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3440億晶片基金,到中國制造房地産,中國經濟的制勝之道

作者:金梅煮酒珠江評論

前不久,3440億的國家大基金三期成為熱門話題,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表示懷疑,中國晶片怎麼才能赢呢?再往深了想,以往中國其他産業都是怎麼一路赢過來的?

從被幾十年的戰争打得幾乎一窮二白,到全面工業化,再到科技創新突破,中國是怎麼一路赢過來的?其實思來想去,這些都是同一種中國智慧。

從3440億晶片基金,到中國制造房地産,中國經濟的制勝之道

前不久,多家媒體報道,國家內建電路産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24日成立,注冊資本為3440億元,這個金額超過了前兩期之和。

其中國有六大銀行每家投入了215億人民币,當時就有人質疑說,銀行怎麼能直接做股權投資呢?

6月7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做出同意國有六大銀行參與投資大基金三期的行政批複,資金來源于銀行資本金劃撥,這事塵埃落定。

跟美西方不同的是,我們的經濟體制本來就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是以國有資本以市場化的方式,成立大基金做股權投資,這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不存在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礙。

但是,這事仍然有人表示懷疑,他們無非就是一個顧慮,這已經是我們的第三期投入了,以往我們在晶片産業上,浪費的錢還少嗎?怎麼不見我們的晶片超越英偉達台積電呢?

從3440億晶片基金,到中國制造房地産,中國經濟的制勝之道

他們這是跟美國人一樣不了解,曾經那麼窮那麼落後的我們,怎麼能用幾十年的時間,就成了美西方的威脅了?這不科學啊。

美國人以為,我們就是擁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實質上就是國家加強對經濟和産業方向的幹預。

按照這個思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去年在一次演講中,提出了新華盛頓共識 ,倡導國家介入産業政策,重振美國制造業,建立超越傳統貿易協定的國際經濟夥伴關系。

是以,拜登政府這幾年連續推出《晶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一系列的産業政策,由聯邦政府出錢,補貼産業發展。

但是,他們隻是學到了皮毛,沒學到精髓,更沒學到精神本質。

他們沒能了解,我們當年隻有一台很原始的計算機,還放在北京舍不得用,大漠戈壁中的幾千人,愣是用手工計算出了火箭和原子彈。

從3440億晶片基金,到中國制造房地産,中國經濟的制勝之道

他們甚至也沒能了解,北韓戰争時,由于後勤劣勢太大,我們相當一部分兵力都放在後勤運輸線上,一線作戰兵力甚至比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都少,到底是怎麼打出“人海戰術”的?

他們不知道的是,中國有一種古老的智慧,叫“集中優勢兵力”,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在軍事上的含義,但在經濟和産業發展上,怎麼了解呢?

我們在晶片産業上,已經投入兩期大基金了,确實浪費了不少錢,走了一些彎路。

但是,我們如今的成績,就是在晶片産業上初步形成了規模,或者說優勢兵力。

前兩天我們發文《全球晶片大破局!巨頭圍剿英偉達殺瘋了,中美晶片分道揚镳》,講到目前我們在晶片産業上已經形成的規模。

2023年,全球半導體産能分布,南韓22.2%,中國台灣22%,我們19.1%。

2023年中國內建電路産量為3514億塊,出口晶片占全球的26%。2024年一季度,中國內建電路産量達到981億塊,同比增長高達40%。

從3440億晶片基金,到中國制造房地産,中國經濟的制勝之道

我們無數産業的成功經驗已經證明,指望直接突破尖端技術是很困難的,從量變到質變才是我們熟悉的成功路徑。

用白話來講,中國人做什麼都講究集中優勢兵力,形成規模優勢,有了規模就有了勢能,有了勢能就能找到超越的機會。我們相信大規模投入,量變帶來質變。

從房地産到中國制造,中國的商業經都是先有規模,再有優秀,最後才是突破天花闆。

說得不好聽一點,我們幹什麼都要幹到過剩,敵人醒悟過來的時候,已經被重重包圍了。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中國制造好了解,晶片也好了解,但是房地産又怎麼了解呢?

我們國家的房地産,前30年解決老百姓都有房子住的問題,甚至從有到多的問題,現在房子已經建多了,是以到了轉型更新階段了。

然後呢?接下來就是要解決住得好的問題,“有房住”是基本,“住得好”才是美好生活的歸宿。

從3440億晶片基金,到中國制造房地産,中國經濟的制勝之道

蓋房子我們不要怕蓋多了,做晶片同樣不能怕做多了,這就是先要形成規模優勢,再解決優質的問題。

目前的晶片産業,雖然已經初具規模,但是跟全球晶片産業相比,隻有19%的市場占有率,顯然還不夠多。

是以,在繼續做多的同時,尋找彎道超車的機會,相信用不了幾年,或許就能實作新能源汽車那樣的超車奇迹。

這就是中國經濟的制勝之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