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作者:報君知史
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前言

1840年鴉片戰争,是百年屈辱史的起點,腐朽衰微的清政府給列強留下了軟弱可欺的印象。

哪怕後來新中國成立了,它們也缺乏應有的尊重。

不僅如此,它們還“讨厭”中國,屢屢抹黑、孤立、打壓。

隻有少數“有識之士”認識到,中國遲早會洗刷過去的恥辱,各國應審慎對待同中國的關系。

“讨厭”的背後,蘊藏着怎樣的深層意味?布熱津斯基對中國又有何看法?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一 、戰争掀開了恥辱史的序幕

18世紀60年代,英國經曆了工業革命,并且在19世紀初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

然而它在同清政府的貿易中,處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中國的“茶絲瓷”在歐洲國家十分暢銷,可是英國的工業制品卻難以進入中國市場,一方面是群眾接受度不高,另一方面是清政府拒絕與英國進行貿易。

這直接導緻英國面臨着巨大的貿易逆差,大量白銀流入中國。

不僅如此,英國當時已經實施金本位,清政府卻直接收白銀。

于是想從中國購入“茶絲瓷”等貨物,英國還得先去找其他歐洲國家“換銀子”。

一來一去英國人感覺自己承擔了不少損失,于是開始想辦法扭轉這種不利局面。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首先,英國嘗試從外交途徑展開交涉,隻不過清政府讓他們吃了閉門羹。

不肯死心的英國人想到了一種更卑劣的手段:向中國出賣鴉片擷取利潤。

盡管卑劣,但是英國人的确達到了目的,他們每年能借此獲得六百萬兩白銀。

眼看着财政逐漸枯竭,清政府開始自救,在1821~1834年間先後頒布八次禁令,試圖禁止鴉片,林則徐“虎門銷煙”就是在這一基礎上展開的。

政府與群眾同心協力,針對鴉片的禁令很快取得了成效,然而英國自恃軍事實力強悍,根本不把清政府放在眼裡。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1839年蓄意謀劃“林維喜”案挑起争端,後來更是裝都不願裝了,直接試圖以槍炮打開“中國貿易的大門”。

彼時,清政府的軍隊數量還是相當可觀的,光是八旗兵就有二十多萬人,算上綠營兵,軍隊總人數逼近九十萬大關。

反觀英國出動的遠征軍,海陸軍加起來不過兩萬人,人數比45:1,清政府一開始沒想過自己會輸。

然而,科技和觀念的雙重落後,最終導緻了清政府的慘敗。

就連被譽作名将的楊芳,面對英軍的堅船利炮也有些不知所措,後來更是聽取荒唐建議用“馬桶”迎敵,被釘在了恥辱柱上,最終這件事以清政府割地賠款告終。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這場戰争的影響是災難性的,它讓列強看出了清政府的外強中幹。

彼時工業蓬勃發展的可不隻是英國,法國、美國乃至于俄國都在其列,既然清政府如此好欺負,它們自然也要來“分一杯羹”。

1858年,英法聯軍齊聚大沽口,吓得直隸總督望風而逃;

1900年,總人數不到兩萬的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城,十幾萬清軍和幾十萬義和團拳民,也擋不住馬克沁機槍的火舌……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有句話說得好,軍事失敗就像瘟疫一樣會傳開,清政府不隻在陸戰中輸得一塌糊塗,海戰也一敗塗地。

号稱“亞洲最強”的北洋水師直接在甲午中日戰争中全軍覆沒,清政府無力抗争,隻能含辱簽下一份又一份不平等條約。

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無能的清政府,可中華民族的厄運并沒有就此終結。

九一八事變中,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北淪陷,日本侵略野心空前膨脹,七七事變後京津滬淪陷,南京遭到了大屠殺……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可以說,那過去百年的曆史浸潤着國人的鮮血和淚珠。

它是一部屈辱史,它也向我們展示了軍事上一旦形成落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怎樣的緻命威脅。

此後新中國成立,勤勤懇懇一路發展,就是為了不讓這種悲劇重演。

然而,過去扮演着“劊子手”這一角色的西方國家,這時候又自覺代入了“打壓者”的角色,極力排擠、孤立、遏制中國。

甚至仿佛在一時間營造出了“所有西方國家都讨厭中國”的局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二 、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其實,與其說是西方國家“讨厭”中國,不如說它們“畏懼”中國。

過去百年屈辱史給中國人帶來了怎樣的苦痛,西方國家心知肚明,它們自知手上沾染了太多鮮血與泥濘,自然擔心中國崛起後去找它們“秋後算賬”。

2012年哈佛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給西方國家打壓遏制中國提供了一塊“遮羞布”——

從千年前的城邦沖突到今天的列強争霸,新興大國必然會挑戰老牌大國地位,走上“國強必霸”的道路。

既然大家遲早争鬥一番,我打壓你怎麼了?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翻閱西方近代史,我們會發現這個說法是有立足之地的。

17世紀一度稱霸的“海上馬車夫”,最終變成了破碎的郁金香泡沫;

19世紀奪得了無數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國,最終也被美國反超,迎來了屬于自己的“蘇伊士時刻”;

還有德國、日本,崛起後就想着征服世界,最終掀起了兩場世界大戰,造成了無數人的悲劇命運;

曾經與美國分庭抗禮的蘇聯,也在争霸的道路上分崩離析,在20世紀末迎來解體……

“國強則霸”,這似乎是一個無法證僞的命題,也令美西方國家有了公然打壓、遏制中國的借口。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然而,這一套其實并不适用于中國,就像土耳其退役上校薩瓦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得那樣:

“諸多西方國家為什麼不信任中國?其實是因為它們自身就不值得信賴。”

用大陸的一句老話來說,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西方國家自己無法擺脫“國強則霸”的詛咒,就試圖給中國也安上這個名頭。

實際上這是十分荒謬的,因為“國強則霸”并不是曆史的規律,“國霸則衰”才是!

任何國家試圖稱霸,搞霸權主義,都會遭到世界人民的共同抵制,最終難免走向衰亡的命運。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就拿今天的美國來說,它試圖在中俄間搞雙重遏制,就已經惹得“天怒人怨”,而且承擔着極大的壓力。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曾經在自己的著作中發出警告,稱對美國來說未來最大的風險或許就是中國、伊朗及俄羅斯結盟。

而且他還指出,促成這三者結盟的或許不是意識形态,反倒是共同秉承的“反霸主義”。

如今看來,布熱津斯基“一語成谶”。

美國這些年昏招頻出,不僅一步步擴大了伊朗的影響力、促成了中國俄羅斯的緊密合作,而且自身也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廣泛質疑與诟病。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先說伊朗,美國發起伊拉克戰争,給它解決了薩達姆政權這個肘腋之患;

此後又開始推行大衆的民主計劃,導緻了伊拉克什葉派的上台,促成了伊朗與伊拉克的“聯通”。

某種程度上來說,盤活了伊朗的處境。

再說中國和俄羅斯,早年間油氣價格瘋漲,對當時的大陸來說不太友好。

部分人推測,這也是美西方國家炒高油價的其中一個原因,當時它們打的是“一石二鳥”的主意,既想賺取财富又想延緩中國發展腳步。

誰曾想,這非但沒能遏制住經濟迅速複蘇的中國,還反過來給依賴油氣組合的俄羅斯和伊朗提供了條件。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最關鍵的是,美國近年來依舊在犯錯,就拿目前對中俄的打壓遏制來說,正在把美國推向反向孤立的深淵!

我們還是希望,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能夠聽從布熱津斯基留下的警告,審慎看待與中國的關系。

客觀認識到中國崛起不可阻擋這一事實,不要再惡意抹黑中國或是宣揚“中國威脅論”,破壞與中國的關系。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三 、布熱津斯基的轉變與告誡

毫無疑問,布熱津斯基是一名智者,而且他是“懂”中國的。

他是第13位被大陸冠以“老朋友”稱号的美國官員,在促進中美關系這方面,布熱津斯基的貢獻不遜于任何人。

不過,他一開始也不看好中美關系。

那是20世紀60年代初的事情,那時候的布熱津斯基,對中國缺乏了解,認為中國和蘇聯關系緊密,甚至可以“綁在一起來看待”。

是以,他并不支援美國與中國密切來往,認為這“得不償失”——

既無法讓中國成為美國的盟友,又容易讓東南亞國家産生誤解,讓它們誤以為美國“抛棄了它們,選擇了中國”。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古巴飛彈危機之際,布熱津斯基的觀點都沒有發生改變,當時他甚至還是越戰的支援者之一。

然而随着國際形勢逐漸發生變化,他對中國的了解程度也日益加深,他的觀點從20世紀70年代起,逐漸發生了轉變。

布熱津斯基提出,在未來一段時間裡中國會借鑒其他國家經驗開展現代化程序。

而這也意味來自意識形态的桎梏可能會被打開,中國會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複蘇與崛起”是難以抵擋的,中國會洗刷過去的恥辱。

當察覺到中日有意加強合作,布熱津斯基愈發确信美國有必要同中國改善關系。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今天的我們提到“中美破冰”,想到的往往是尼克松和基辛格,殊不知布熱津斯基也是這一觀念的有力支援者。

有趣的是,布熱津斯基對基辛格其實意見頗多。

一來兩人在“安全助理”這個崗位上是競争對手,難免“相輕”;二來他也的确看不上基辛格施行的一系列戰略。

唯獨在“對華政策”這一點上,他抱着認可的态度。

不僅如此,布熱津斯基甚至認為他們過于“保守”了。

他本人一開始主張“輸送技術”“軍事援助”這些事在正式建交之前就可以幹,不過後來他也意識到這太難了,還是要有建交作為基礎。

1976年如願上崗後,布熱津斯基在對華問題上的态度依舊沒有轉變,甚至不惜為此和擔任國務卿的萬斯鬧掰了。

萬斯認為“隻要積極奔走,美蘇尚有轉圜餘地”,至于布熱津斯基則堅持認為同中國搞好關系優先級更高。

彼時,萬斯曾對中國展開通路,隻不過效果并不好,布熱津斯基察覺到這點後不顧萬斯勸阻,向中國申請親自通路。

來華後布熱津斯基向大陸外交部長黃華保證,“美國是認同一個中國原則的”。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在當時,布熱津斯基還和鄧小平展開了會面,進行了一番友好的交流。

卡特認識到這是“好機會”,于是頂着萬斯的壓力,讓布熱津斯基全權負責起了對華交涉,第二年一月份中美兩國就正式建交了。

前蘇聯分崩離析後,許多美國人都認為他們勝利了,布熱津斯基卻高興不起來。

他認為自由民主制度并不能填補所有制度空白,如果處理不善反而會激化沖突,帶來更大的風險,而後來恐怖主義的情況也驗證了他的擔憂。

對此我們隻能說,布熱津斯基的眼光是有前瞻性的,可惜的是更多的美國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且他們也沒把他的話放在心上。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就拿對華政策這點來說,美國當下的做法已經與布熱津斯基當初的告誡南轅北轍了。

過去百年的恥辱,中國一定會洗刷,不過這并不意味着大陸也會走上“國強則霸”的道路。

恰恰相反,大陸會通過發展實力,增強與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合作,共同參與地球命運共同體建設來實作這一點。

這也是對那些陰謀論者和别有用心者的最好反駁!

西方國家為何讨厭中國?布熱津斯基:中國遲早會洗刷150年的恥辱

參考資料

《半個世紀以來,布熱津斯基一直在強調中美兩國的合作》 澎湃新聞

《最懂中國的美國老幹部布熱津斯基走了》 環球網

《美國犯下戰略大忌,布熱津斯基的警告一語成谶》 北晚線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