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皇帝為了友善取樂,發明了“五大方法”,一個比一個刺激

作者:趣史談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裡”一句,寫出了皇帝這個位置的絕對權威,難怪古往今來無數人對這個位置夢寐以求。除了權力外,坐擁後宮佳麗三千,不知引發了多少人的向往之情。

當然,當皇帝其實也有“煩惱”,每天面對那麼多的嫔妃、宮女,也總有審美疲勞的一天。

皇帝為了“新鮮感”,嫔妃們為了争寵,友善皇帝“取樂”也就發明了許多方法,尋找刺激。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五種。

一、月亮盈虧法

在周朝時期,将君王寵幸後宮與天文氣象緊密結合起來,尤其是月亮的盈虧。

古代皇帝為了友善取樂,發明了“五大方法”,一個比一個刺激

從每月初一到十五,月亮逐漸變圓,君主寵幸的人妃子的地位,也逐漸一步步上升,而從十五之後,從滿月到彎月的變化,君王在寵幸後妃的時候,地位也逐漸降低。

但每逢初一十五,當月亮又圓又缺的時候,君主不會寵幸任何人。這種規定在當時,不僅是一種簡單的迷信,更是一種對宇宙的崇拜。

二、羊車望幸法

這一方法的發明者是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後宮裡妃嫔衆多,每天晚上都在為寵幸誰而苦惱。

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坐着一輛裝飾精美的羊車,在後宮的路上慢悠悠地遊蕩,讓妃嫔們在各自宮門口等候,最後羊車停下的地方就是他當晚過夜的地方。被人稱之為“羊車望幸”。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就曾模仿過這一做法。潘淑妃剛進宮時,長得年輕貌美,才藝絕佳,但卻一直沒有機會見到皇上,不受寵愛。

于是她便想出了一個吸引羊車的辦法:把鹽水撒在門外的地上,羊在經過宮門時,就會停下來舔舐鹽水。于是,宋文帝便寵幸了潘淑妃。

古代皇帝為了友善取樂,發明了“五大方法”,一個比一個刺激

三、蝶幸法

這一方法由唐玄宗李隆基發明,除了和楊貴妃的故事纏綿悱恻外,他後宮裡也有許多女子,據說巅峰時期超過四萬餘人。面對這麼多的妃嫔、宮女,不能分身乏術的唐玄宗也感到十分可惜。

并且這些女子各個年輕貌美,讓他“選擇困難症”都犯了。于是,他想出了一個浪漫的方法——蝶幸法。

他将所有的妃嫔都聚集在花園裡,在她們的頭上戴上鮮花,在一定時間内,蝴蝶最終停留的那名妃嫔,就是今晚唐玄宗将要寵幸的人。

這樣一來,既能解決當晚妃嫔侍寝的問題,還能打發時間,真可謂雙赢也。

四、燈籠求幸法

明朝的後宮侍寝制度相對比較公平,因為明朝許多皇後都來自民間,妃子間身份差距不會太大。

每當夜幕降臨時,妃子們就會令宮女們就會在宮門口挂上兩個紅燈籠,當皇帝來了後,就會把燈籠取下。這樣一來,其他嫔妃也就不用再苦苦等待,可以早日就寝。

古代皇帝為了友善取樂,發明了“五大方法”,一個比一個刺激

五、翻牌法

與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方法似乎更為進階,不需要嫔妃們主動前來“推薦”自己或者是苦苦等待。

而是在晚飯時間後,皇帝主動選擇當晚侍寝的妃子,這一幕相信大家在清宮劇中常常看到。敬事房的太監會将寫有妃子們名字的“綠頭牌”呈遞上來,以供皇帝挑選。

然後在太監的提醒下,皇帝選擇當晚要侍寝的人。選擇完畢後,當晚侍寝的嫔妃将立刻開始做相關準備工作,沐浴完畢後,用棉被包裹起來,由擡妃太監将其擡到皇帝的床上,開始侍寝。

從以上這些方法中,可以看出皇帝對後宮妃嫔的态度是極其自私和冷漠的,他們将這些妃子們當做“玩具”,絲毫不顧及她們的尊嚴。

這樣的生活,對于後宮的嫔妃們來說,更是一種無盡的折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