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微趣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朕已饬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

1945年8月15日,日本播送天皇的錄音,接受無條件投降,然而,就在一周之前,日本還在叫嚣着要“一億玉碎”以維護“國體”。

在短短一周之内,日本态度為何發生了如此徹底的轉變?

在這一周當中,先是美國在廣島投放原子彈,緊跟着蘇聯出兵東北,随後美國又投下第二顆原子彈,其中到底哪一項,是令日本選擇投降的緻命稻草?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日本叫嚣一億玉碎

1945年4月30日,蘇軍攻入柏林的國會大廈後,希特勒自殺,繼任的德國政府很快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罪惡的法西斯軸心現在隻剩下一個日本了。

在法西斯軸心國當中,日本是根基最為淺薄的一個,資源的匮乏令日本在1940年軸心國對外表現強勢時,實際上就已經無力維持戰争了。

為了不令局面崩潰,日本一方面加大對占領區的掠奪并在國内犧牲民生,一方面冒險發動太平洋戰争,才勉強維持住局面。

然而随着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冒險失敗,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與制海權、制空權盡皆落入美軍手中,靠擴張掠奪而勉力維持的日本經濟便開始迅速走向崩潰。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而在軍事上,日本也早已不存在勝利的可能了。

早在馬裡亞納海戰爆發時,日本空軍中就沒有多少有經驗的飛行員了,而新手飛行員們在飛機本就劣勢的情況下,在空戰當中發揮不出多大的作用。

海軍也在萊特灣海戰後已經不成建制,無法作為一支單獨的戰略力量而存在了。

陸軍稍微好點,因為陸軍對素質的要求沒那麼高,日本人口數量還算多,還有得填補。但是但是經過14年侵華戰争的損耗,戰力也早已經今不如昔。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日本此時都應該是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

然而,日本法西斯分子之頑固不化,卻是出乎了盟軍的意料。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在德國投降之際,太平洋戰場上正在進行沖繩戰役。在德國投降之後,日本非但沒有因為顯然已經徹底無望的前途而放棄抵抗,反而行事更加癫狂。

不僅陸軍繼續負隅頑抗,給美國陸軍造成了慘重的損失,空軍、海軍也在以自殺式襲擊的方式沖擊美國艦隊,令美國海軍官兵的精神瀕臨崩潰,美軍5月底被迫臨陣換将。

原來,日本軍國主義早已認清大勢已去,卻制定了瘋狂的“一億玉碎”計劃,要求全體群眾對盟軍發起自殺式襲擊,不成也要剖腹自盡,以“體面”地結束戰争。

日軍的頑抗令美國大感意外和頭痛,為減少損失,7月,美國與中、英兩國一道,對日本發出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盡快無條件投降,否則“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毀滅”。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然而日本卻依舊不為所動,時任日本首相鈴木在記者招待會上公認宣稱:“這一公告沒有多大價值,不屑一顧,我們堅決将戰争進行到底。”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美蘇接連出手

日本這樣的表态徹底激怒了美國,美國内部開始加緊完善關于進攻日本本土的“沒落計劃”,決意給日本一個狠狠的教訓。

然而,考慮到日軍在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中那種明知必死也不投降的瘋狂,和這種瘋狂給美軍造成的傷亡,美國内部有不少人對于進攻日本本土心存憂慮。

如果按照日軍之前的抵抗水準,進攻日本本土可能會導緻美軍百萬人傷亡,這是美國不願承受的代價。

在這種情況下,不久前成功爆炸的原子彈吸引了美國高層的目光。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盡管投放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必定會造成極大的平民傷亡,導緻許多人都不認同在戰争中使用原子彈,但是在日本平民和美軍士兵的生命之間,美國政府很快做出了選擇。

起初,有人希望在日本較荒蕪的地區投放原子彈,對日本進行威懾,迫使日本投降。

然而,考慮到日本法西斯的頑固性,美國認為,這樣做的結果隻會使日本政府封鎖消息,群眾茫然不知,起不到任何效果,是以最終還是選擇直接将原子彈作為武器使用。

美方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蘇聯、英國方面的認同,于是,在向日本群眾投放過要求暫時離開的警告傳單後,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了第一枚用于實戰的原子彈。

原子彈爆炸之後,廣島頓時成為一片廢墟,日本政府也确實終于感到了恐懼。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他們迅速加緊與蘇聯接觸,希望蘇聯能夠為他們調停,讓日本“體面地停戰”而不是“無條件投降”。

蘇聯方面從日本代表的态度中感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急切,這下蘇聯也着急了。

美國一直對《日蘇中立條約》很不滿,早就在催着蘇聯趕緊對日本宣戰。

但是蘇聯不想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而美國也不得不考慮到蘇聯是歐洲戰場上的主力,最終,在雅爾塔會議上,雙方達成了妥協,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3個月後對日宣戰。

蘇聯方面也對日本陸軍的難纏深有體會,之前的諾門坎戰役,雖說最終蘇聯把日本打怕了,但是蘇聯紅軍的犧牲可一點都不少。是以,蘇聯原本是不打算第一時間就出兵的。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可是現在看來,如果不趕緊出兵,說不定還沒等蘇關聯手,日本就已經投降了,這對蘇聯争取戰後利益非常不利。

于是,8月8日,在見到日本大使佐藤尚武時,還沒等佐藤開口說出自己請求蘇聯調停的籌碼,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就打斷了對方。

莫洛托夫告知佐藤,蘇聯已經加入《波茨坦公告》,日本想要停戰唯有無條件投降,并通知日本,蘇聯将自次日(8月9日)起與日本進入戰争狀态。

在通知之後,蘇聯絲毫不給日本準備的時間,9日零時剛過,蘇軍立即在長達4000多公裡的戰線上,對日本關東軍發起了全面總攻。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美國對蘇聯的小算盤,心裡十厘清楚,為了不讓這“最後一擊”落在蘇聯手上,美國當即決定,把手頭上僅剩的一顆原子彈趕緊給日本送過去。

于是,8月9日,美國不顧當天的天氣并不适宜執行轟炸任務,下令執行原子彈投放任務的509混成大隊出發。

原本,第二顆原子彈的投放目标是小倉的軍火庫,然而由于雲層的阻礙,機組成員在小倉盤旋數圈也未能找準目标,反而被當地防空部隊發現。

由于高射炮的威脅,執行任務的飛行員隻得放棄了原定目标,轉向備用目标——長崎的兵工廠。

長崎的天氣同樣十分糟糕,眼看飛機油料即将耗盡,機長下令轉用雷達瞄準投彈,然而就在這時,投彈手發現雲團間有一道縫隙,從中正好能夠觀察到目标。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經驗豐富的投彈手立刻抓住機會,進行目視投彈,不過,糟糕的瞄準條件最終導緻投彈偏離原定目标2500米之多,落在了兩座兵工廠之間的浦上河流域。

這種偏離對正常轟炸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誤差,然而對原子彈來說,卻不算什麼,在原子彈爆炸之後,整座城市都被波及,兩座兵工廠也都被炸了個粉碎。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日本頑固法西斯分子的瘋狂

在美國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的時候,日本政府其實就慌了。

日本高層對于群眾的性命,其實從來不曾在意,不然他們也不會做出要群眾“一億玉碎”以“捍衛國體”這種瘋狂的決定。

然而,對于自己的命,有不少日本高層還是十分珍稀的。

以前,作為高層,他們都在後方,有最嚴密的安保,要死也肯定是最後死,是以敢于叫嚣“一億玉碎”。

但是原子彈之下“衆生平等”,就算他們躲進掩體裡也逃不過死亡。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當賭注從群眾的性命變成了自己的性命時,雖然仍有部分狂熱法西斯分子主張“甯死不降”,但是天皇和另外一些高層卻慫了。

不過,此時,他們還能夠寄希望于這樣的大殺器成本高、制造難度大,美國說不定隻有這一顆,同時對蘇聯的“調停”抱有期待。

在這種心态下,日本政府還能夠勉強齊心協力,繼續在國内遮掩事實,宣稱廣島是“遭遇隕石降落”,而非如盟軍宣傳的那樣被“新型炸彈”摧毀。

然而,他們等來的卻是蘇聯的參戰和美國的第二顆原子彈,這些人就再也坐不住了。

9日,日本召開禦前會議,會議上,日本外相東鄉茂德等人搶先開口,認為隻要盟軍願意保留天皇政體,日本就可以投降了。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雖然那些狂熱的法西斯分子仍在叫嚣“死戰到底”,但是已經怕了日本天皇迅速表示,自己贊成東鄉的意見。

然而,當日本方面将自己的意願傳達給盟軍之後,卻得到了盟軍“日本沒資格提條件”的回應。

不過,美國給日本留了個口子,沒說要求廢除天皇制,而是表示日本未來政體如何,應該由“日本國民來決定”。

消息傳回日本國内之後,日本天皇與尚存理智的高層一邊絕望,一邊自我安慰,既然沒明說廢除天皇制那就是可以保留,到底還是選擇了投降。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于是,8月14日,盡管内閣中的法西斯頑固分子強烈反對,裕仁天皇依舊宣布要投降,還假惺惺地聲稱:“天皇國體這是我個人的小事,拯救臣民,使日本不再遭塗才是大計。”

天皇已經做出了“聖斷”,大臣們自然隻能遵從,大家一起對着投降的诏書咬文嚼字,最終硬是拟出了一份隻字不提“投降”、“戰敗”的投降诏書。

當然,日本自己不會管這份诏書叫投降诏書,他們的說法是“終戰诏書”。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日本無條件投降

8月15日中午,天皇的錄音通過廣播傳遍了日本全國,這是許多日本國民第一次聽到他們的“現人神”的聲音。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在聽到天皇诏書之後,不少日本群眾恸哭不止,許多軍人無法接受“臣等仍欲死戰而陛下先降”的現實,堅定地認為天皇受到了蒙蔽。

那些最狂熱的軍國主義者更是不甘心,有許多軍隊甚至為此發生了暴動。

然而,這一切都無法改變日本已經不得不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的現實。

9月2日,盟軍在密蘇裡号戰艦上舉辦了受降儀式,日本代表狼狽地在投降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随後,盟軍代表們紛紛在投降書上簽字,當最後一位代表也在紙上落下姓名之後,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興奮地宣布:“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希望世界永久和平。”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更加諷刺的是,被那些狂熱者們以生命來維護的日本天皇,事後被證明是在投降當中表現最為積極的一個。

由于天皇的表現是如此配合,以至于盟軍甚至改變了初衷,沒有如預定那般将裕仁當做特級戰犯來審判,甚至支援他繼續當天皇,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巨大的諷刺。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參考資料

日本侵略這接受投降内幕 高士振 文史春秋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日本投降的決定因素是什麼? 梁爾東 黑龍江檔案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日本無條件投降論述 蔣立峰 日本學刊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最長的一周:投降前,日本如何“垂死掙紮”拒絕承認失敗 海外網

美蘇争功?從一億玉碎到無條件投降,日本态度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