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私藏甲胄為何被曆代王朝冠以重罪?

作者:小狗烏吉

中國封建王朝時期,起初是不禁止佩劍的,直到宋朝時,光天化日之下還有不少行人佩劍,至于有身份的人,佩劍更是标配。然而,中國古代卻一直将私藏甲胄視為重罪,曆朝曆代當中,隻要發現私藏甲胄,不論甲胄用于何種目的,一般都會被冠以謀反大罪,貶為庶民、全家流放都是網開一面,由于私藏甲胄被滿門抄斬的不在少數。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私藏甲胄為何被曆代王朝冠以重罪?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私藏甲胄為何被曆代王朝冠以重罪?

從漢朝開始,對民間私藏铠甲就有相關的規定,而且到了唐朝時越來越嚴格,主要時因為铠甲在不斷的發展中,防禦力量不斷的增強,它成了戰場上成敗的一個關鍵,但同時它也是民間無敵的存在,是以為了王朝的統治和社會的穩定發展,曆朝曆代才對铠甲管的如此嚴格,因為如果不嚴加管束,試想一下,如果人人都有一副铠甲,那豈不是亂套。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私藏甲胄為何被曆代王朝冠以重罪?

比如曆史上,漢文帝派使者去見周勃的時候。當時周勃穿上甲胄見漢文帝的使者,是以周勃被抓了起來。如果不是漢文帝的母親出面保周勃,顯然周勃就玩完了。後來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年邁的時候,他的兒子想要提前準備周亞夫的後事,于是買了五百甲胄,準備周亞夫過世的時候,就燒給他。結果被人發現了,于是周亞夫被抓了起來。周亞夫的兒子說,這是拿來燒給陰間的。廷尉說,這說明你想去陰間造反。周亞夫最終自殺身亡。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私藏甲胄為何被曆代王朝冠以重罪?

可以說,周勃、周亞夫父子,都因為甲胄的問題,受到了皇帝的處罰。皇帝認為,他們都有造反的嫌疑,是以才處罰他們。可見,甲胄确實是一個根本就不能夠碰的東西。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私藏甲胄為何被曆代王朝冠以重罪?

在古人的心中,作為武器,甲胄明顯是比攻擊性的刀劍還厲害的。我們都知道努爾哈赤13副铠甲起事的故事。努爾哈赤起兵造反,他首先應該有攻擊性的武器。沒有攻擊性的武器,努爾哈赤也不可能打天下。但是史書上根本就沒有講他有多少攻擊性武器,反而隻是提到了努爾哈赤“13副铠甲”的問題,顯然,在史書看來,铠甲是比攻擊性武器更重要的。

事實上,從商鞅變法開始,就對甲胄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明确說明了民間不能夠私藏甲胄。秦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軍功爵位制度”,這個“軍功爵位制度”中,講到如果士兵在戰場上殺掉了一個甲士,那麼這個士兵就可以獲得良田一公頃、住宅一處、仆人一個。要知道,這個獎勵是非常大的。這個殺掉甲士的士兵,迅速就成為了上等人。

總之,隻要有甲胄,就直接和造反緊密聯系在一起。是以私藏甲胄,基本上就是坐實造反的證據。

中國古代官方一直對民間持有兵器施行禁制,而盔甲這種特殊的軍用器具,隻有通過戰争才能實作它的價值。一旦民間擁有盔甲,官方就認定你有反對朝廷的動機。

而擁有盔甲的戰鬥力量,往往具有很恐怖的戰鬥力。

是以說,無論是從動機來講,還是從可能出現的結果來看,朝廷必須嚴格控制民間持有甲胄。這也正是“三甲進地府”這件話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