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卻為何依舊幹不過屢戰屢敗的李自成?

作者:小狗烏吉

《明史》說:傳庭死而明亡矣。孫傳庭,是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孫傳庭曾連滅15股義軍,擒獲老一代“闖王”高迎祥,與洪承疇等人一起将明末起義打入低潮。即便在大廈将傾的最後時刻,他依然表現出可圈可點的軍政素養,給李自成造成了巨大的麻煩。可是,他最終還是連續大敗于李自成,兵敗身死。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卻為何依舊幹不過屢戰屢敗的李自成?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卻為何依舊幹不過屢戰屢敗的李自成?

一、孫傳庭獨木難支

崇祯十五年孫傳庭出獄時,盧象升已經戰死、洪承疇已經向皇太極投降,孫傳庭雖然是不世出的名将,但是面對大廈将傾的大明,孤軍作戰的孫傳庭獨木難支。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卻為何依舊幹不過屢戰屢敗的李自成?

二、兵新募,不堪用

孫傳庭第二次赴陝西出任三邊總督時,他當年帶出來的精銳之師早已在松錦之戰中葬送,他不得不招募大量新兵。

想要将新兵打造成精銳之師需要充足的時間,可是,絕望中抓住孫傳庭這棵救命稻草的崇祯皇帝一再催促孫傳庭出兵攻打李自成,希望孫傳庭能重演生擒高迎祥之舊事。

崇祯九年,孫傳庭之是以能生擒高迎祥,主要是因為孫傳庭占據了地形優勢和高迎祥接連遭到盧象升、洪承疇的重創。

崇祯十五年,孫傳庭率軍赴河南進攻李自成,既無地形優勢可以占據,也無法跟盧象升、洪承疇協同作戰,更要面對實力遠勝于高迎祥的李自成。這種情況下,孫傳庭招募的大量新兵就顯得十分不堪用。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卻為何依舊幹不過屢戰屢敗的李自成?

三、孫傳庭在賭氣

孫傳庭生擒高迎祥後,楊嗣昌為徹底掃平流寇所制定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開始實施。對于這一戰略,孫傳庭并不贊同,認為其是飲鸩止渴。

孫傳庭的不贊同,使得楊嗣昌對其懷恨在心,結果導緻孫傳庭雖然屢立戰功,但是在楊嗣昌的操縱下經常都是有功不賞、有過重罰。崇祯十一年,孫傳庭與洪承疇接到诏令率軍勤王。

在楊嗣昌的安排下,洪承疇受到了相當的禮遇,而孫傳庭卻連見崇祯皇帝一面都不行。崇祯十二年,孫傳庭更是在楊嗣昌的誣陷下蒙冤入獄。遭受了一連串的不公正,孫傳庭心中能沒有氣嗎!

崇祯十五年、崇祯十六年,孫傳庭之是以兩次敗于李自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崇祯皇帝一再催促孫傳庭出戰導緻孫傳庭沒有充足的時間做戰前準備。

但是,崇祯皇帝一再催促孫傳庭出戰并沒有得到朝臣的支援,大部分朝臣都認為孫傳庭麾下的陝西官軍是大明最後一副家當,不能輕易動用。

這種情況下,如果孫傳庭能上疏自辯、曉以利害,給自己争取更多的戰前準備時間是有很大可能成功的,但是,在賭氣的孫傳庭接到崇祯皇帝催促出兵的诏令後,就匆忙起兵進攻李自成,最終招緻兩次戰敗。

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卻為何依舊幹不過屢戰屢敗的李自成?

四、後勤補給困難

明末的河南由于連年的戰亂和天災,早已是赤地千裡、餓殍遍野,無力向孫傳庭的大軍提供糧饷,使得孫傳庭不得不依賴陝西轉運後勤補給。

崇祯十五年、崇祯十六年孫傳庭兩次率軍進攻李自成,其實都有很大幾率取勝,但最後都因雨天導緻後勤補給無法按時送達前線而功虧一篑。

孫傳庭失敗是敗在國運上,他上任可是一心為國,盡心盡力。當時部隊沒有糧食,他把大地主全部着集起來借糧,但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糧食是部隊的生命線,後來通過丈量土地擷取地主私吞土地罪證。全部當場格殺,把糧食充公罰沒總算解決了糧草問題。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鼠疫爆發。部隊士兵死傷嚴重,加上皇帝不停的催着剿匪,當時洛陽局勢很差,希望這邊戰鬥減輕壓力。最後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搏死一戰,敗亡!

國家在天災面前很脆弱的,國運變了再厲害的将軍也無力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