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一位胡椒前輩聊天(純随筆碎碎念)

作者:試水商情

昨天與一位讀者交流,令我大為震撼。這位讀者是胡椒行業的資深前輩,其對胡椒的深刻了解和資訊掌握能力,讓我欽佩不已。前輩來加我,還給我講行業,受寵若驚。趕緊記下來幾筆,(在經得前輩同意後)碎碎念式的釋出出來。這也是我們這個自媒體,第一次釋出此類文章。

以下有下劃線的是和前輩交流當中的資訊(以前輩的資訊為主,我的資訊為輔),之後無下劃線的斜體字(分析、思考)是我聽前輩講完自己碎碎念的。我與前輩萍水相逢,此處表達對前輩的敬意。

1,讀者本人在山東的一家調味品企業從事生産管理。

2,他跟我說:我們關于胡椒的文章,在整個香料圈“傳瘋了”。做香料的,流通領域居多,且香料當中,胡椒是一個大宗産品奇葩的存在(另外兩個有點類似的是:辣椒和孜然,這三種周期和規律均不相同),他們均展現出了一定程度上“金融産品”的特征。

感想:在價格表現上,金融産品常有一大特征:追漲殺跌。可樂賣的便宜時,一定會多賣;而房子貴的時候,人們的購買意願卻更強。前者不是金融産品,而後者卻是。調味品領域另一大單品是醬油,卻沒有金融産品的屬性。

一部分金融産品的共同特征是:與土地相關。土地不可再生(房地産),一地的風俗和物産常常與土地關系密切(胡椒)。土地是一種強限制。醬油廠家可以在醬油短缺後,在短期内大量生産,以平衡供需關系。但胡椒的年産量上限基本是定死的,一旦出現短缺,産品的金融屬性就會顯現出來。

3,他進一步介紹:胡椒在圍繞調味品大市場周圍的村子裡有貯存貨物的習慣,且存貨量非常大,從農戶的幾噸到十幾噸,有的企業和經營戶也存有幾十噸到上百噸。囤貨者多有農民(富裕的或貧窮的農民)參加,大都從事相關行業。(過去五年,全球胡椒年均産量在50萬噸上下)。這一點,直接讓我驚掉下巴。他說,此次胡椒漲價,是外部遊資進入的結果,但是囤貨者也不知道胡椒啥時候是個頭(能漲到多少),他自己囤貨的倉位是20元/千克,他在40多的時候出手了一些,但是他還留了幾噸,以供後期獲利。

感想:交易成本(以及其所決定的流動性),是胡椒能成為調料之王的衆多關鍵原因之一。存貨和出貨的便利,與胡椒在人們口味上的剛需,這兩個因素雙向正回報,使得胡椒在消費端不但長期綿亘于人類餐桌,在流通端也有被持續關注的前提。這使得胡椒獲得了當今在調味品領域中的地位,可以與農産品中的咖啡、可可、腰果相媲美(甚至超過)。

科斯(Ronald Coase)在1937年的論文《企業的性質》("The Nature of the Firm")中明确提出交易成本後,人們逐漸意識到生産成本、資訊不對稱等衆多影響交易(并進一步影響經濟組織形态)的因素中,交易成本居然是塑造流通過程的核心因素。這甚至決定了當今全球胡椒貿易的格局。

4,胡椒之是以特殊,是因為存貨很友善,一般儲存個幾年沒有問題。他手裡最早的貨是2018年的。胡椒不是最新鮮的最好,和紅酒類似,有年份差異,盛果期間胡椒飽滿一些(胡椒堿含量更高,口感更好)。最近幾年的貨源,20、21、22年左右的胡椒要顆粒密實一些。

感想:這一點我之前确實聞所未聞(孤陋寡聞)。存貨成本低為胡椒大量庫存提供前提,并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胡椒供應鍊。一方面增加了供應鍊的韌性,但也在另一方面增加了人為控制因素帶來的波動。

要能成為合格的大宗商品,其品質要相對穩定。關于産品品質的資訊,常常是交易當中資訊不對稱的重要來源。如果産品品質穩定(在交易各對手方之間資訊相對容易對稱),會降低交易成本。當然,作為一種經濟作物、農産品,在各年份之間、各産區之間存在些許”優等品“,則更加增加了胡椒的“趣味”。

5,胡椒非常受氣候影響,是以越南、印度、巴西的氣候,非常受到胡椒圈關注。他個人很關注越南的胡椒種植面積,但是能獲得的關于越南資訊非常有限(但不為0)。他同時關心咖啡,因為咖啡是越南的經濟作物,是以越南農戶會選擇種植咖啡或胡椒(二者在供給端經濟學上,是替代關系)。而咖啡現在的價格很猛,以至于越南農戶會在咖啡和胡椒之間選擇對于種植成本低、好管理、價格高的有種植傾向。且胡椒的采摘周期,至少是2-3年後,即第一年種植無法采摘(亦即,哪怕胡椒明天漲到天上去,越南農戶增加更多胡椒種植,其供給量增加,也是2-3年之後的事)。

思考:越南幾大特産,都具有此類特征。從種植到收獲:咖啡,需要3-4年;腰果,3-5年;榴蓮更長,需要5-7年。就算胡椒價格上漲,其他幾種單品也都是需要大量前期投入的經濟作物,農民是否會因短期胡椒價格上漲而棄種其他替代品,是個問題。是以,進一步去觀察以越南為首的各産區的種植分布,以及其替代品的種植資訊,是之後觀察的重點。

6,他還關心美國和歐盟的加息降息。因為今年胡椒價格的上漲,在中國胡椒圈普遍認為是資本介入而不是消耗性增長。恰好似乎美聯儲最近有一篇工作論文,是研究美國加息和大宗商品的價格關系:美聯儲的目标利率增0.1%,大宗商品的價格會在未來幾周内下降0.5-2.5%。看來,美國經濟火熱,也支撐胡椒價格進一步上漲。同時,他也關注歐盟的利率。

分析:美聯儲的那篇論文是我印象中看到的。但是我對這篇論文了解的并不準确。進一步查證之後,目前主流的觀點是:較低的利率意味着較低的資金成本,資金成本較低意味着較低的庫存成本。較低的庫存成本,意味着增加庫存的正向因素。庫存的增加,通常會降低價格波動性,因為低庫存成本有助于平滑臨時性的供需沖擊。也有研究更進一步:如果沖擊是短暫的,庫存可以有效地平滑價格波動,但如果沖擊持續時間較長,則庫存因素對價格波動的平滑作用較弱。我相信這個大邏輯(作為若幹因素之一),可能适用于胡椒、可可、咖啡。

當然對于絕大多數壓貨胡椒的農戶來講,因為資金很可能是自有的(而非來自于貸款),是以壓貨所需的資金意味着犧牲了資金的機會成本。是以,常見的其他投資機會,例如房地産和股市的吸引力,對于社會資金的去向也有影響。

7,他指出:我文章中的中國胡椒進口量和體感有出入。他承認我說的進口資料确實是真實的(官方的),但是他猜測,胡椒在多年來有走邊境貿易,存在沒有統計進入海關統計資料内的。

分析:根據世界銀行的說法,中國邊境小額貿易,尤其是非正式的跨境貿易活動,通常不被計入官方的海關進出口額統計。這種類型的貿易往往涉及小規模的交易,使用的是非正式的海關程式,而且常常由在貧困線上生活的婦女主導,她們往往缺乏通路貿易規則和海關程式的資訊。由于這種貿易的非正式性質和文檔記錄的有限性,它們通常不會被納入官方的貿易統計中。

我相信,不太可能有正式的官方公開檔案,統計中國這種非正式的邊境小額貿易究竟有哪些貨品和貨值,是以這裡面是否牽扯到走私,我也不得而知。此處有一個資訊的基本原理:想要獲得某種資訊,那必須先掌握觀測這種資訊的方法。觀察胡椒的貿易資訊,當然也必須掌握觀察這種資訊的方法。

胡椒這個單品,機關體積下的貨值較低。以胡椒6000美元/噸,規格500g/每升計算,1萬美元貨值的胡椒,體積大約為3.33立方米。以當期金和銅的單價來看,1萬美元貨值的胡椒,其體積是1萬美元黃金體積的48萬倍,是1萬美元銅體積的28倍。從實體上講,胡椒走私(把一定貨值的胡椒從A國轉移到B國)或許相較于走私其他單品更難。當然,對于東南亞向中國常見的走私單品:榴蓮、芒果、山竹作為對比,胡椒比水果的運輸限制卻要小很多。

當然,僅從邏輯上講,胡椒是有走私動力的。中國進口自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的胡椒,關稅為5%。進口自巴西、印度的胡椒,關稅為20%。中國和巴西之間的貿易在近一兩年,使用兩國的本币結算趨勢增強,使得兩國更強的有平衡貿易的意願:2023年,中國和巴西間的貿易逆差大約是633億美元。本币結算使得兩國貿易對匯率的波動更不敏感。巴西向中國的出口貨值,居然是向美國出口的3倍。而巴西胡椒僅占巴西向中國出口所有貨值的十萬分之三。按照中國和巴西之間近期密切的關系,巴西胡椒(相較現在)更大規模來華,是對未來合理的預期。

但目前中巴之間尚未有自由貿易協定。巴西總統盧拉表示正在與中國官方研究一個意向:中國與南方共同體市場(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之間在研究自由貿易協定的可能性。這是包括胡椒在内的一系列大宗商品的契機。

8,他還說:中國消費了在世界上的胡椒占比不高,但是貯存貨量可能在全局首屈一指(越南作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不一定有很多庫存,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國也不會去囤貨)。中國對胡椒的存貨量有可能會支撐起是近幾年因全球減産産生的缺口量。

思考:這真的是非常奇特的現象。考慮到民間體感下,中國私人商戶的囤貨量似乎已經占據全球年産胡椒的可觀比例。是以,中國的囤貨商影響國際胡椒價格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我們觀察美國進20年的胡椒表觀消費量,在胡椒的上一個周期(2011-2017年),似乎未見到明顯的消費量降低(與近20年均消費量基本持平)。關聯閱讀:全球第一大胡椒消費國的需求有多剛?。且胡椒就算在美國,就算價格漲到2015年的水準,對于每家每戶因為胡椒價格而産生的家庭年額外支出也不過幾美元到二三十美元,從直覺上講這個價格變動應該很難使得美國人對胡椒價格敏感。是以,胡椒價格上漲,沒有什麼消費端的阻力。

一個可以類比的例子是2010年發生在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的幹旱。導緻這幾大小麥出口國産量銳減,随之,俄羅斯釋出了為期一年多的小麥出口禁令。綜合因素下,全球當年的小麥貿易量大緻降低了10%。但小麥價格卻上漲了80%。這是典型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很低的商品,在供給端的少量波動,引發流通端和消費端巨震的例子。這種“放大效應”在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胡椒。

是以,中國的囤貨,可能對國際市場胡椒價格的影響比想象中的要大。假設中國囤貨商能囤積全球年産20%的胡椒(大約是10萬噸),那麼國際市場上胡椒價格翻個兩翻也許并不是夢。10萬噸的胡椒,如果在3000美元每噸(20出頭人民币每斤)建倉,所需庫存成本金額約為3億美元。這顯然并非單一團體可為。這種利益聯盟的形成,需要各方長期對于資訊和了解資訊邏輯共識的建立,并且有相對有效的組織。

9,從商品角度講,胡椒的流動性很好,不存在囤了一堆胡椒卻賣不出去的情況,隻是價格問題。行情好時會有收貨商是走街串巷(也有微信群),隻要是當期市場均衡價格(或稍低一點),基本可以做到秒出貨。隻是貨物儲存久了,會有一點水分損失(就是胡椒流失一些水分),其比例在5%以内,比起可能的價格上漲(200%-300%),這點重量損失不值得一提。從我們的角度看,即:交易在行情好時是極易完成的。

10,關于胡椒,除了越南,他還關注印尼、巴西、高棉等重要産區。尤其是巴西和印度,不是因為其重要性問題,而是相關資訊流入中國的簡直太少太少。

感想:相對充分的資訊,和在各個利益相關方下這些資訊對稱,是行業走向進一步成熟的必須。行業的成熟,很多情況息不隻展現在生産端或消費端,而更多展現于流通端。沐浴在比較優質和充實的産業資訊環境下,為人們(比如胡椒的貿易商)做出合理決策,十分關鍵。好的資訊供給,使得人們逐漸而廣泛的形成行業認知,建立預期,并做出合理決策。

在大食品領域,似乎飲品行業要稍好一些(即優質資訊供給水準高),但肉制品、調味品(和香料)、水産、零食等大賽道,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豬周期如此猛烈和接連不斷(困擾千萬農戶和企業),正是産業資訊供給水準不足的展現。

小編微信:kurgerlion,歡迎一起來聊胡椒、聊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