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作者:陳石頭本頭

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早年遭遇與義父之緣

劉振聲出生于一個寒冷的冬日,天津的風沙大作,家中貧困讓他不得不早早承擔起家庭的經濟重擔。1883年的天津,工業剛起步,童工普遍,劉振聲也不例外,八歲那年他便在一個紡織廠開始了他的童工生涯。工廠的環境惡劣,機器轟鳴不止,小小的身體在巨大的織機間穿梭,他的童年幾乎被機器和紡線吞噬。

一天,為了工廠的一次交易,一位來自樂亭縣王道灘的商人劉氏老闆來到了紡織廠。這位老闆在檢查貨物時,偶然注意到了忙碌中的劉振聲。老闆見他雖然年紀輕輕,但幹活卻不輸成年人,便與工廠主談起了對他的興趣。經過一番交流,劉氏老闆決定收劉振聲為義子,帶他離開這苦海,給予他更好的生活和教育。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離開紡織廠後,劉振聲跟随義父傳回了樂亭縣。在義父的安排下,他得以免于再次沉入貧困的困境。劉氏老闆不僅關心他的生活,更關注他的成長與教育。了解到劉振聲對國術有着濃厚的興趣後,劉氏老闆思索了一番,決定将他引見給當地的國術名家霍元甲。

那時的霍元甲已是遠近聞名的國術家,其國術館是許多國術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地方。劉氏老闆帶着劉振聲來到了霍元甲的國術館,面對霍元甲,劉振聲展示了他的身手。霍元甲見他骨骼驚奇,動作靈活,便答應收他為徒,教他真正的國術。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在霍元甲的指導下,劉振聲學習了各種拳腳和武器的使用,他的武藝進步神速。每天清晨,他都會跟随師兄弟們一起練習基本功,如馬步、拳法、踢腿等,午後則學習各種器械和對練。除了國術訓練,霍元甲還教導他如何在戰鬥中保持冷靜,如何觀察對手的動作預測其意圖。

拜師霍元甲與俄國大力士之戰

1901年的天津,正是清末民初的轉折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民族氣節受到嚴重的挑戰。這一年,一個自稱“打遍中國無敵手”的俄國大力士,攜帶着濃厚的外國雜技團色彩,踏入了天津,聲稱要在這裡挑戰所有的中國國術高手,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力量和增加其名聲。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此時的霍元甲已是天津及周邊地區聞名遐迩的國術大師,他的武館門庭若市,學生衆多。霍元甲作為民族英雄的形象,一直積極參與抵抗外來侵略者的鬥争。當他聽聞這位自大的俄國大力士挑釁時,霍元甲感到這不僅是對他個人的挑戰,更是對中華國術,乃至整個民族尊嚴的挑戰。是以,他毫不猶豫地決定接受這一挑戰,以捍衛國家的榮譽。

為了這場較量,霍元甲精心準備,他重新審視和調整了自己的國術技巧,并精選了幾位弟子随行,其中包括劉振聲。劉振聲作為霍元甲的得意門生,他的參與不僅是為了實戰經驗的積累,也是為了見證這一曆史性的時刻。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比賽當天,天津的戲院内人山人海,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場面異常火爆。俄國大力士在衆人的注視下走上擂台,他身材魁梧,肌肉發達,自信滿滿地揮舞着雙臂,試圖以其威猛的外表和浮誇的動作來震懾觀衆。然而,霍元甲的登場卻是沉穩而堅定,他的每一步都顯得深思熟慮,絲毫不受對方氣勢的影響。

比賽開始後,俄國大力士率先發難,試圖以其慣用的力量優勢迅速解決戰鬥。他大步沖向霍元甲,試圖用重拳直擊對方。然而,霍元甲以柔克剛,巧妙地運用了摔跤技巧,不僅避開了對方的猛攻,還在對方重心不穩的瞬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将他摔倒在地。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這一幕震驚了所有觀衆,原本嚣張的俄國大力士被霍元甲的精妙技巧完全制服,場内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經過短暫的掙紮,大力士再次試圖反攻,但再次被霍元甲以絕對的技術優勢壓制。最終,在幾番往複後,俄國大力士體力透支,技不如人,無法繼續戰鬥。

在全體觀衆的見證下,俄國大力士公開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低下了頭,表現出明顯的羞愧。

霍元甲去世與劉振聲的隐退

霍元甲與俄國大力士的那場較量不僅在天津引起了轟動,而且迅速傳播至全國各地,成為民間傳奇。霍元甲的名字與此役因而聲名大振,而劉振聲作為其直接弟子,也因師傅的榮耀而享有了更高的聲譽。劉振聲在霍元甲的指導下,不僅在技藝上有了長足的進步,更在國術界内外建立了自己的地位。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然而,1910年的春天,霍元甲因病突然離世,這一消息如晴天霹靂般打擊了整個國術界,尤其是對劉振聲來說,失去了導師和精神支柱的他,深感人生方向突然變得模糊不清。霍元甲的去世不僅令劉振聲失去了繼續提升武藝的動力,也使他對國術與生活的熱情大為減退。

在經曆了一段時間的困惑與彷徨後,劉振聲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他選擇退出國術界,遠離過去的生活,落發為僧。他相信,通過皈依佛門,他能夠尋找到内心的平靜和精神上的慰藉。于是,他前往了一處寺廟,開始了他的修行生活。在寺廟中,劉振聲日複一日地進行佛法學習、打坐冥想和進行各種寺務勞作,他的生活變得簡單而充實。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幾年的時間過去,劉振聲在宗教修行中找到了一段時間的平靜,但他始終無法完全放下心中對國術的熱愛和對外界的牽挂。随着時間的推移,他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最終決定重返俗世,尋找新的生活目标。為了避免舊日影響和紛擾,他選擇了隐姓埋名,遠赴東北。

沈陽歲月與“三光門國術館”

在沈陽的日子裡,劉振聲的生活漸漸穩定下來。他初到東北時,通過各種途徑結識了不少當地的人士,其中包括了富商杜惠林。杜惠林是當地有名的商人,家财萬貫,生活奢侈。在一次偶然的社交場合中,杜惠林對劉振聲展示的武藝十分欣賞,于是邀請他到自己府上作客,并提議資助劉振聲開設武館,以期複興和傳播中國國術。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起初,劉振聲接受了杜惠林的好意,常到杜府中交流武藝,同時幫助訓練杜府的家丁。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他逐漸感受到杜家生活方式的奢靡與浪費。杜府中金碧輝煌,宴請豪飲幾乎成為日常,這與劉振聲樸素的生活觀念大相徑庭。雖然杜惠林對他頗為禮遇,但他開始對這種金錢和物質至上的生活方式感到不适。

最終,劉振聲決定離開杜府,拒絕了杜惠林的資助,決定獨立開設武館,不依附于任何權貴。他在沈陽北門找到了一處合适的地方,那裡環境清幽,遠離市中心的喧嚣,非常适合修煉國術。他将這個武館命名為“三光門國術館”,意在弘揚“禮、義、廉”的武德精神,這也是他對師傅霍元甲教導的一種傳承。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在電影《精武英雄》中,“陳真”這一角色的塑造深受劉振聲生平的啟發。劉振聲年輕時便投身于霍元甲麾下,他的國術生涯充滿了激情與奉獻。電影中,陳真的形象同樣展示了這種熱血青年的勇氣與決斷,他無畏地挑戰強敵,保護群眾,這些情節與劉振聲在霍元甲門下的表現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陳真的性格設定,則借鑒了現實曆史人物陳其美的特質。陳其美以其果敢和敢于行動著稱,在政治與社會活動中常常表現出強烈的上司力與進取心。這些特點在電影中的陳真身上得到了放大,使他成為一個敢想敢做,時而不擇手段的英雄形象。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至于陳真的武功,則是融合了陳公哲和陳鐵生的技藝。陳公哲和陳鐵生都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國術家,他們的技術特點被巧妙地編織進了陳真的國術體系中。在電影裡,陳真展示了出色的擒拿手和拳腳功夫,這些都是陳公哲和陳鐵生技藝的展現。

晚年生活與遺物的發現

1960年,劉振聲在樂亭縣的一間簡陋小屋中結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享年77歲。這位一生緻力于國術傳承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雖然生活清貧,卻仍保持着對國術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尊嚴。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在劉振聲去世後,當地的居民和他曾經的弟子們,開始整理他留下的遺物。這個過程中,他們在他簡陋的住所裡發現了一些特别的物品,這些物品不僅代表了他的國術生涯,也反映了他一生中的重要人際關系和精神追求。

首先被發現的是一口鋒利的寶刀,這把刀刃依舊閃爍着凜冽的光芒。據了解,這把寶刀是劉振聲年輕時從師傅霍元甲那裡繼承下來的,曾經伴随他度過無數次搏擊的挑戰和演練。刀柄上雕刻着精細的圖案,每一次他拿起這把刀,都仿佛在重溫與師傅共同練武的日子。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緊接着,人們在一個木制的小箱子中找到了一串佛珠。這串佛珠表面已經略顯磨損,顯現出年代的久遠和使用的頻繁。劉振聲在年輕時曾經短暫出家為僧,那段時間他極力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心靈的平靜。這串佛珠是他那時的随身之物,也是他後來在面對生活中種種困境時,能夠保持内心平和的一種精神寄托。

最後,人們在一堆舊書和文檔之間,發現了一張珍貴的請帖,這是東北軍閥張作霖發出的。請帖上書寫着對劉振聲的邀請,顯然,這位國術大師與東北的軍政要人也有過一段不為人知的深厚交往。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

這些遺物被發現的消息很快在當地傳開,雖然劉振聲的晚年生活并不富裕,從遺物中就能看出他過得很清貧,但這些遺物卻是他一生中價值連城的财富,它們見證了他的傳奇一生和堅定的信仰。

參考資料:[1]史實揭秘:陳真到底是誰?[J].東方電影,2010,0(9):78-79

霍元甲唯一的徒弟,“陳真”的原型,一代高手卻在77歲窮困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