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仲景“三承氣湯”不再神秘:一文帶你洞察其中玄機

作者:和澤行者
仲景“三承氣湯”不再神秘:一文帶你洞察其中玄機

随着中醫藥之聲名遠播四海,世人漸對其深厚之底蘊與獨特之療效産生濃厚興趣。

方劑,作為中醫藥學之精髓,以其嚴謹之配比與卓著之療效,曆來為醫者所重。

《傷寒論》,中醫之經典,内載諸多良方,為後世醫者指明迷津。

三承氣湯,乃其中翹楚,包含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與調胃承氣湯,專為陽明病所設,各有千秋,療效卓著。

大承氣湯,峻猛之劑,專攻熱邪内結、腑氣不通之證。

小承氣湯,則藥力稍緩,适用于腑氣雖結而尚未堅實之情形。

調胃承氣湯,顧名思義,重在調和胃氣,适用于胃熱熾盛、腑氣不通之證。

三承氣湯之組成藥物,皆經千錘百煉,藥性各異,相輔相成。

其臨床應用,更需醫者深思熟慮,靈活變通。

然則,若能恰到好處地運用此三方,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之療效。

願此篇小文,能助諸君更深入地了解中醫藥之博大精深,亦希望能激發更多人對中醫藥知識之熱愛與探索。

一、大承氣湯

組成藥物

大承氣湯是由大黃、枳實、厚樸、芒硝四味藥組成的,這四味藥物搭配在一起,具有瀉下通便、承氣化滞的作用,是治療陽明病的經典方劑之一。

- 大黃:大黃性寒、味苦,歸肝、膽、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清熱瀉火的作用,能夠清熱涼血、通利大腸,是治療熱結便秘、熱痢腹痛等疾病的常用藥物。

- 枳實:枳實性溫、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燥濕化痰、理氣止痛的作用,能夠通利氣機、化濕化痰,是治療胸脅脹滿、脘腹脹痛等疾病的常用藥物。

- 厚樸:厚樸性溫、味辛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作用,能夠溫中散寒、燥濕化痰,是治療寒濕痰滞、胸膈脹滿等疾病的常用藥物。

- 芒硝:芒硝性寒、味甘,歸胃、大腸經,具有瀉火解毒、清熱利水的作用,能夠清熱涼血、通利小便,是治療火熱煩渴、熱淋澀痛等疾病的常用藥物。

這四味藥物搭配在一起,大黃瀉下通便,枳實理氣化痰,厚樸行氣化濕,芒硝清熱利水,共同發揮作用,可以承氣化滞,通利大腸,是治療陽明病的亢盛狀态非常有效的方劑。

仲景“三承氣湯”不再神秘:一文帶你洞察其中玄機

大黃

适應症

大承氣湯主要适用于陽明病的亢盛狀态,臨床上常見的病證包括:

- 熱結便秘:大便幹結,大便時腹痛,脈弦數。

- 熱痢腹痛:腹痛拒按,大便稀薄,裡急後重,口渴喜飲,脈滑數。

- 熱淋澀痛:小便短少,尿色黃赤,尿急淋痛,口渴喜飲,脈滑數。

這些病證都是由于陽明病的亢盛狀态所緻,大承氣湯可以瀉下通便,清熱利水,承氣化滞,進而達到疏瀉實熱的治療目的。

仲景“三承氣湯”不再神秘:一文帶你洞察其中玄機

枳實

應用要點

在使用大承氣湯的過程中,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特點,合理調整用藥劑量,掌握好以下應用要點:

- 辨證施治:在使用大承氣湯之前,醫生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辨證分析,明确病證的具體類型和發展階段,有針對性地選擇适應的方劑進行治療。

- 調整劑量:大承氣湯中的大黃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對于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患者,容易引起腹瀉和脫水,是以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況,适當減少大黃的用量,或者加入一些滋潤腸道的藥物,如生地黃、麥冬等,以減輕其副作用。

- 注意禁忌:孕婦、兒童、老年患者和體質虛弱的人群不宜使用大承氣湯,以免加重脾胃負擔,影響身體的正常功能。

通過合理的辨證施治和精準的用藥調配,大承氣湯可以在盡可能減少副作用的前提下,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幫助其恢複健康。

二、小承氣湯

組成藥物

小承氣湯與大承氣湯相比,少了芒硝這一味清熱利水的藥物,其餘三味藥物包括大黃、枳實、厚樸仍然保留,是以在藥性特點和作用方面有所不同。

- 大黃、枳實、厚樸的作用與大承氣湯中的相同,仍然是瀉下通便、燥濕化痰、行氣止痛。

- 小承氣湯相比大承氣湯更加強調氣機通利的作用,适用于陽明病的氣往外散、病邪未歸的狀态。

仲景“三承氣湯”不再神秘:一文帶你洞察其中玄機

芒硝

适應症

小承氣湯主要适用于陽明病的氣往外散、病邪未歸的狀态,臨床上常見的病證包括:

- 腹脹便溏:腹部脹滿,大便稀膩,不爽不香,脈弦數。

- 腹中虛急:腹部空虛隐痛,大便不爽,脈弦細數。

- 腹中作痛:腹部隐隐作痛,大便不爽,口不渴,脈沉細。

這些病證都是由于陽明病的氣機不利所緻,小承氣湯可以瀉下通便,行氣化滞,幫助氣機通利,進而使病邪随大便排出,疾病得以痊愈。

仲景“三承氣湯”不再神秘:一文帶你洞察其中玄機

厚樸

應用要點

在使用小承氣湯的過程中,醫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應用要點:

- 辨證施治:小承氣湯适用于陽明病的氣往外散狀态,患者常伴有腹脹便溏、腹中虛急等症狀,醫生在使用小承氣湯之前,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辨證分析,明确病證的具體類型,排除其他病邪影響,有針對性地選擇适應的方劑進行治療。

- 觀察病情:在使用小承氣湯的過程中,醫生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特别是大便的情況,一旦出現大便稀膩、不爽不香的情況,需要及時調整用藥方案,或者加入一些化濕健脾的藥物,如茯苓、澤瀉等,以改善其脾胃功能,增強陽明氣機的通利能力。

- 注意調護: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遵循醫囑,合理飲食,避免生冷油膩的食物,保持情緒穩定,适當運動,有助于陽明氣機的通利,加快病情的康複程序。

通過綜合調護和精準用藥,小承氣湯可以在盡可能減少副作用的前提下,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幫助其恢複健康。

三、調胃承氣湯

組成藥物

調胃承氣湯是在大承氣湯的基礎上加減而成的,方劑組成包括芒硝、大黃、炙甘草三味藥物,其作用主要是在承氣化滞的調和胃氣,保護胃腸粘膜,有一定的胃腸保護作用。

- 芒硝:芒硝具有瀉火解毒、清熱利水的作用,可以幫助大承氣湯清熱通便,同時保護胃腸粘膜,減輕其刺激作用。

- 大黃:大黃瀉下通便,清熱瀉火,是大承氣湯的主要藥物,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

- 炙甘草:炙甘草具有益氣養胃、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幫助調和胃氣,保護胃腸粘膜,減輕其他藥物的刺激作用。

這三味藥物搭配在一起,可以在治療陽明病的保護胃腸粘膜,預防胃腸道的不良反應,是一種較為溫和的方劑。

仲景“三承氣湯”不再神秘:一文帶你洞察其中玄機

炙甘草

适應症

調胃承氣湯主要适用于陽明病的上火症狀較為明顯的患者,臨床上常見的病證包括:

- 口渴喜飲:口幹咽燥,喜歡大口喝水,但喝了之後仍然覺得口渴。

- 大便秘結:大便幹結,大便時腹痛,脈弦數。

- 腹脹痞滿:腹部脹滿,喜按不喜,脈弦數。

這些病證都是由于陽明病的上火症狀所緻,調胃承氣湯可以在清熱通便的調和胃氣,保護胃腸粘膜,保持胃腸通暢,進而達到清利腸胃、瀉火解毒的治療目的。

應用要點

在使用調胃承氣湯的過程中,醫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應用要點:

- 精準辨證:調胃承氣湯适用于陽明病的上火症狀較為明顯的患者,患者常伴有口渴喜飲、大便秘結、腹脹痞滿等症狀,醫生在使用調胃承氣湯之前,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辨證分析,明确病證的具體類型,排除其他病邪影響,有針對性地選擇适應的方劑進行治療。

- 觀察病情:在使用調胃承氣湯的過程中,醫生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特别是口渴喜飲和大便的情況,一旦出現口渴不解、大便幹結等情況,需要及時調整用藥方案,或者加入一些滋陰清熱的藥物,如知母、麥冬等,以改善其病情,減輕上火症狀。

總結一下:

大承氣湯為下實的方劑,治療陽明實熱的首選,脈象洪數有力。

小承氣湯為下氣的方劑,治療陽明氣外散的首選,脈象洪而有力。

調胃承氣湯為清熱養津液的方劑,治療陽明病熱傷津液的首選方劑,脈象洪數稍微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