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溯洄者說

2024-06-18 20:35釋出于湖北

近日,“天才少女”姜萍的故事在全網引發熱議。甚至帶動江蘇漣水中專、漣水文旅以及淮安文旅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或許如任何一個公衆人物的宿命一般,姜萍在近些天也迎來了大量的質疑。有些人翻出了疑似姜萍考試分數的成績,并質疑姜萍為何此前成績并不突出,卻突然在這個競賽中成績驚人;有人質疑在一些宣傳照裡,姜萍的闆書似乎有錯誤;也有人說比賽是開卷的、成績是姜萍作弊的結果等。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當然,也有很多人站出來為姜萍鳴不平,“自己不如人,還往人身上潑髒水”,“見不得别人好”等等,每一句話裡都載滿了憤懑,他們害怕一個努力拼搏,賺取人生資本的小姑娘被流言蜚語擋住了去路,是以想極力為她掃去積在頭頂上的陰翳。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但我們跳脫出來看,那些質疑姜萍能力的人,他們真的隻是單純在挑姜萍闆書中的錯誤嗎?或者,與其說他們質疑姜萍的能力,倒不如說他們質疑的,是“農村、中專、女生”三個符号堆疊到一起,真的會爆發出那麼大的能量,足以擊敗清北、麻省理工的“高材生”和他們代表的“最聰明的腦袋”嗎?

農村孩子,學習成績就該不好?

姜萍火了之後,有一些部落客前往姜萍的家鄉,想要一探究竟,這個17歲的“天才少女”,她的生長環境是什麼樣的。

姜家有兩排小門房,養了幾隻雞。土房磚瓦,甚至因為年代久遠,土房的外皮已出現明顯的裂痕。視訊中姜萍的爸爸歲數看起來比較大,皮膚曬得黝黑,面對鏡頭笑得很拘謹,一看就是典型的老實本分的農民。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姜萍家鄉

就是這樣一個家庭,托舉出全球數學競賽第十二名的數學學霸,也正因為這樣一個家庭,也為姜萍招來了非議——出身農村,家裡也沒有資源和資本,姜萍憑什麼能把數學學得那麼好?

這種質疑的潛台詞是:農村孩子,成績就不該那麼好。

有人會抛出來一串數字作為例證:以北京大學為例,2021年北京大學校本部共錄取農村戶籍學生442人,占内地學生比例僅為15.1%。而且他們可能還會補上一句,其中還有很多是靠針對農村孩子的高校專項計劃進來的,如果純靠裸分,可能能進北大的農村孩子更少。

客觀來說,就學習成績而言,農村孩子整體不如城裡孩子,這是事實。但是,這并非農村孩子生下來就比城裡孩子蠢笨,而是教育資源的懸殊所導緻的結果。

對于孩子成長來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先看家庭,能夠在城市立足的家庭一般都是中産階級,父母具有穩定體面的工作,且具有較高的文化資本。而農村的父母一般文化資本和學曆較低,且家庭的物質積累也比較脆弱,工作不穩定,一般要麼在家種地,或者當手藝人,搞木匠裝潢之類的,要麼進城打工,把孩子丢在家裡。

是以,對于城裡的父母來說,他們知道如何科學育兒,他們也有足夠的經濟和社會資本去為孩子購買課外服務,包括補課以及上興趣班。他們精通教育政策和競賽制度,知道什麼時間點該為孩子幹什麼,他們可以保證自己的每一步都精準踏在孩子關鍵的節點上。

而反觀農村的父母,他們需要整日為家庭的生計忙碌,自己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他們不是不重視家庭教育,而是現實不允許他們長時間留在家裡,為了家裡能夠有物質積累,他們隻能放棄家庭教育,而被迫出去打工。補課對他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花費,更不可能去給孩子報興趣班,他們面對孩子的教育,很多時候都隻能說一句:“你要好好學習,這樣才能夠走出農村,才能夠過好日子”。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對于孩子來說,從小家庭能夠投入的資源、資本對于孩子自身思維能力和慣習的培養至關重要。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幾乎呈現空白。

而學校,作為一個知識的主要輸送場所,教育的主陣地,對孩子的成長成才也起到關鍵作用。城市學校,教育資源比農村孩子的教育資源好太多。就教師資源來說,現在都說老師的學曆水準已經卷到碩士甚至是博士,這種情況隻會出現在城市。而農村,更多的老師隻能依靠國家的定向師範生,而大多的定向師範生執教期限一滿,就會選擇離開鄉鎮學校,進入城市或者縣城學校任教。

對于很多鄉鎮農村的學校,他們的操場還是最簡陋的土路,一到雨天就會變得泥濘不堪。圖書館是空缺的,因為沒有足夠數量的圖書資源。實驗室、電腦這些更是遙不可及,在我們當地鄉鎮中學,資訊技術課隻能三個人共用一台電腦,優質教學資源在鄉鎮學校是極為匮乏的。

放眼城市裡的學校,各種社團輪番登場,學生在午後可以陪着機器狗在操場邊散步,可以在鋪着塑膠跑道和草皮的操場上遙控着無人機升騰飛空,可以在夜晚星星彌漫在夜空時用望遠鏡觀察天體和星宿……這些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或許一切隻能出現在夢中。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落後的情況下,農村孩子隻能拼蠻力,也就是通過瘋狂地利用時間和瘋狂地刷題,來換取突圍的可能。姜萍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我想,除了有一定的天賦外,最最重要的,是她一直努力,一直在拼命鑽研數學的結果。

是以,“農村孩子成績一定不好”,這類言論是對農村學生努力奮鬥的抹殺,是對農村學生的一種歧視,也是一種不公平的看法,它忽視了農村孩子所面對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困境。

學曆,真的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實力嗎?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懷疑姜萍能力,以及挑姜萍闆書錯誤的人,有很多都是來自或畢業于清北等名校的學生。

那與其說他們在質疑姜萍的能力,倒不如說,這是一種高學曆對低學曆的輕視。

中專,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是被教育競争篩掉的孩子的歸宿,那裡的學生至少在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上是非常弱勢的。姜萍的出圈,無疑是給了這種觀念一記響亮的耳光,也讓很多人反思,中專的學生真的很差勁嗎?我們對中專,是不是污名化過重了呢?

而清北,自然是另一個極端,代表着學曆上的絕對成功。那裡的學生一定是最聰明的,最有能力的,思維也是最有深度的。當清北生敗給中專生,他們會覺得這不可能,畢竟學曆懸殊這麼多,中專生不可能這麼厲害,她一定采用了非常的手段,挑刺的人就出現了。

是以,質疑的人其實也隻是想維護所謂高學曆、僞精英的體面。但,當今社會,學曆真的能夠代表一個人的全部能力嗎?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當然,對于很多高學曆的學生來說,或許他們确實比常人有天賦,也總有人說,去清北不是拼命學就能去的,得是努力加天賦。筆者非清北生,無法驗證這個說法的真僞。但對于在學曆上占據優勢的學生來說,學曆能證明的隻是這個人學習成績的好壞,它甚至都無法說明學習能力的高低。

筆者本碩都就讀于武漢大學,不敢說學曆多高,但至少也算是還湊合,我太清楚當今所謂的學霸,其實無非是腦子裡被塞滿了太多的知識,答題模闆和技巧。所謂的高學曆學生,他們也是拿整日浸泡在題海中,打時間仗,“兩耳不聞窗外事”所掙來的分數,如果光有天賦,不努力學習,最後也隻能淪為“傷仲永”,那種又會玩又會學的學生真的太少太少了。

是以,高學曆的學生很多往往“頭重腳輕”,腦子裡看似裝滿了知識和文墨,但腳是懸浮于生活和地面的,是缺乏生活感覺力的。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那些高學曆,高智商的學生有幾個去過菜市場買過菜,又有幾個會做飯呢?

同樣,中專這個學曆确實沒那麼顯眼,但是如果就因為一個學曆就把所有中專生一棍子打死,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一個人的能力不能被一個學曆“釘死”。我再舉個例子,姜萍學的是服裝設計,據她的老師說,姜萍的專業能力也是非常厲害的。姜萍自己也說,服裝設計是自己的Plan A,數學隻是Plan B,即使她沒有在數學方面展露如此高的能力,難道會有人能保證姜萍不會在服裝設計這條路上走得很遠嗎?

是以,不要事事都拿學曆來衡量。不要用資本家篩選勞動力的那套标準去捆綁每一個生活在社會之中的活生生的人。學曆或許能成為“敲門磚”,但絕不會成為“免死金牌”,學曆高的找不到工作的一大把,學曆低的混得風生水起的也大有人在。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我大學畢業論文是調研那些在學校裡拉幫結派的問題學生,在調研完,其實我很有感觸。雖然這些學生是學校裡的越軌者,在學習上也處于劣勢,以後或許在學曆上不會有太大的突破,但是他們有一點讓我羨慕,就是他們是生活在具體的生活中的,他們對生活有極強的感覺力,他們敢愛敢恨,他們更像是鮮活朝氣的學生的樣子。

如果,那些頂着名校光環的“勝利者”繼續拿中專說事,試圖否定姜萍的努力和成績,那我隻好引用一個網友的評論:“僞精英享受着資源踩踏底層罷了”。

女生,一定學不好數理化?

當然,對姜萍的質疑也延伸到了對性别的探讨上。

“一般女孩子數學不好,姜萍的靈魂應該是男孩子。”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男生擅長理科,女生擅長文科成了莫衷一是的定理。好像現實也在支撐着這個想法。理科班男生多,文科班女生多。

男生考好,“男生本來思維就比較活躍”,女生考好,“這個女生一定很努力學習”,仿佛,女生的思維能力就是要比男生弱。有人給這個觀念尋了一個理由,“男生相較于女生活潑好動,思維也會更靈活些,是以更适合理科。女生心思細膩,是以更适合文科。”

這種給學科賦予性别氣質的觀念盛行,也導緻了選文科的男生或許要遭受一些異樣的眼光。因為筆者是文科男生,是以深有體會。

但,“男生擅長理科,女生擅長文科”這種觀念為什麼會存在?女生,真的學不好數理化嗎?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一篇發表在《Nature》上的論文,從多個角度比較了500多名兒童的數學認知差異。結果顯示,男女之間的數學認知能力,沒有顯著差異。是以,人們所謂的“男孩比女生更擅長理科”并沒有得到科學的支撐。

是以,“男生擅長理科,女生擅長文科”隻是很多成年人的刻闆印象,在孩子身上的投射。通俗來說,有一些男生選擇理科,可能不是因為擅長或喜歡,而是因為受“文科是女生該選的”觀念的影響。

那些把孩子的天性嫁接到學科上面,并賦予學科一種性别氣質,傷害和限制的,隻能是原本有無限可能的孩子們。

而且,誰說女生就該心思細膩,溫柔,内向,安靜,就隻能在文科領域有所建樹。這些所謂女性的性别氣質,是在女性的成長過程中,被社會所規訓、被傳統性别刻闆印象所強硬地打造出來的。

正如哲學家波伏瓦指出的:一個人并非生下來就是“女人”,而是逐漸長成了“女人”。

“女性成長境遇中的每一個因素,合謀限制了她們,讓她們變得平庸不堪,但原因并不是她們天生就低人一等,而是她們慢慢學着變得被動、自我懷疑和過分熱衷取悅他人”。

如果受性别所限,不允許兒童自由探索人生可能的話,那麼無論是哪種性别,都會飽受其害。

是以,不要再給自己的孩子灌輸“女生學不好數理化”此類的觀念,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意願,尊重每一個截然不同的個體,尊重他和她的才能、天賦和努力。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希望質疑姜萍的聲音能夠少一些再少一些,這既是尊重她的努力,也是尊重我們自己。

(歡迎關注“溯洄者說”!)

檢視原圖 373K

  •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 姜萍能力遭質疑的背後,農村孩子就該上不了好大學?女生就該學不好理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