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作者:報君知史
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前言

我黨成立之初,就有幫助台灣擺脫殖民統治,助力兩岸群眾齊聚祖國大家庭的心願,新中國成立至今的70多年裡國人也一直為統一努力着。

然而,随着時間過去,“和統”和“武統”都暴露了一些問題,似乎短期内難以取得效果。

軍事專家指出,中國找到了第三條路,這是怎麼回事?

和統、武統分别有哪些好處和弊端?軍事專家口中的第三條路是指什麼?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一 、和統的好處與問題

台灣問題是曆史遺留問題,可以追溯到1894年。

一場甲午戰敗,讓清政府将台灣割讓了出去,此後國人一直為收複台灣而努力。

毛主席在1937年會見韋爾斯時就指出:

“抗戰最終的勝利,不局限于山海關和東北,還包括将台灣解放出來。”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1941年,我們公開提出要收回台灣和澎湖列島,并在随後的《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中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從法理和事實上來說,1945年我們就已經将台灣收回來了。

隻不過因為蔣介石獨裁野心作祟,他在解放戰争中落敗後帶着國民黨殘軍龜縮于台灣,這才一度導緻兩岸隔絕。

盡管他的反共美夢早已破碎,所謂“兩個中國”或是“一中一台”的圖謀也被揭穿,可兩岸遲遲沒能一統。

這是不少人的遺憾,也是無數國人努力的目标,而在諸多統一方式中,和平統一絕對是“成本效益”最高的一種。

一來不會傷害兩岸情誼,二來不會引起國内動蕩,三來也不容易給外部分裂勢力引導輿論、抹黑中國的機會。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鄧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給和統指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在香港和澳門的試用證明了它的可行性,在台灣問題上它也發揮出了巨大作用,打破兩岸隔離、促進兩岸走進新時期。

自從兩岸隔離狀态被打破後,關系日益緊密、合作愈發密切。

20世紀70年代末期,兩岸貿易額僅有不到5000萬美元;

四五十年後,這一資料翻了七千多倍,且大陸連續20多年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足可見對台灣重要性。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如果能沿着這條脈絡發展,水到渠成促成兩岸和平統一,自然是最好的結果。

可問題是近些年我們逐漸發現,和統存在一些難點,譬如說“和誰談”“怎麼談”,而且台灣當局的一些表現也讓人感覺和統希望越來越渺茫。

就當下情況看,國民黨與台灣代表和大陸談,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可問題是它近些年來在同民進黨的競選中明顯處于劣勢,競選都赢不了,“代表台灣”自然更是無從談起。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除了民進黨外,國民黨還要受到美國的制約。

至于民進黨,多有發表不利團結言論的上司人,譬如最新就職的賴清德,它在統一問題上很難和大陸達成一緻意見,而且美國同樣也制約着它。

目前來看,“培植”一個應長期執政的談判主體,算是條較為可行的政策。

可即便一些持九二共識觀的黨派或者無黨派人士上台,談判依舊很複雜,台灣方面可能會提出大陸難以接受的要求,這恰是和統最大的難度所在。

那麼放棄和平統一,直接武力統一又是否可行呢?這得結合具體情況看。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二 、武統的優勢與弊端

如果說和統是“先易後難”,那麼武統就是“先難後易”。

隻要精準、迅速地解除“台非法割據政權及其武裝”,掌握台灣治理主導權,那麼接下來台灣問題就是一馬平川了。

前不久,大陸解放軍才在台灣周邊舉行聯合利劍軍事演習,演習過程中直接将台灣“封鎖”。

由此可見,以大陸如今的軍事實力,想要武統其實并不算太難。

而且台灣問題和烏克蘭問題還不一樣,這是我們的内部問題,任何國家都無權幹涉。

大陸之是以沒有立即進行武統,是因為武統本身存在的一些難點,比如說破壞兩岸人民情誼、傷害兩岸經濟發展局面,以及缺少精準出手時機等。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先說兩岸人民情誼問題,雖然台灣有極少“台獨”分子妄圖搞分裂,但更多的人仍抱有統一心願。

而這些人對戰争是抱有畏懼之心的,美國正是利用了台灣群眾的這一心理,将解放軍武統台灣塑造成了一副末日景象。

當然,大多數人并不會上當,之前有人描述相關“噩夢場景”的時候,就遭到了不少台灣群眾的吐槽。

說他們不是當掮客就是賣武器,說得那麼誇大,無非是想把台灣納稅人的錢,裝進自己口袋裡而已。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再說影響兩岸經濟發展,我們預計中的武統,應當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可它對兩岸經濟的影響卻不會輕易落幕。

短時間的社會動蕩且不談,即使已經穩定,美西方國家也不會甘心輕易揭過,新一輪的制裁是可以預料的。

最後要說的就是時機問題了,毫無疑問,武統必然要有精準性和突然性,隻有這樣才能将損失降低到最低。

盡管我們提到台灣問題是大陸内部問題,外部勢力無權幹涉,可我們也要有“戰勝外部敵對勢力”的能力。

以上種種問題,都是我們對武統的顧慮,隻不過一切顧慮都建立在兩岸友好的基礎上。

如果“台灣當局”一意孤行,分裂分子冥頑不靈,那麼最終我們還是會回到武統這條路上來。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盡管我們過去長期倡導兩岸和平發展,可這絕不意味着統一意志淡化了,最終還是以統一為導向的。

就像我們從沒承諾放棄以武力解放台灣,鄧小平當年就多次指出:

“要是放棄以其他方式來實作統一的願望,等于自縛雙手,而自己把手捆起來,是不利于統一願望的,這是一種戰略上的考慮……”

不論是和統還是武統,都是為兩岸統一事業服務的,最終都殊途同歸。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更指出,除了這兩種方式外,目前我們已經找到了兩岸統一的“第三條路”,這是怎麼回事呢?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三 、效仿“北平模式”

王在希副會長指出,在台灣問題上,我們完全可以沿用“北平模式”。

即“以武促和”,将軍事攻勢和政治争取結合,以武力實作兩岸和平統一。

聽到這,肯定有人納悶了,都動用武力了,怎麼還能算“和平統一”呢?

這還得結合當年解放軍拿下北平的事例來說。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1948年末,解放戰争已經逐漸步入尾聲,國民黨在華北戰場的12個軍更是成為甕中之鼈。

為了将他們就地殲滅,不讓他們向西南轉移加入中原和華東戰場,解放軍直接東進,把傅作義等人的軍隊圍了起來,圍而不打。

此後,平津戰役逐漸拉開了序幕,解放軍先是拿下了新保安和張家口,緊接着又強攻天津。

将困守北平的傅作義的援軍盡數切斷,動搖傅作義死守北平的意念,令他在手握25萬重軍的背景下,卻沒了要死戰到底的念頭。

其實,當時硬打也能打下來,可毛主席等人卻選擇了“攻心”,為的就是盡量減少損失。

且不說北京市文化古都,因為戰争損壞了太過可惜;當時北京城裡還有200多萬無辜群眾,一旦開戰難免被殃及。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我軍雖然不想打,可依舊借助“圍城”一事占據了主動,傅作義不甘心就此投降,但他也知道打了赢不了,反倒會将自己的後路徹底斷絕。

一時間局面就這麼僵持了下來,我方穩坐釣魚台,傅作義則舉棋不定,焦躁難耐。

察覺到傅作義的心态後,我方派出代表,同傅作義進行談判。

一開始傅作義還心存幻想,提出了保留軍隊等一系列不可能實作的條件。

我軍在北京城外的其餘戰場上給予了他“答複”,吃了一系列敗仗後傅作義老實了。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除了利用軍隊從外界給傅作義營造壓力外,當時我們還從“内部攻心”。

傅作義的大女兒傅冬菊是中共地下黨員,我黨派她去做她父親的說服,談判過程中又根據傅冬菊的回報,及時調整對傅作義的說服方式。

譬如說,傅作義有些無法接受戰敗的結果,也不想被人說背叛了蔣介石。

我方人員充分尊重了他的感情,跟他反複強調,他并沒有戰敗,也稱不上背叛,隻不過是為了保護古都和人民才選擇“被改編”。

最終,北平和平解放了,“北平模式”由此而來。

它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此後有許多城市都借鑒了北平案例經驗,包括湖南、新疆和雲南。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如今的台灣,其實恰如當年的北平。

這種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以武促統,以戰促談”,即以軍事攻勢迫使台灣坐上談判桌,再政治争取。

其實,不止有“北平模式”,“綏遠模式”“大宛模式”都可以給解決當下台灣問題提供借鑒。

無論“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放到台灣問題上也同理,能促成統一的就是好辦法!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四 、諸多模式的借鑒與思考

綏遠模式其實還跟傅作義有關,1949年初傅作義在軍官會議上宣布接受和平改編,特意趕過來的董其武當即表示願意和他一起走和平的道路。

隻不過傅作義當時沒立即答複,隻是說綏遠問題等他見到毛主席之後再來談。

二月下旬傅作義受到了毛主席接見,毛主席說有了北京和平解放,綏遠問題可以“等一等”,等他們自己“和平起義”,至此綏遠模式逐漸出台。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與天津模式、北平模式有所不同,綏遠模式下起義地區可以先儲存一部分國民黨軍隊不動。

“綏遠模式“的精髓,就在于“拿重放輕”,這點放在當下也有借鑒意義。

兩岸統一很重要,也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迫切心願,可當下最重要的其實還是防止太平洋和台海兩岸政治走向失控,為此我們不必過于追求速度。

在留有餘地的情況下,我們自然要循序漸進,不給美國以及其他外部幹涉勢力“翻盤掀桌”的機會。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與綏遠模式相比,大宛模式要更久遠一些,《資治通鑒》記載了漢武帝遠征大宛一事,其中有幾段描述很值得我們思考——

第一,大臣勸漢武帝停止征讨,漢武帝卻說,大宛屢屢挑釁若不治則必遭恥笑,必須真打,讓西域各國引以為戒。

今天的“台灣當局”,同樣挑釁行為不斷,無論是上司人竄美,還是發表分裂講話,都嚴重影響了兩岸統一程序。

是以我們才會多次實施對台軍演,并且軍演地點越來越深入。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第二,在大宛之戰中,旁邊勸漢武帝見好就收,漢武帝卻堅持要打到底。

從1949年算起,台灣問題一直延續了70多年,兩岸統一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迫切心願。

如果台當局不知悔改,極少數“台獨”分子冥頑不靈,最終引發戰争,那麼此次或許就是台灣問題“收官之戰”,将問題徹底解決。

總的來說,和統是我們的訴求,武統亦不失為一種手段,以武促統、以戰促和,從當下來看可行性還是非常高的。

或許這“第三條路”真能走通,也由衷希望統一之日能早日到來。

武統、和統都沒希望?台灣軍事專家:中國大陸已經找到了第三條路

參考資料

《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 國務院公報

《和統武統的難點和破解及統一後的台灣治理設想》 台海論壇

《統則和獨則戰,若被台獨逼入牆角就武統》 人民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