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酷玩實驗室

2024-06-12 16:00釋出于河南科技領域創作者

有人說,世界上最薄的書,是德國的笑話、美國的曆史以及法國的二戰史。

自從革命老區的戰士們用标準的法國軍禮結束了自己的二戰,七十餘年來,高盧雄雞高舉雙臂的形象從大西洋兩岸一直火到了遙遠的太平洋西岸。

這個屢次站在時代前沿的土地上縱使發生過啟蒙運動、大革命、巴黎公社等等運動,二戰以來始終難以抹掉污點。

但今天,在另一片戰場上,法蘭西的榮光再現了。

所謂榮光,正是被被法國總統馬克龍稱為“歐洲的希望”的Mistral AI,一家以藝術之都巴黎為base,3位創始人皆為地道地道巴黎人的法國人工智能公司。

這家創立于2023年4月的公司,在創立不到3個月,就拿到了1.05億歐元的融資,創下了法國種子輪融資的紀錄。6個月後,他們又拿到了一筆3.85億歐元的融資,并在今年2月抱上了微軟的大腿,那個扶持了OpenAI的微軟。

最近,“歐洲的OpenAI”甚至還将目光瞄準了盤踞着一衆微軟級别的AI大學營——美利堅,要進軍美國本土市場,屬實是倒反天罡了。

01:AI窪地——歐洲

美國人創新,中國人追趕,歐洲人罰款。

千禧之年前後發生的網際網路浪潮如此,如今的AI浪潮似乎也正在重制。

你能想象的一切關于AI事情,從ChatGPT、“AI公司特斯拉”到最近的斯坦福AI醜聞,基本不是美國人就是中國人,可以說AI這場生産力革命,基本就是中美二人轉。

AI領域的相關論文,你去看作者名單,或者任何美國科技大廠的研發人員名單,中文拼音幾乎從不缺席。

比如OpenAI的前段時間剛釋出的ChatGPT-4o,研發人員近三分之一是華人。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馬可波羅智庫的研究表明,美國和中國研究人員(以大學學位為基礎)占頂尖 AI 人才的 75%。

最優秀的AI研究人員,42%在美國,28%在中國。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同時全世界的AI獨角獸裡,中美也占了大頭。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資料來源:Dealroom.co

當然這就意味着,這場堪比工業革命的生産力發展帶來的大蛋糕,基本也就被中美分瓜了。

而且這個蛋糕還在持續變大。根據KPMG官網釋出的一份新報告,AI技術目前占全球投資的124億美元,但這一數字将在未來三年内增加20%或更多。

AI這支強勢股,誰看了都想加倉啊。

但發展AI不等于股票,光投錢沒用,是以歐洲人在旁邊看着除了幹着急還幹了啥呢?

開會,發檔案。

2023年,AI Magazine年末總結的“2023 Top10 AI Events”中,歐洲承辦了70%的會議。

在這些會議中,歐洲人更喜歡開的是關于“風險”的會。比如2023年11月,首屆人工智能風險峰會在倫敦召開。

同時,歐盟還釋出了歐盟立法史上最複雜、修正案最多的法案《人工智能法案》。

該法案早在2021年4月就由歐盟委員會提出,經過3年的反複拉扯依舊沒得到準許。但眼看着差距越拉越大,今年終于是坐不住了,2月份得到歐盟27個成員國的準許。

法國新聞廣播電台将這一法案稱為“全球範圍内史無前例”。

嗯,監管領先也是領先,找到自己的賽道也很重要。

但就是在整個歐洲都“降”了的情況下,法國沒有高舉雙手,Mistral AI出現了。

02:法蘭西的希望是如何長成的?

2023年4月,30歲,畢業于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門神(Arthur Mensch)從Google DeepMind離開,找到在meta研究大模型的兩位老同學蘭博(Guillaume Lample)和甜茶(Timothée Lacroix)

“法國人也要有自己的ChatGPT”。

也許他們仨在巴黎的某個咖啡館許下了這樣的願景,然後便創辦了Mistral AI。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Mistral意為“西北風”,是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一種幹燥且強烈的風。Mistral來得很猛,也很快,一個小時便能将普羅旺斯的陰雲刮走,平息之後必然是陽光明媚的大晴天,是以法國人賦予了它“淨化”的意義。

順便說一句,法國的西北風級戰艦也是這個詞。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Mistral的創立也真如西北風一般橫掃一切。

6個人,7頁ppt,融資8個億,Mistral前三個月的成長可以如此來形容。

這神奇的7頁ppt,平均1頁1個多億。Mistral是如何擊中歐洲投資人的奇點,值得所有創業人打開筆記本好好學。

首先,他們先表明這個研究領域——生成式AI非常重要,并且美國的OpenAI已經逐漸成為壟斷寡頭,且主要玩家都在美國。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重點,“美國”。

這是所有歐洲投資人心裡最敏感的癢癢肉。作為美國人的文化祖宗,歐洲在近幾十年卻一次又一次地錯過技術革命,人才大量流失,最慘痛的莫過于AI教父之一的法國人楊立坤被meta拐走。最終的結果就是歐洲被“不講武德的年輕人”騎在頭上拉屎。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然後,Mistral表示,現在美國佬的AI不行,風險太大。

“思維簡單”的美國佬,總是先做再想,一點不顧後果,完全符合了old school歐洲人對大西洋彼岸的刻闆印象。

在此基礎上,Mistral開始“畫餅”了。

首先,安全,安全還是tmd安全。

一方面是模型要安全。由于像GPT這樣的模型參數量過大,是以它成了一個“黑盒子”,人們知道怎麼用,但卻無法了解盒子内部的機制。這就導緻了比如Bing之前“精神崩潰”,生成的發瘋文學。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另一方面是資料安全。現在的AI用來訓練模型的資料如果品質低下,模型也會生成錯誤内容,并且渾然不知。比如前些日子谷歌的AI搜尋,竟然會推薦做披薩的時候加膠水……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Mistral在ppt中不僅承諾用高品質資料,還會将模型布置在私有雲上,保證安全和隐私。

最騷的是,他們居然承諾客戶可以通路模型内部,可以随時看到模型的架構甚至參數。這跟ChatGPT這樣隻給一個接口(API)可完全不一樣。

大多數情況下客戶當然是看不懂模型啦,不過這極其大膽的一步會讓安全感爆棚。

其次,Mistral是歐洲的“Mistral”。

美國科技大廠提供的是全球通用的麥當勞,Mistral提供的是歐洲版的肯德基,他們專門為歐洲市場服務,雖然具體怎麼個“歐洲法”,ppt中并沒有提及。

不過,就像法國總統馬克龍曾說:“我們要建立法語資料庫,否則我們将使用帶有盎格魯薩克遜人偏見的模型。”

這一點隻要提出來就能讓許多歐洲人膏潮了。

當你看到如此美好的願景,不禁開始懷疑一切都隻是大餅的時候,Mistral用明确的目标打上一劑強心劑。

他們列出了未來4年裡每一年每個季度的目标。比如到2023年年末,會推出表現超過ChatGPT的模型。或在2024年Q2,要訓練出一個能夠在16GB記憶體的筆記本上跑的AI助手。

并且,他們在ppt中提到,已經在購入訓練所需的硬體,到9月份買1500多張H100。

如果你還有疑慮,那看看我們的團隊吧,稱之為“Mistral六君子”。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這6位創始人,除了三個老同學以外,還包括了Alan AI的CEO和CTO。Alan AI是法國最大的私營科技公司,他們用AI做醫保,估值達到了27億歐元。事實上,Mistral跟Alan AI就在一棟樓裡,說不定一開始的房租都是Alan幫給的。而最後一個Cedric O則是法國前數字事務部長。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在科技圈、政治圈有這樣的頂級人脈,實力夠不夠強大了?

對投資人來說,有希望、有實力還務實的創業團隊很讓人放心,錢自然就花了。

這樣,Mistral在種子輪就拿到了創紀錄的1.05億歐元融資,換算過來就是8.27億人民币。

餅畫的很好的時候,往往會事與願違。但Mistral還真的沒被flag打倒。

他們在2023年9月釋出第一個模型Mistral 7B,參數量隻有7B(70億),但效果超過“所有目前可用的最高達到130億參數的開源模型”。

12月,Mistral釋出了第二個模型Mistral 8x7B。在“大多數基準測試”上的表現優于meta的開源模型 Llama 2 70B,推理速度提高了 6 倍,并且表現與 OpenAI 的 GPT 3.5 相當或優于 OpenAI 的 GPT 3.5。

PPT吹的牛逼真實作了。

2024年4月,公司推出第三款模型Mistral 8x22B,參數量達1760億。

此外,Mistral還推出了開發者平台La Plateforme,開發者可以通過平台API通路開源模型的優化版本Mistral Small、Mistral Large 和 Mistral Embed。其中Large版本在所有通過 API 提供的模型中排名第二,僅次于GPT-4.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Mistral為啥能這麼快崛起,我想這是每一個看到這裡的人都想到的問題。

我沒法從技術層面給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要是可以我就不擱這兒寫稿了),但從Mistral的CEO 門神(Mensch)經曆中能窺探一二。

從讀書到工作再到創業,一條思路貫穿了門神的生涯:提高效率。

在巴黎薩克雷大學讀博期間,他做了一個項目大幅提高了軟體讀取圖像的效率,圖像數量達到百萬級,進而繪制出精确的三維大腦網絡。

到後來,他加入DeepMind團隊,研究大語言模型。2022年,他以主要作者身份釋出了一個名為Chinchilla的模型。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這個項目的研究目的,是看模型大小與模型表現之間到底有什麼關系?

我們今天所了解的AI,模型越大表現越好。這又叫Scaling law,是AI界的金科玉律。引領全球的GPT4足有1.8萬億參數,似乎是這一規律的最好證據。

但GPT-4牛逼的代價是巨大的。

用AI去推理有個特點,就是每生成一個字,AI整個模型都得跑一遍。這帶來的結果,就是越大的模型,生成一個字的成本就越高。

對門神來說,如果Scaling law意味着用1.8萬億參數量的模型隻比1800億參數的模型好上10%,那一味追求大就是不可接受的。

正是出于這樣的理念,他離開了官僚主義盛行的谷歌,建立了Mistral。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時說:“我們想成為世界上資本效率最高的人工智能公司。”

效率,在那7頁ppt中,對投資人而言是成本效益。對門神來說,更像是一種信念。

他厭惡矽谷中盛行的AI宗教化,“我不相信上帝。我是一個堅定的無神論者。是以我不相信 AGI”。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馬斯克多次提及AGI

如果有神的話,對門神來說一定隻有效率之神。

他一開始就清楚,效率低下的超大模型适合财大氣粗的美國同僚,小模型不僅更有成本效益,更适合歐洲市場,也代表了AI發展的另一種趨勢:端側AI。

由于傳統的大模型參數量太大,現在的電腦手機上完全跑不了。是以想要在這些裝置上運作AI就隻能在伺服器計算,然後使用者在雲端通路。

這種方式導緻AI的反應很慢,而且資料在網絡中傳輸也會有安全問題。

如果你想有一個頭腦靈光的AI助手,它就必然需要部署在你的裝置上,這就需要一個足夠優秀的小模型。

此外,老黃最近在台北電腦展上所說:“下一波AI的浪潮是實體AI,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反應速度對機器人極其重要,是以“大腦”必然需要部署在機器人的頭裡而不可能在雲端。端側的小模型一定會乘着這波起飛。

門神還是刁啊。

03:法蘭西的野望

由于寫稿時乳法笑話看得太多,為了喚回對法蘭西的客觀認識,我循環了一下午《馬賽曲》。就像《義勇軍進行曲》一樣,這是一首戰歌。

“公民們,武裝起來。公民們,投入戰鬥。前進前進,用敵人的鮮血,澆灌我們的土地。”

我想起乳法視訊評論區逆風輸出的一條評論:“橫掃歐陸一千年,輸了一場被嘲笑至今。”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是的,革命老區的人們的确有驕傲的資本,他們隻是需要用一場翻身仗讓樂子人閉嘴。

“法國錯過了搜尋引擎、錯過了社交媒體,怎樣才能不錯過AI?”

在AI這場軍備競賽中,Mistral就是法國希望的種子。從上到下,法國盡全力澆灌這來之不易的希望。

法國總統馬克龍不止一次地在多個場合稱Mistral為“法國冠軍”。在接受CNBC采訪時他稱Mistral讓法國在AI領域遙遙領先于歐盟。

法國經濟、财政、工業主權和數字事務部長Bruno Le Maire不僅多次在推特上誇誇:“Mistral表明法國擁有掌握人工智能的所有資産”,還号召家樂福、施耐德、或雷諾等法國傳統大财團給Mistral投資支援。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Mistral的6位創始人中,前任法國數字部長Cedric O赫然在列。

在歐盟讨論的“史詩級法案”《人工智能法案》時,去年6月Cedric帶頭發表了一封包括150 多名高管簽名的公開信,要求歐盟官員修改該法案。

“該法案将“扼殺”Mistral。”

孩子還沒發育起來,一點壞事兒沒幹呢,就不讓幹這幹那的。

就連馬克龍也給站台,說人工智能法案“不是一個好主意”。

其實,這位年輕的法國總統很清楚,Mistral的出現并非偶然,而是他的心血開出的花朵。早在2018年上台時,馬克龍就開啟了國家人工智能戰略: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簡單來說,第一階段是為AI研究提供必需的科研環境和基礎設施:建實驗室、研究所、資助研究項目。目前法國擁有81個AI實驗室,是歐洲擁有最多AI實驗室的國家。

第二階段主要在人才上發力,比如到2024年1月,招募15名世界級的外國科學家。以及在教育上,每年培養和資助至少2000名DUT / 大學 / 專業大學學生,1500名碩士學生和200個的博士項目,未來五年内總共為人工智能配置設定22.2億歐元。

它是“法國2030計劃”中重要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使法國成為未來世界的‘上司者’”。

隻有成為上司者才配得上法蘭西的榮光。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Mistral的橫空出世似乎印證了該戰略的成功,雖然前者的估值(60億美元)仍不及OpenAI的十分之一(860億美元),但在今年的VivaTech上,法國已經宣稱自己是中美後的第三個人工智能中心了。

04:這束榮光不太亮

一個事實,會讓你感到意外。

雖然創始的“六君子”全是地道地道的法國人,雖然他們也吸引了很多歐洲資本,比如法國巴黎銀行,意大利最有錢的阿涅利家族等等,但給他們投資的卻有很多美國資本。

根據“一滴血原則”,法國冠軍Mistral的血統不幹淨了。

他們第一次融資1.05億歐元,領投方就是美國知名風投Lightspeed。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Lightspeed投資的企業

第二次融資的3.85 億歐元中,英偉達和微軟更是讓法國人如鲠在喉。歐盟一直都在搞微軟,現在倒好,自己的希望之星被“污染”了。英國曾經的AI希望DeepMind被谷歌買走的記憶浮上心頭,馬克龍都連忙表示希望Mistral能“獨立發展”。

門神本人對此也很沮喪,他在Le Point采訪時說:“我們本來希望擁有更多的歐洲資本……但他們更願意将資金投入房地産和低風險投資。”

事實如此,歐洲不光是資本保守,平常百姓同樣如此。

根據法國OpinionWay for Universcience調查,對于61%的法國人來說,AI的應用是人類的一場重大技術革命。但對于更多的法國人來說(85%),對其進行監管更加重要。

“史詩級”的《人工智能法案》,是歐洲大多數民意的展現。

但對一個快速發展的技術而言,你想站在浪尖兒就必須孤注一擲,用盡全力,哪裡還有精力去應對監管呢?

OpenAI為了在AI競賽保持領先,奧特曼甚至不惜将核心安全團隊超級對齊(Superalignment)解散,該團隊的上司,OpenAI的重要創始人之一Ilya也離職出走。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第一名都撒丫子跑了,後面的人還扭扭捏捏,你憑什麼能跑過人家啊?

其實,法國想要參與進來沒問題,但想要成為上司者,不是沒可能,隻是可能性為0。

中國被美國在晶片上卡脖子,隻許英偉達賣給我們閹割版的AI晶片,像華為這樣的龍頭企業,甚至一塊晶片都不許賣。

法國人固然沒投降,但從未嘗試過沒晶片用的感覺。

美國人絕對不會接受AI革命果實的旁落,對于真正的敵人,他一定不會手下留情。而今天的法蘭西,還沒到這個層面。

檢視原圖 349K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 這一次,法國沒有投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