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管理骨幹要辭職,任正非拖了2月才批,離職員工拿了200萬獎金

作者:風起講堂
華為管理骨幹要辭職,任正非拖了2月才批,離職員工拿了200萬獎金

【風起堂原創 | 不編不傳,有源有據,分享商界創業傳奇,解讀大佬管理智慧。】

參考資料:

田濤著《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理念·制度·人》,吳春波著《華為沒有秘密》,餘勝海著《商業思想家任正非》,稻盛和夫《活法》等。

華為管理骨幹要辭職,任正非拖了2月才批,離職員工拿了200萬獎金

01

骨幹離職,任正非拖了2個月才批

任正非說,“隻有先成就員工,員工才能成就公司。”

華為不虧待奮鬥者,不僅對在職員工,即使離職員工,也不會人走茶涼。

我們經常能看到,網上有離職華為員工“凡爾賽”,離職以後還能收到華為公司打來的年終獎金。

不隻是現在,即使是華為早期的缺錢時代,員工工資平時打一半白條,但如果員工要離職,華為一定會全額兌現工資和獎金,不僅一分不少,甚至會多得超出你的想象。

講一個華為早期員工離職的案例。

早期,華為有一位管理骨幹李總提出離職,辭職原因是:身體不好,家在外地,希望回歸家庭。

李總遞交辭職報告的時間是11月1日,當天,任正非沒理睬。

11月2日,再次遞交辭職申請,任正非依然沒有回音。

11月3日,第三次遞交辭職報告。終于,第二天有回應了,任正非秘書來電話,約談。

面談中,任正非表示很看好李總,多次挽留,但李總堅持離開。

無奈,任正非隻好說,那你先回家養病吧,不算準許離職,倒像是緩兵之計。

此後的兩個月裡,任正非多次派出鄭寶用、蘇亞芳等多位高管專程或出差北京,一起吃飯并懇勸挽留,但李總去意已決。

最後,任正非隻好死心。

就這樣,從這位管理骨幹提出離職之日起,一直到當年的12月31日,他的離職申請被任正非拖了兩個月,遲遲未獲批。

最後實在留不住,眼看都過了12月31日,任正非終于同意了這位管理骨幹的離職申請,讓董事長孫亞芳簽字準予離職。

有人不解,以為任總不近人情,員工不願意留下,離職申請一直拖着算怎麼回事?

原來,華為早期有一條規定,當年12月31日以前離開公司的,一律不發放年終獎(當然,華為後續已修正這項制度。如今,即使你6月份離職,華為依然會把你這6個月的半年年終獎如實計算,并在來年按時轉入該員工離職時備案給華為的專用賬戶上)。

華為另一位高管透露給李總說,任正非之是以直到拖到12月31日之後才讓孫亞芳在辭職書上簽字,就是為了讓這位離職員工拿到當年的獎金。

該離職員工多年後撰文稱,那一年的獎金200萬,是他在華為拿得最多的一次。

談到老闆舍得分錢,有華為老員工感歎,“你想要一碗米,老闆不是給你一鬥米,他給你十鬥米!”

但,任正非的分享又豈止于分錢。

02

鄭寶用:當年我權力很大

“老闆把人性琢磨得很透,不光分好了錢,也基本分好了權,同時,老闆也是榮譽激勵的大師”,多位華為老員工說。

任正非知道,加入華為的這些年輕人,不僅是為錢而來,也是為權而來。

是以,任正非在創業之初,就把人權、财權、事權分解給了不同的人。

華為管理骨幹要辭職,任正非拖了2月才批,離職員工拿了200萬獎金

華為早期的研發創始者、二把手鄭寶用說:

“當年我的權力很大,我想讓誰進來誰就進來了,今天常務董事會的不少高管都是我那時候招進來的,這是(用)人權。

财權也很大,我說給誰多少工資就給多少,有時候向任總報告下,老闆基本都說好,就這麼定了。

事權更大,我管研發,上什麼項目我說了算,投多少錢也是我說了算。當然下面的人上什麼項目我也都支援,人他自己找,我沒人,隻管給錢。”

是以,鄭寶用加入華為的第二年就被提拔為常務副總裁,那年他才27歲。

華為顧問田濤剛接觸華為時,一年接到副總裁頭銜的名片有幾十個,田教授就問華為高管,公司有副總裁頭銜的人到底有多少?有人說上千,也有人說“最少四五千人”!

但這就是任正非的分權邏輯,“華為從上到下的權力走廊上‘将星雲集’,接班者雲集。”

至于分榮譽,華為可能是全世界最會給員工發獎狀的企業了。

在華為,有各種各樣的獎項:金牌獎、藍血十傑、天道酬勤獎、明日之星、優秀家屬獎以及其他各種名目的專項獎。

通常,華為會在酒店召開一個隆重的表彰大會,相關的部門上司和員工參加,管理者頒獎。比如有一次頒天道酬勤獎,很多人都熱淚盈眶,因為獲獎者樸實的堅守、默默地付出、持之以恒的奮鬥感動了許多人。

“把光榮的大紅花讓給别人,有什麼不好呢?”任正非在面對央視記者采訪時自豪地說。

華為管理骨幹要辭職,任正非拖了2月才批,離職員工拿了200萬獎金

03

稻盛和夫和任正非的利他思維

任正非經常對公司高管說:“對員工和合作夥伴要常懷感恩之心,多做利他之事,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利他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這種利益分享機制,也被專家學者稱之為“利他思維”。

之是以延伸到“利他”思維,就不得不提任正非和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之間的惺惺相惜、相見恨晚。

稻盛和夫,曾創辦京瓷、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成功拯救日航,一生秉持“敬天夫妻,自利利他“的經營哲學,曾将自己所持的17億元股份全部贈予1.2萬名員工,讓員工獲得企業資本收益。

同樣,任正非也是從創辦企業之初,就确立了員工持股的利益分享機制,将超過99%的股份分給了員工。

稻盛和夫在企業經營中,主張”追求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員工和經營者同在一個大家庭,是同志,更是夥伴。

同樣,任正非也主張以“物質文明鞏固公德心”,堅持利益分享,“大家一起活”,并絕不讓奮鬥者吃虧。

一個在日本被譽為經營之聖,一個在中國被稱之為中國的“經營之神”, 兩位無私的企業家,稻盛和夫與任正非,從2009年開始,先後有過4次的會面交流。

任正非的華為和稻盛和夫的KDDI,也從2009年開始建立合作關系。

稻盛和夫如此評價任正非:“任正非的探索非常了不起,特别是在有效發揮廣大一流智商人物的作用方面,超過京瓷,超過日本的其他企業!”

任正非則認為:“稻盛和夫之是以這麼出名,不僅是因為他的公司知名度高,更重要的是,他的經營思想影響了很多後來的企業家。”

任正非還說,華為擁有全球一流的數學家,但京瓷擁有全球一流的化學家和實體學家,我們趕不上他。

華為管理骨幹要辭職,任正非拖了2月才批,離職員工拿了200萬獎金

稻盛先生還親自為任正非題跋并贈與其《活法》一書。

任正非說:我讀過很多書,我喜歡稻盛和夫的書,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華為研究專家餘勝海老師透露,即便現在,任正非還經常研讀稻盛和夫的著作。

雖然任正非和稻盛和夫,國别不同,但都擁有同樣的管理思想和哲學,更同樣撰寫着商業傳奇。

稻盛在日本被尊為“經營之聖”,那麼,在中國,誰能成為中國的經營之聖呢?

研究稻盛哲學的王育琨表示,中國的企業經營史上,雖“前無古人”,但後有來者卻是可能的,與稻盛先生擁有諸多共同特質的任正非,或許就是這個“來者”。

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多次在演講中表示,任正非稱得上“中國的經營之神”。

但盛譽之下的任正非,卻堅稱自己不過是“一個土民,不懂技術、不懂市場、半懂不懂管理,被一幫精英擡着登上了山頂,成了‘體面的小老頭’”。

“最大的自私是無私”,正是給予這一顆利他之心,才有了任正非堅持在華為三十多年來的“分銀子、分位子、分面子”,把員工對于财富、權力和成就感的渴望,巧妙地轉化為華為的文化精髓:奮鬥者為本。

任正非說,華為沒有成功,隻有成長。

在這樣的價值觀和精神引領下,華為又怎能不繼續成長?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