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設一流的财會監督體系,這麼做!

作者:用友BIP

随着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财會監督工作面臨着新的挑戰和要求。202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财會監督工作的意見》中明确提出要健全财會監督體系,完善工作機制,提升财會監督效能,促進财會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這一政策的出台,為企業财會監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年5月21日,國務院《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處分條例》的出台,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貫穿始終。加強國有企業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強化全面監督,對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國資國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至關重要。

在這一背景下,企業需要高度重視财會監督工作的體系化建設,建立健全監督體系和工作機制,完善财務管理制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統籌推進資訊化建設。《意見》中明确提出深化“網際網路+監督”,充分運用大資料和資訊化手段,切實提升監管效能,分級分類完善财會監督資料庫,推進财會監督資料彙聚融合和共享共用,建構财會領域重大風險識别預警機制。同時,企業運用數智化技術實作動态監督和嚴格管理,由事後監督向“穿透式”監管轉變,持續強化内部控制措施和優化風險管理體系。

一、數智融合強化财會監督落地執行

在加強财會監督工作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建構一個科學的監督管理架構。這包括建立監督管理委員會,明确财務及内部審計部門等組織機構的監督職責和流程,完善監督管理的制度體系,制定詳細的監督計劃和标準,確定監督工作的有序開展。

強化企業财會監督管理的“四梁八柱”,以法律法規遵守、内部控制制度、風險管理機制、監督執行與回報為指導,健全财務報告、預算管理、資金管理、成本控制、合規性檢查、内部審計、資訊披露和人員教育訓練的管理機制,建立财會監督的組織上司、管理制度、人才隊伍、資訊化建設四項保障措施(見圖1)。

建設一流的财會監督體系,這麼做!

圖1:财會監督管理的“四梁八柱”

企業将數智技術與财會監督工作深度融合,是提高财會監督效率和效果的關鍵。利用分析名額模型,識别經營活動中的問題和潛在風險,評估業務活動的健康狀況。監測經營活動過程中的關鍵風險點,通過門檻值比較而發出警示,預警潛在風險和預測未來趨勢。進一步将控制名額嵌入業财系統中,控制關鍵過程、確定業務合規、改進任務跟蹤,不斷提高财務管理水準和防範财務風險。

在融合數智技術推進财會監督執行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三貫通”,即:

業務貫通:確定财會監督活動與企業的各項業務和流程緊密相連,形成統一、協調和高效的監督體系。提高監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確定監督活動能夠覆寫到企業營運的各個方面,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

系統貫通:實作不同資訊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確定資料和流程在各個系統間能夠無縫對接和流轉。這樣的貫通可以提高監督效率、確定資料一緻性、加強風險協同控制,并促進決策制定。

資料貫通:資料采集的品質是確定監督活動有效性的關鍵因素之一。統一資料标準、高品質的資料采集可以為監督提供準确、及時和完整的資訊,進而幫助企業做出更好的決策并有效管理風險。

大資料和人工智能技術在财會監督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使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企業可以自動識别管理人員的行為資料,快速發現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和改進點。基于資料挖掘技術,深入分析管理人員的行為和表現,及時發掘問題,進而保障管理的精準性和針對性。通過資料可視化、智能分析技術,直覺展示資料趨勢和規律,為決策者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同時,數智化平台可以嚴格控制資料的使用範圍和權限,確定資訊的安全性和保密要求。

二、數智賦能建設一流财會監督體系

建構一流的财會監督管理體系,需要從數智化的角度出發,進行全面的規劃和設計,建立起各類監督主體橫向協同,集團與各級公司縱向關聯,财會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工作機制,在規範财務管理、提高會計資訊品質、維護财經紀律和市場經濟秩序等方面發揮重要保障作用。

深化财會監督管理過程需要通過結構化的方法來識别、評估和應對組織面臨的風險,確定風險管理的連續性和有效性。數智化的監督管理體系需要對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監督,建立統一的資料平台和關鍵風險名額,實作資料的內建和共享,開發智能分析工具,提高監督的準确性和效率。建立風險管理和控制機制,将風險控制措施嵌入業務處理流程中,及時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風險管理循環的建構是數智化财會監督體系的核心,我們采用目标Objectives、流程Processes、風險Risks、控制Controls、行動計劃ActionPlans的方法論來指導建立财會監督體系的“雙循環”管理機制(見圖2)。通過這一機制,企業可以及時發現和處理各種風險,減少損失和影響。

建設一流的财會監督體系,這麼做!

圖2:數智化财會監督管理體系

建構風險識别與評估循環,分為以流程為基礎的方法和以風險分類為基礎的方法,通過自評方案、風險與控制措施的識别與評估、行動方案的制定、行動方案的執行和監督、彙總報告五步法及時發現、評估和監控跟蹤财務風險。重點是對關鍵風險名額進行各級機構、各個業務條線的分級分類,建立風險名額定量評分卡和制作風險監控報表。

建構風險控制與改進循環,需要建立一套回報循環和任務跟蹤機制,對發現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和持續改進,并不斷優化和完善監督流程和方法,利用數智技術全面防範關鍵風險。通過定義資料來源、進行資料采集、對經營活動事前事中控制與改進、加強資料監督回報和資料報告輸出,不斷強化業務場景中的風險控制能力。提高預算管理監督、财務核算監督、費用管理監督、資金管理監督、稅務合規監督的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水準,實作對業務活動的實時監控和分析。以合同風險管理為主線貫穿采購到付款、銷售到收款的全流程,業務發生全過程自動規則校驗,保障“發生即合規”。

建立關鍵風險名額引導流程合規的數智化财會監督能力:利用大資料和人工智能技術,加強貫通全流程的合規管理,預防和發現潛在的違規行為。對業财資料進行收集、存儲和分析,準确地識别和評估風險,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提高監督的準确性和效率,通過整改流程閉環管理引導流程合規管控(見圖3)。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幫助企業實作監督流程的自動化,減少人工幹預,降低錯誤和風險。

建設一流的财會監督體系,這麼做!

圖3:關鍵風險名額引導流程合規管控

建立覆寫全業務端到端合規管控的數智化财會監督能力:覆寫全業務閉環線上流程,反映真實的經濟行為,建立風險監督規則庫,将會計法規、企業規章制度、專項規定、合同、預算等梳理成規則,并内嵌到系統中。明确流程責權,并将合規規則内嵌到系統上流程的各個環節中,保障業務發生即“合規”。在采購到付款流程中和銷售到收款流程中,将客商風險畫像、采購/銷售管理辦法、合同條款、采購預算/費用預算、内控檔案、财務管理制度、資金管理制度等制度辦法中關鍵風險名額融入監督模型,通過資料算法識别流程中的關鍵風險點,并予以風險預警和流程控制。例如:關聯采購合同實作付款風險管控,财務人員在支出稽核時,系統自動判斷是否達到付款條件、是否符合合同約定的付款計劃、是否收到足額發票。将資金計劃控制點前移至付款發起環節,幫助财務人員降低稽核難度。合同管理中心為業務人員、财務人員提供業财法實時、全方位的合同資料,規避不合規業務付款。

建立貫通業财防範财務舞弊的數智化财會監督能力:财務舞弊中常見的是偷逃或騙取稅款、迎合市場預期或特定監管要求、牟取以财務業績為基礎的報酬最大化而進行的收入舞弊行為。收入舞弊可進一步分為會計操縱和交易造假兩種類型,交易造假型收入舞弊更具隐蔽性,更容易引發審計失敗。從舞弊方法來說有無資金流收入舞弊、體内資金體外回流收入舞弊、僞造銀行存款收入舞弊、并購調節業績的收入舞弊等。企業利用數智化技術,基于專家經驗與異常特征聚類分類,梳理和分析不同類型收入舞弊操縱手法的異常風險特征和應對舉措,将風險控制措施植入合同和業财履約過程中。

建立全方位虛假貿易排查和預警的數智化财會監督能力:通過異常特征識别模型發現關鍵風險點有效防範企業虛假貿易行為,從采購、銷售和稅務中擷取資料,并在資料中台進行資料沉澱,通過大資料和智能AI集合風險名額模型等能力,基于交易過程全鍊路對融資性貿易、空轉走單和虛構交易進行風險模型定義,利用智慧算法提高對虛假貿易上下遊關系的有效識别,将風險前置嵌入貿易全鍊條環節中,在合同、訂單、發票、結算等業務中進行異常攔截或預警,并在事後對虛假貿易進行風險分析和整改,切實提升虛假貿易監控的智慧化能力。

建立有效預防和預警管理人員違規的數智化财會監督能力:利用“oneID”技術體系有效預防和預警管理人員違規行為。建立全面的資料收集體系,包括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記錄、财務資料、業務資料、業績資料、輿情資訊、舉報資訊等。整合外部資料資源,如政府公開資料、行業資料等。基于“oneID”技術體系建構管理人員的識别ID,實作各管道資料的融合和打通,形成完整的工作行為資料集。建立管理人員對項目管理及審批動作的關聯模型,如:返傭與項目、審批人員、審批時間等因素的多元關系,通過對清洗和預處理後的資料進行深入探索和分析,包括關聯分析、聚類分析、分類預測等,據管理人員的曆史行為和目前狀态,預測其未來可能發生的違規行為。通過多個模型的權重計算,發現管理人員違規行為并預觸發警,提醒監管部門進行核查,實作真正的資料驅動業務、驅動管理。

建立數智化财會監督管理體系,還需要從關鍵業務場景角度入手,建立全面的數智化财會監督和風險管控能力,提高重大風險的識别預警能力和促進不合規事件下降。

關鍵業務場景1:預算管理監督

預算管理監督是確定企業财務健康和戰略目标達成的重要環節,需要內建各個部門的預算資料,確定資料的一緻性和透明度,便于監督和分析。從時間、公司、部門、項目等多個次元實時跟蹤預算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偏差并采取相應措施。利用預算控制中台執行預算控制,如自動拒絕超出預算的支出請求,對風險名額及時提醒、及時糾偏,真正做到“有預算不超支,無預算不開支”。定期生成内部預算執行報告,為企業提供預算健康度診斷報告。

關鍵業務場景2:财務核算監督

财務核算監督是確定企業會計資訊準确性和合規性的關鍵,通過制定統一的核算标準和規則,通過财務系統強制執行,保證核算的一緻性。加強财務核算處理的内部控制,確定核算流程符合會計準則和相關法規要求,通過電子會計檔案實施對會計資料的“來源可靠、程式規範、要素合規”監督檢查。利用資料分析技術,監測和分析交易資料,快速發現異常交易或潛在的會計錯誤。記錄核算過程中的所有關鍵操作和決策,為審計提供詳細的跟蹤資訊。確定财務報表的編制符合會計準則,資料準确無誤。使用數智化報告工具,快速生成财務報告,分析疑似舞弊的相關成因。

關鍵業務場景3:費用管理監督

費用管理監督是確定企業成本控制和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根據企業預算管理需求,通過數智化工具設定合理的費用預算,接入商旅平台,實作費用申請、商旅預定、差标控制、預算控制、審批流程的自動化,減少紙質審批流程,提高業務效率。利用數智化系統實時監控費用支出情況,及時發現超預算或異常費用。對費用資料進行深入分析,追蹤每一筆費用的來源和去向,確定費用的透明性,利用機器學習算法檢測異常費用模式,快速識别潛在的不合規支出。

關鍵業務場景4:資金管理監督

資金管理監督是確定企業資金安全、流動性和效益最大化的關鍵環節,數智化技術的應用可以提升資金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對所有銀行賬戶進行集中管理,實作賬戶開立、交易支付和收款的過程實時監控,確定交易安全和及時到賬。監測企業現金流入和流出,利用數智化工具進行資金預測,結合預算管理合理安排資金使用,確定資金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将資金風險規則監測名額嵌入業務過程,快速發現異常交易和潛在風險,進行風險控制和提級審批。

關鍵業務場景5:稅務合規監督

稅務合規監督是確定企業遵守稅法規定、正确計算和及時繳納稅款。企業需要實時跟蹤稅法變化,及時更新企業的稅務政策和流程,實施電子發票系統,確定所有交易的稅務合規性,并簡化發票管理流程。利用稅務風險管理平台,對資料進行實時分析,促進财務、銷售、采購等部門之間的稅務協調,監控稅務風險和異常情況,確定申報的準确性和及時性。應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提高稅務合規監督的智能化水準,定期進行稅務風險評估,識别潛在的合規問題。

關鍵業務場景6:合同風險管理

合同風險管理是企業法律風險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對合同的準備、起草、審批、簽署、履行到終結評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合同數智化平台利用AI技術輔助合同的起草,并智能比對合同模闆,降低合同風險和加快流程效率。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自動識别合同中的風險條款,進行風險評估和審查。對合同的不同版本進行智能比對,快速識别差異,確定合同的一緻性和準确性。實時監控合同履行情況,對即将到期或違約的合同進行預警,確定合同按時履行。在保障合同資料的安全,遵守資料隐私法規的同時,支援合同的合規性檢查,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企業需要持續推進“網際網路+監督”工作,建立數智化财會監督管理平台強化數字監督、智慧監督,充分利用大資料、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資訊技術,開展會計資訊監測預警分析、财務造假挖掘識别和舞弊追蹤溯源等大資料分析,不斷提升财會監督的前瞻性、時效性和精準度。

三、數智化财會監督平台建設的關鍵要點

數智化财會監督平台的建設是實作财會監督現代化管理的關鍵步驟,它涉及到多個方面的考量和實施要點。

  1. 進行财會監督管理頂層設計

    健全企業财會監督相關制度要求;

    建立财會監督組織,明确權責;

    完善财會監督工作機制;

    提高财會監督人員能力素質;

    繪制财會監督數智化藍圖。

  2. 完善企業業财數智化平台

    建設或完善費控服務子產品,實作費用支援全流程線上化管理;

    建設或完善“核算-報表-電子會計檔案”資訊化管理,使會計核算标準規範,會計資料真實可查;

    建設或完善資金管理子產品,使資金的每一筆支出透明可控;

    建設或完善稅務管理子產品,使稅務業務線上化、稅務風險可控;

    建設或完善全面預算資訊化平台,實作預算績效管理,強化預算限制;

    建設或完善合同管理系統,監控合同履約過程風險。

  3. 拉通業财管理全鍊路資料

    過技術手段實作業務與财務系統融合、流程融合、資料融合,使财務管理深入到業務活動前端,為監督提供全面的資料支援,把握業财流程的關鍵控制點和潛在風險點,降低營運風險。

  4. 建構集團級财會監督數智化平台

    通過建構集團級财會監督數智化平台,借助于數智技術,實作流程級合規規則自動執行,資料級預警名額自動監控,建構“事前-事中-事後”全方位财會監督。

結語:

财會監督管理體系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企業需要不斷地推動财務數智化平台的完善,拉通業财管理全鍊路資料,進行财會監督模型的實踐和名額的調整,持續加強和疊代優化。通過實施上述政策,企業可以有效地提升财會監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保障企業的穩健發展和持續競争力。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财會監督工作的意見》
  2. 國務院:《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處分條例》
  3.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貫穿始終》,發表于2024年。
  4. 觀點 |楊瑞金:發揮财會監督機制作用推進會計誠信體系建設,發表與2022年。
  5. 葉欽華,黃世忠:《交易造假型收入舞弊的手法及應對》,發表于《中國注冊會計師》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