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堅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堅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

這不是說芮小丹不高尚,而是說芮小丹還可以做别的選擇,不會因為沒當警察,就覺得人生沒意義。

否則,按丁元英的性格,即便擔心,他也不會把讓她辭職說出口。

然而,人最難認清的就是自己。

芮小丹也一樣,她意識不到自己的天性,是以完全聽不進丁元英的建議:“我就是我,你為什麼非得讓我不是我呢……我是刑警,因為怕死而辭職,我做不到,你不該說出來……”

這也應了她自己說的那句話:“隻要不是我覺到的、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隻有我自己覺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是以,丁元英堅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就是讓她去覺悟,認識自己。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堅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聖地,卻常年遭受着戰争的迫害,那裡的人随時随地都面臨着危險,常年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恐懼深入靈魂。

丁元英就是想讓芮小丹身臨其境的去體會她該做什麼。

原文特别精彩,在此摘抄一部分分享。

丁元英:“……什麼樣的民族能承受這樣的苦難?可上帝和真主都沒能拯救他們,世界上再沒有什麼地方,能像這裡讓人明白這個真理真相。”

芮小丹:“我不來也知道,原本就沒什麼救世主。”

丁元英:“你的知道是自覺,現在是讓你覺他。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很多,但是多呈道理和知識存在,不是自覺。道理和知識是沒用的,隻是有用的一個條件,用才有用……”

我的了解是:你知道的隻是你自己的覺悟,現在是讓你感受其他人對這個真理的認知。知道(沒有救世主)這個道理的人很多,但大多隻是處于理論層面,那不是真正的覺悟。任何道理和知識,隻知道是沒有用的,隻有真正付諸實踐才會有用。

也就是,丁元英讓芮小丹去影響更多的人明白這個真相。

是以芮小丹回應:“……自覺、覺他的是佛,我能考慮的是怎麼謀生養活自己……”

丁元英解釋:“覺他,是有可能更好地謀生,沒有誰可以普度衆生。很多東西不必當下明白,資訊儲備也隻是有用的一個條件。”

意思是,讓他人覺悟和自己謀生不沖突,也沒有人能真正的普度衆生,很多東西也不是立馬就能讓人明白的,但是能讓人有所覺醒,便有意義。

芮小丹依然有點誤會:“你對我的将來有所指,可以了解,人嘛,都希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存在,成為自己所期望的那種人。”

她的話不難了解,是說丁元英在規劃她未來的職業,還說這種規劃是丁元英自己的期望。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堅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

丁元英回應道:“不為錯,但是不究竟,不了義。”

意思是,不算錯,但是沒有說到本質。

芮小丹不明白,問:“那什麼才算究竟了義?”

丁元英再次解釋:“不是我希望你成為哪種人,而是你本該成為哪種人。”

到這裡,已經很清楚了,丁元英做的一切,都是在引導芮小丹客觀地認識自己,希望她遵照客觀規律做選擇。

從耶路撒冷回來後,芮小丹确實也有了新的打算,她與丁元英最後一次喝酒時,對未來的規劃已經有了想法。

她說她不想當律師了,突然有一種想寫作的沖動,寫小說,寫劇本,揭示不同文化屬性的人生命運……

丁元英對此特别高興,肯定道:“你不是可以做,也不是我或你父親希望你做,而是你适合這樣做……中國應該多一個由你注冊的強勢文化傳播公司……去傳播強勢文化的邏輯、道德、價值觀。”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堅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堅持讓芮小丹去耶路撒冷?

那一晚他們甚至規劃好了未來的生活,隻是很遺憾,芮小丹出任務,歸來時好巧不巧地遇上了亡命之徒黃福海……

END

心微藍成長筆記

心微藍,專注于經典書籍、影視劇解讀與分享。

碎片化時代,原創不易,請最底部點贊支援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