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沿 | 水産育種研究進展半年報(國内版)

作者:試水商情

本文總結了2024年1-6月發表于中文期刊的水産育種方面的代表性論文,分析了大陸水産育種領域的現狀及問題,重點關注國内在各類生物技術方向的研究進展與應用情況。這些生物技術包括轉基因育種、倍性育種、分子标記輔助育種、基因組選擇育種、基因組編輯育種、分子設計育種和生殖幹細胞移植等。

水産育種生物技術發展戰略研究

論文來源:

作者:陳松林,徐文騰,盧昇,胡炜,王德壽,胡曉麗,周茜,劉清華,趙紫霞,覃欽博,王師,劉洋,崔忠凱

期刊:中國工程科學,2023年第25卷第4期

研究問題:

論文主要研究大陸水産育種領域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國内外在轉基因育種、倍性育種、分子标記輔助育種、基因組選擇育種、基因組編輯育種、分子設計育種、生殖幹細胞移植等生物技術方向的研究進展與應用情況,并提出未來水産育種生物技術的發展目标和研究任務。

主要貢獻:

梳理現狀:全面梳理了大陸水産育種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技術分析:總結了國内外在水産育種相關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進展與應用情況。

提出發展目标:包括水産生物優異種質資源收集、儲存與精準鑒定,重要性狀遺傳基礎與調控機制深度解析,高效精準育種技術建立,突破性新品種創制等。

政策建議:建議優化水産種業發展政策、推動水産育種技術創新、建立水産良種創制與轉化平台、設立專門項目推動技術創新和種業發展。

凡納濱對蝦分子育種研究進展

論文來源:

作者:傅铄、卓宏标、劉建勇

期刊:中國水産科學,2024年3月

研究問題:

凡納濱對蝦養殖過程中存在生長速度慢、存活率低以及抗病抗逆性差等問題,本文綜述了凡納濱對蝦分子育種技術的研究進展,包括種質資源研究、基因組研究、分子标記挖掘與輔助育種、基因組選擇及基因編輯等内容,旨在為利用現代分子育種技術培育凡納濱對蝦新品種提供參考。

主要貢獻:

種質資源研究:介紹了通過多種分子标記(如RFLP、AFLP、RAPD、SSR和SNP)對凡納濱對蝦遺傳多樣性進行研究的進展。

基因組研究:描述了凡納濱對蝦基因組測序與組裝的挑戰及進展,特别是基于PacBio測序技術和Hi-C組裝技術的應用。

分子标記輔助育種:讨論了開發相關功能分子标記并利用這些标記進行育種的研究進展。

基因組選擇:分析了基因組選擇在凡納濱對蝦中的應用及其對育種周期、遺傳增益和預測準确性的影響。

基因編輯育種:總結了CRISPR/Cas9系統在凡納濱對蝦中的應用及其面臨的技術挑戰。

中華絨螯蟹分子育種群體的區域養殖試驗

論文來源:

作者:陳海峰、彭愛國、侯鑫、王軍、陳曉雯、王成輝

期刊:中國水産科學,2023年12月

研究問題:

研究中華絨螯蟹分子育種群體在不同養殖區域的生産表現,為後續的品種選育和推廣應用提供依據,比較了中華絨螯蟹分子育種群體在上海松江三泖鎮、寶山羅泾鎮、崇明橫沙鄉和崇明三星鎮等四個養殖基地的成蟹生長性能和營養品質的差異。

主要貢獻:

生長性能差異:不同區域養殖試驗蟹的體品質、肥滿度、肝胰腺指數和性腺指數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當養殖環境較差時,生長變異較大。

遺傳力評估:選育群體體品質和殼長的總體遺傳力分别為0.358和0.357,屬于中等遺傳力。

營養成分差異:不同基地成蟹的血淋巴總膽固醇含量、肝胰腺中脂肪酶和澱粉酶的活性在不同基地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

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差異:成蟹肌肉和肝胰腺中的粗蛋白質、粗脂肪、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

中國對蝦高效生态育苗技術

論文來源:

作者:趙延甯、劉錫胤、王田田、李五、張曉明

期刊:中國水産科學,2024年1月

研究問題:

研究中國對蝦高效生态育苗技術,通過添加光合細菌等微生态制劑改善水質,維持池内生物菌群穩定,以提高對蝦育苗的品質和成活率,并減少育苗過程中的病害發生。

主要貢獻:

親蝦蓄養:優化蓄養條件和密度,嚴格管理餌料投喂和水質控制。

産卵和孵化:改進産卵池和孵化流程,確定高效孵化和高成活率。

蝦苗培育:通過不同階段的餌料投喂和微生态制劑的使用,優化無節幼體、糠蝦幼體和仔蝦的培育過程,顯著提高了蝦苗的生長速度和品質。

病害防治:通過前期預防措施,如嚴格篩選苗種、降低培育密度、使用微生态制劑等,有效減少了病害的發生,保障了育苗的成功率。

溫度、鹽度和密度對菲律賓蛤仔稚貝生長和存活的影響

論文來源:

作者:吳磊、塗康、周麗青、劉志鴻、吳彪、孫秀俊

期刊: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24年1月

研究問題:

研究溫度、鹽度和密度對菲律賓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稚貝生長和存活的影響,建構不同環境條件下稚貝生長存活模型,以确定最适宜的生長條件,進而優化苗種培育管理,提高苗種的品質和産量。

主要貢獻:

溫度影響:發現溫度對稚貝殼長生長的影響極顯著(P<0.05),溫度升高導緻殼長先上升後下降,最适生長溫度為24.32℃。

鹽度影響:鹽度對稚貝殼長生長的影響也極顯著(P<0.05),最适生長鹽度為21.13。

密度影響:密度對稚貝殼長生長的影響顯著(P<0.05),最适生長密度為2.88×10^4粒/m²。

互動作用:溫度、鹽度和密度的二次效應對稚貝生長影響顯著,但三者間的互動作用不顯著(P>0.05)。

小龍蝦規模化苗種繁育系統建構及其配套繁育技術

論文來源:

作者:黎建斌、高雪梅、黃健、王劍芳

期刊:河北漁業,2024年5月

研究問題:

針對小龍蝦(Procambarus clarkii)産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發建構了小龍蝦工廠化苗種繁育系統及其配套繁育技術,并進行了試驗,旨在解決目前小龍蝦苗種繁育中存在的規模化、工廠化程度低,商業化育種體系和品質改良體系建設滞後的問題。

主要貢獻:

系統建構:建立了由高位水池、集污池、交配池、孵化池、苗種培育池、集苗池、種蝦養殖池和生态淨化池組成的小龍蝦規模化苗種繁育系統,各部分通過管道依次連通,形成循環回路。

繁育技術:開發了基于該系統的配套繁育技術,包括種蝦養殖池處理、注水、益生菌接種、苗種選擇、分段式飼喂、調水、循環、性腺發育觀察、集中交配産卵、抱卵蝦投放及幼體孵化和苗種培育等過程。

試驗結果:經過196天的室内繁育試驗,親蝦性腺發育到IV期的比例為76.67%至90%,雌蝦平均抱卵量達446粒,平均抱卵率83.88%,幼體平均孵化率88.19%,幼體生長到3至4厘米時的平均成活率為93.90%。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魚類養殖應用的研究進展

論文來源:

作者:陳俊祥

期刊:黑龍江畜牧獸醫2024(1)

研究問題:

該論文主要探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魚類養殖中的應用,包括其在加快遺傳改良程序、提高生産性能和抗病能力方面的潛力。

主要貢獻:

基因編輯技術概述:總結了CRISPR/Cas9技術的發展曆程及其在魚類中的應用現狀。

基因敲除/敲入:介紹了CRISPR/Cas9在肌生長抑制素等基因的敲除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性狀定向選擇:說明了通過基因編輯實作魚類性别控制、繁殖力提高及其他性狀改良的研究進展。

基因修飾:探讨了CRISPR/Cas9在基因多樣性增加和新品種開發中的潛力。

技術挑戰與倫理問題:分析了CRISPR/Cas9在魚類養殖應用中的技術挑戰及倫理問題,強調了公衆認可和政府監管的重要性。

服務于“藍色種業”的海洋生物技術

論文來源:

作者:秦松

期刊:生物學雜志2024年2月

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海洋生物技術如何服務于“藍色種業”,旨在提升水産養殖業的效率和效益,推動海洋經濟的發展。

主要貢獻:

海洋生物技術創新:回顧了過去三十年大陸海洋生物技術的發展曆程,特别是在宏微觀結合的育種創新方面的成果。

水産種業發展:總結了水産新品種的産生方式及其對“藍色農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分析了國際前沿趨勢及大陸的需求。

精準育種:提出未來十年國際海水養殖生物技術的發展方向,強調了區域響應的精準育種的重要性。

相關閱讀

月度盤點 | 水産行業洞察(2024.5)

全球漁業和水産養殖概覽(2024)

全球漁業和水産養殖業現狀和趨勢(2024)

中美海鮮貿易概述(2024版)

海上鮮 | 沖刺港股IPO 近三年平均淨利潤率僅約3%

報告 | 中國水産品貿易監測報告(2023年)

報告 | USDA2024中國漁業産品

※※※※※※※※※※※※※

以下内容與本文密切相關

海外各國(如日、韓、美各國)水産企業清單+簡介

2023年中國漁業年鑒

中國水産業

中國冷鍊物流産業

政策、法律、法規、報告、研究進展跟蹤

中國水産品進出口合規相關

中國居民水産消費研究

※※※※※※※※※※※※※

前沿 | 水産育種研究進展半年報(國内版)

繼續閱讀