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卷這把刀,砍向一線員工

作者:AutoReport汽車産經
内卷這把刀,砍向一線員工

撰文|楊光編輯|于傑出品|汽車産經

63歲的曾慶洪急了。

這位掌管着廣汽近10萬員工的董事長在一次活動上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不滿,幾乎是帶着滿腔怒火朝着台下說道:

“企業的目的是什麼?是盈利,而盈利又是為了什麼,是為社會做貢獻,交稅和提供就業崗位。但現在呢?都在裁員,包括廣汽也裁了不少。”

盡管最後那句在後來的官方報道中被删去,但事實上包括廣汽在内的諸多車企,還是無法掩蓋今年以來深陷停工潮與裁員潮的真實作狀,即便你是通用、大衆、本田這樣的海外巨頭,也不例外。

在各家大打價格戰卻效果甚微的背景之下,一線員工最終扛下了所有,成為了最先被“針對”的對象。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一季度汽車行業裁員潮所波及的人數就已超過3萬。

而即便沒有被裁,内卷下企業的不少騷操作也層出不窮,比如甯德時代的896工作制(早8晚9每周工作6天)就在近期引發巨大争議。

用一位基層員工的話講,形勢好的時候可以溫暖如家,形勢一旦轉惡,車企的有些做法則令人寒心至極。

不少一線勞工,被逼上絕路。

NO.1

[ 裁員潮下的車市衆生相 ]

得知自己被列入不續約名單後,在廣汽本田工作剛滿三年的阿甘(化名)并沒有時間調整情緒,而是趕緊在網上投出了數份履歷,剛剛當上爹的他不能沒有收入。

他說自己其實算幸運的,因為成功躲過了去年的那波裁員。

2023年由于銷量連年下滑,廣汽本田解聘了大約900名員工,其中大部分是勞務派遣人員。一位老員工告訴他,這是公司成立25年來第一次如此大範圍的裁員。

内卷這把刀,砍向一線員工

今年5月,按照多家媒體的報道,廣汽本田将再次裁員約1700人,這一數字更是占到公司總人數的14%。

而另一邊,東風本田的員工也在焦急等待着命運的審判。

盡管還沒有下發任何正式的裁員通知,但公司今年以來歇歇停停的狀态還是讓許多員工倍感焦慮與煎熬,尤其是端午假期後三大工廠的集體停工,在不少員工看來并不是一個好的信号。

據悉,東風本田已經從6月11号開始對部分三年合同期滿的員工進行約談并做不續約處理。

一位老員工感慨,“(裁員)是遲早的事,銷量已經不大可能上去了,現在養這麼多人公司也頂不住。”

5月中旬,一汽-大衆一則内部通知被曝光,通知寫道:“一汽-大衆正處于最後的也是唯一的轉型視窗期,除了背水一戰我們無路可走,唯有萬衆一心向死而生”。

随後一汽-大衆佛山分公司開啟人員優化,由于仍有700多人難以繼續安排工作,最終在勞動合同期滿人員内,績效排名較後的565人被免職,并按相關法律規定給予了一定的經濟補償。

據了解,由于這是佛山分公司自經營以來首次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裁員”行為,最後甚至還動用了當地政府資源給予了相關工作上的支援。

再之前的4月15日,特斯拉CEO馬斯克釋出全員信稱,公司将在全球範圍内裁員10%,由此将涉及超過1.4萬名員工。

除了裁員,停産也是不少車企的寫照。

據媒體爆料,上汽通用計劃趁高溫假讓生産線員工多放假2-3月,盡管前者已做了辟謠,但考慮到前五個月累計銷量19.9萬同比下滑44.25%的成績單,以及四大生産基地合計190萬的産能。顯然,上汽通用這個産能使用率并不夠高。

而就在日前,岚圖旗下全新SUV将改在東風日産雲峰工廠生産,該工廠原本是東風日産純電車型Ariya的專屬生産基地,但鑒于Ariya的銷量不佳,将産能轉給集團内的兄弟機關,也不失為另一種“自救”。

NO.2

[ 那些五花八門與亂七八糟 ]

在這波裁員浪潮中,即便是新勢力陣營的一哥理想也沒能幸免。

五一假期過後,理想汽車便以“降本增效”為由開啟了人員優化,涉及員勞工數超過5600人,補償标準為“N+1”。

内卷這把刀,砍向一線員工

由于人數過多,有媒體報道稱理想為了防範員工可能做出的過激反應,甚至還加強了總部門前的安保措施。

然而有意思的是,僅僅一個月後,理想又開始召回部分關鍵崗位的被裁人員。

據悉,由于此前的大裁員影響到了新産品的測試開發,是以已有部分研發人員陸續重返崗位,然而這些員工不再享有之前協商的賠償金,他們的合同則被直接延續,同時無須再經曆試用期等流程。

聽說過員工搶着要求被裁的情況嗎?這一幕便發生在了廣本身上,因為補償實在給的太多了。

由于廣本為離職員工提供了“N+2+1.8”的補償方案,這也吸引了衆多老員工的踴躍報名,不少人希望借此機會拿到數十萬的賠償金進而提早”退休”。

相比于明着說裁員的,一些企業暗地裡的騷操作則令員工感到不快。

今年5月,數百名Cariad中國員工收到了一封來自公司HR部門發出的内部郵件,而郵件中竟包含了兩道程式設計測試題。

不少員工認為,表面上這看似是在摸底公司員工的研發程式設計能力,實則是在為裁員做着前期準備。

因為一份來自大衆汽車集團釋出的内部檔案顯示,大衆正為旗下所有公司設立一項名為“KI 10”的績效項目,旨在三年内将固定成本和人員成本降低20%。

當然也有逆勢招人的。

為了實作單月傳遞量過萬的目标,日前小米汽車宣布将開啟雙班生産模式,為此小米也正在大量招聘勞工,并開出了月薪過萬,全年13薪的豐厚待遇。

此外,剛剛釋出第二品牌樂道的蔚來,以及近期勢頭不錯的吉利等,也都紛紛開啟了招人模式。

NO.3

[ 寫在最後 ]

價格降了,政策出了,車展也開了,但銷量卻沒見多大起色。

今年1-5月國内乘用車市場增速僅為3.9%,用一位資深媒體人的話講,當一衆車企使出渾身解數都沒法擷取突破性增長時,一線員工終于變成了被搏殺的對象。

“企業可以卷,但人也要生活。”

當行業問題衍變成了社會問題,我們不妨扪心自問,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

内卷這把刀,砍向一線員工
内卷這把刀,砍向一線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