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常聽到的健康常識或許是錯的!看看你被套路過嗎→

作者:山河視聲

飲食篇

01 吃素比吃肉健康?

很多人因為擔心吃肉會導緻“三高”、心血管疾病等,于是選擇素食主義,但長期吃素,也可能引起蛋白質攝入不足,進而導緻代謝紊亂、免疫力降低、加速衰老。

是以,葷素搭配、均衡飲食才是最正确的飲食方法。

02 多吃蔬菜能改善便秘?

多吃蔬菜,其實隻能幫助改善因膳食纖維缺乏而引起的便秘。

便秘的誘因有許多種,像很多老年人便秘,往往與腸道菌群數量下降、感覺功能降低、部分藥物副作用等有關,這些情況靠吃蔬菜并不能解決問題。

此外,盲目超量攝入高膳食纖維食物,反而會增加消化負擔,特别是消化功能較差的群體。

03 A和B不能一起吃?

營養學專家表示,食物相克并沒有科學依據。一些人在吃了所謂“相克”食物後所出現的身體不适,大多是因為食物不潔、食物過敏或是食用方式不正确引起的。

04 脾胃不好不能吃辣?

“辣”具有辛散的作用,本身又是溫燥的,能幫助排出體内濕氣。而對于胃口不好的人,适當吃點辣還可以幫助“醒脾”。

生活中,像蔥、姜、蒜、大料等辛辣食物是可以适當吃些的,對于寒濕内阻引起的胃部不适有好處。但對于有胃潰瘍、胃火過旺的人要少吃。

05 交替用油就是用不同名稱的油?

經常聽營養學專家強調:用油要多樣化,于是很多人這個月吃大豆油、下個月吃菜籽油或花生油……

但其實,多樣化用油指的是按照脂肪酸結構換品種,而不是按名稱切換。

經常聽到的健康常識或許是錯的!看看你被套路過嗎→

06 小火炒菜,營養損失較少?

很多元生素怕熱,因而很多人會認為,小火炒菜營養損失會更少。但實驗表明,大火快炒的菜,維生素C損失僅17%,若炒後再焖燒,菜裡的維生素C将損失59%。

是以炒菜要旺火快炒,營養損失才最小。

生活篇

01 流鼻血要仰頭?

很多人流鼻血的應急措施就是仰頭。但你可知,流鼻血時仰頭會使血液倒流,有可能嗆入氣管,引發窒息。

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捏着鼻翼,稍微低頭,用壓力幫助破裂的血管止血。一般來說壓5分鐘左右就能止住,若沒有效果,建議盡早就醫。

02 魚刺卡喉嚨要喝醋、吞飯?

喝醋不會軟化魚刺,反而喝得太多會灼傷食管,損傷胃黏膜。吞飯則會把魚刺越帶越深。

正确做法:小的魚刺,淺層面的,可以用鑷子夾取,大的魚刺或是無法取出的,建議及時就醫。

03 戴眼鏡,反而加重近視?

近視加深與眼鏡無關,而是不良用眼習慣所緻。

若明明近視還經常不戴眼鏡,才可能加深近視程度。因為不戴眼鏡,看東西時就會習慣性眯起眼睛,使眼内肌肉收縮,反而會造成肌肉過度疲勞,加速近視的發展。

04 蜂蜜結晶是壞了?

生活中,很多人會發現,蜂蜜放置冰箱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結晶現象,這其實是正常的。

蜂蜜中的有些葡萄糖分子會随着溫度的降低,由小的結晶核逐漸變大形成結晶。蜂蜜在13—14℃時最容易結晶。結晶跟蜂蜜摻假、變質沒有關系,可以繼續食用。

但如果發現蜂蜜味道變酸,表面浮着一層密集氣泡,那就說明蜂蜜變質了,不能再繼續食用。

運動篇

01 出汗多、運動強度大,減脂更有效?

流汗主要是體内水分的流失,并不是脂肪析出。有些人稍一運動就會出汗,但這不代表消耗的脂肪多。

高效的運動減脂方法是先進行無氧運動,把預儲備的能量和糖原消耗掉,再堅持做有氧運動。

02 哪裡胖就集中鍛煉哪裡?

局部增肌是可以的,局部減肥則是謊言!

脂肪在人體内是一個整體的系統。鍛煉首先消耗的是内髒脂肪,然後才是皮下脂肪,而皮下脂肪則是血流量多的地方先消耗,如四肢、臉部等。

03 運動後猛補水?

人體在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後會流失很多水分和電解質,但如果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會導緻血液中的鈉快速排出,容易出現頭暈眼花、心跳加快、虛弱無力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導緻低鈉血症,也叫做水中毒。

正确的做法是小口慢咽,分次進補。

04 膝關節不好的人要少運動?

權威研究發現:膝骨關節炎患者,個體化适度的鍛煉,不僅不會加重關節疼痛,反而能緩解不适症狀,甚至改善膝關節的功能。是以,膝關節有問題的人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适的運動項目。

疾病篇

01 發燒捂汗能退燒?

高燒時捂汗,會導緻機體散熱受阻,體溫快速升高,引起機體代謝亢進,易産生脫水、酸中毒、缺氧等症狀。尤其是小朋友,嚴重時可能會休克甚至死亡。

02 痛、紅、腫、熱都用抗生素?

抗生素≠消炎藥,隻有細菌引發的發炎,抗生素才有效果。如果想減輕發炎反應,必須要用專門的消炎藥。濫用抗生素會導緻耐藥性。

03 吃藥就能控制病情?

以高血壓為例,除了堅持用藥外,日常多吃果蔬、少油少鹽、戒煙限酒、情緒樂觀、科學運動等生活幹預,都是不可缺少的控壓方式。

别以為吃了藥就萬事大吉,不健康的生活、飲食等習慣也是誘發疾病的重要因素,及時更正更重要。

04 體檢名額有異常,一定是得病了?

體檢報告一出,那些升降箭頭總是牽動着人心。名額超出正常值,就懷疑自己病了。

專家表示,體檢測到的是一個瞬間數值,受很多因素影響而變化,如體檢前休息不好,檢查時可能顯示轉氨酶增高,但并不代表受檢者肝髒出現問題;飲酒、身體發炎等可能會使惡性良性腫瘤标記物升高,但這也不代表就是癌症。出現異常,還需進一步針對性的檢查。

而且體檢名額也是因人而異。比如血壓、血脂等名額的正常值僅僅針對健康人群,但伴有心腦血管疾病,這些名額就需降到比正常值低才是安全狀态。像一般高血壓患者的血壓目标值<140/90mmHg;伴有其他疾病的一些患者目标值則要<130/80mmHg。

體檢的目的在于了解健康狀況、排除患病的風險,以便更好進行健康管理。有了體檢結果,要及時尋求醫生的意見,不要自己瞎想或亂用藥。

央視科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