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農民都不願意包産到戶的人絕對不是真正的農民,也不了解南街村

作者:慶雙三農分享

包産到戶,即全稱“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農村已經推行四十餘年了,深受農民群衆的歡迎!毫不誇張的說,對于包産到戶,農民群衆打心眼裡高興!

可是,網絡上總有那麼一些人不顧事實颠倒黑白,說包産到戶農民都不願意。還說,現在農民背井離鄉的人不少并且叫别人去看一看大寨村和南街村。

說農民都不願意包産到戶的人絕對不是真正的農民,也不了解南街村

對于說這種話的人,我隻想說,他絕對不是農民,不了解農民,也不了解當年包産到戶時的農民的真實想法,更不了解現在的大寨村和南街村!

作為農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自主權,能自主安排生産。而包産到戶,就是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意願。不但當年包産到戶時農民歡迎,而且現在農民仍然歡迎!

當年包産到戶的時候,開始是生産隊和大隊的幹部去開會。然後,生産隊和生産大隊的幹部又給社員開會。尤其是經曆過六十年代初,前國家副主席劉少奇倡導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老農民,一聽到又要搞“包産到戶”時,心情異常的高興!就這樣,社員歡欣鼓舞的承包了集體的土地經營。

我經曆了當時的包産到戶,沒有看到一個社員不願意實行包産到戶。

由于包産到戶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群衆的生産積極性,幹活的勁頭大增,是以農民幹活的時間縮短了,勞動效率提高了,糧食産量增加了。

包産到戶的優勢很多,農民既可以種土地又可以不種土地;既可以以種土地為主,也可以以種土地為輔。這樣,農民選擇的空間大了,掙錢的路子更多了,再也不像以前偷偷摸摸的了。

說農民都不願意包産到戶的人絕對不是真正的農民,也不了解南街村

在大集體的時候,是不允許做生意的,否則就要被挂上“投機倒把”的牌子揪鬥!而包産到戶之後,可以正大光明的做生意。把農活幹完後,不是去做小生意,就是去幫别人幹活。這樣,農民掙的錢自然就多。

一些人說包産到戶後農民背井離鄉的人不少,這是事實。但是,卻不能了解成背井離鄉!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農民外出務工是為了多掙錢,而不是為了到外地去讨飯!

如果不包産到戶,農民隻能乖乖的在農村種土地,哪能到外地去掙錢!

任何人也想在家裡睡熱枕頭,哪個人願意去東奔西走?

可是,如果都在家裡睡熱枕頭,天上能掉下錢來嗎?

要知道,在大集體的時候,同樣也有背井離鄉。但是,大集體時候的背井離鄉是受人羨慕的!一般的社員,想背井離鄉還背井離鄉不了!

在大集體的時候,丈夫是勞工在外地工作,妻子是社員在農村生産隊勞動。兩口子一年都難見幾次面,一般過年才團聚幾天。

這是不是背井離鄉?為什麼要背井離鄉?兩口子都在農村當社員不好嗎?為什麼又要一個當勞工,一個當社員?怎麼不能兩全其美?

不了解大集體背井離鄉的家庭的人還以為,那些背井離鄉的人日子過得很苦。可是,那些背井離鄉的家庭數量不多,生活比其他的社員好,其他的社員隻有羨慕的份!

說農民都不願意包産到戶的人絕對不是真正的農民,也不了解南街村

如果那些背井離鄉的家庭不背井離鄉都在農村當社員,他們的日子還能比其他的社員過得好嗎?其他的社員還會羨慕他們嗎?

然而,包産到戶後,農民可以背井離鄉去掙錢了。可是,一些人卻不願意了,滿腹牢騷,希望在農村守着熱枕頭天上就會掉錢!

如今的南街村和大寨村,并不是一些人想像的那麼美好!

如今的南街村,早已褪去了昔日的光環負債累累,靠貸款和國家的扶持過日子。而昔日的南街村,是享受了改革開放的一系列紅利發展起來的,并不是搞集體模式種土地搞起來的。

昔日的南街村,在改革開放後,陸續辦起了多家企業。但是,那些企業的産能落後,不能适應新科技時代的需要而被淘汰。村集體依靠企業賺錢的管道大大減少了,自然無法再現昔日的輝煌,隻有依靠貨款和國家的扶持過日子,空挂着一塊集體的牌子。

而大寨村,在大集體的時候,是國家無償援助樹立起來的典型。這一點,凡是當年當過農村大隊幹部的人非常清楚。

在改革開放後,大寨村落後了,國家又派當年的大隊黨支部書記郭鳳蓮去搞。幾經周折,最後在國家的扶持下勉強度日。

一些人好逸惡勞,妄想不勞而獲。于是,就不顧事實颠倒黑白說瞎話。說包産到戶農民都不願意,說農民外出務工掙錢是背井離鄉,說大寨村和南街村如何如何的好。其目的,就是幻想重回大集體吃大鍋飯,讓勤快人、有頭腦的人也跟着他去過苦日子!

說農民都不願意包産到戶的人絕對不是真正的農民,也不了解南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