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蘇聯對波羅的海和東歐的大規模驅逐行動

作者:星空下的大祥

1941年6月14日,蘇聯在其占領的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以及東歐地區的波蘭和白俄羅斯,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驅逐行動。這次行動史稱“六月遣送”,是蘇聯在二戰期間對當地人口實施的嚴酷政策之一。

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蘇聯對波羅的海和東歐的大規模驅逐行動

蘇聯勞改犯在修築此公路的過程中死亡,故又稱“屍骨之路”

二戰爆發後,蘇聯在1940年吞并了波羅的海三國,并占領了波蘭東部地區,包括今天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部分地區。為了鞏固統治和清除反蘇勢力,蘇聯決定進行大規模驅逐行動。此舉旨在打擊當地的民族主義情緒,消滅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潛在威脅。

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蘇聯對波羅的海和東歐的大規模驅逐行動

蘇聯軍隊

1941年6月14日淩晨,蘇聯内務人民委員部(NKVD)開始了有計劃的大規模驅逐行動。成千上萬的當地居民,包括男人、女人和兒童,被迫離開家園,被押送到西伯利亞和中亞的偏遠地區。這次行動涉及的範圍廣泛,波及面極大,許多人在過程中遭受了極大的痛苦。

波羅的海三國:在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大批知識分子、政治家、軍官和普通市民被捕。許多男人被關押在西伯利亞的勞改營(古拉格),而婦女和兒童則被安置在偏遠的農村地區。

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蘇聯對波羅的海和東歐的大規模驅逐行動

蘇聯的殘暴手段

波蘭和白俄羅斯:在蘇占波蘭東部和白俄羅斯,大量波蘭人和白俄羅斯人被驅逐。被驅逐者中有知識分子、軍官、地主和商人,他們被指控為“反蘇分子”,面臨着嚴酷的命運。

六月遣送對波羅的海三國和東歐地區的人口構成産生了深遠影響。被驅逐的居民在惡劣的環境中生活,許多人因饑餓、疾病和勞役而死亡。據統計,被驅逐者中隻有一半最終得以幸存并傳回家鄉。

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蘇聯對波羅的海和東歐的大規模驅逐行動

勞改犯在蘇聯修建鐵路

這次行動不僅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還對這些地區的社會結構和民族認同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被驅逐的家庭失去了親人,社群被撕裂,傳統文化和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

1941年的六月遣送是蘇聯對東歐和波羅的海地區民族政策的一部分。蘇聯的這一政策旨在通過恐怖手段壓制民族獨立運動,強化中央集權,鞏固對新占領地區的統治。然而,這種暴力驅逐政策不僅未能實作其預期目标,反而激起了更強烈的民族抵抗情緒,進一步加深了蘇聯與這些地區人民之間的對立。

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蘇聯對波羅的海和東歐的大規模驅逐行動

身着蘇聯元帥軍服辦公中的斯大林

在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後,這些被驅逐的民族紛紛重新獲得獨立,并對曆史進行反思和紀念。波羅的海三國每年都會舉行紀念活動,悼念在六月遣送中遭受苦難的同胞,并銘記這段痛苦的曆史。

曆史上的今天:六月遣送—蘇聯對波羅的海和東歐的大規模驅逐行動

蘇聯勞改犯

這是波羅的海國家和東歐國家為何對俄羅斯及蘇聯如此痛恨、不滿、敵意和害怕的重要曆史原因之一。蘇聯的占領和壓迫給這些國家帶來了深重的痛苦和創傷,導緻他們對蘇聯及其繼承者俄羅斯産生了深刻的反感和戒備。

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點贊+分享。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